
一、人員密集場所的人員疏散。
公眾聚集場所,醫院的門診樓、病房樓,學校的教學樓、圖書館、食堂和集體宿舍,養老院,福利院,托兒所,幼兒園,公共圖書館的閱覽室,公共展覽館、博物館的展示廳,勞動密集型企業的生產加工車間和員工集體宿舍,旅游、宗教活動場所等人員密集場所,一旦起火,如果疏散不力,極易造成人員群死群傷的嚴重后果。所以該處所發生火災,人員疏散是頭等任務。
因此,《消防法》規定:人員密集場所發生火災,該場所的現場工作人員應當立即組織、引導在場人員疏散。
人員疏散應注意以下問題:
(一)制訂安全疏散計劃。
按人員的分布情況,制訂在火災等緊急情況下的安全疏散路線,并繪制平面圖,用醒目的箭頭標示出人口和疏散路線。路線要盡量簡捷,安全出口的利用率要平均。
對工作人員要明確分工,平時要進行訓練,以便火災時按疏散計劃組織人流有秩序地進行疏散。
(二)保證安全通道暢通無阻。
在經營時間里,工作人員要堅守崗位,并保證安全走道、樓梯和出口暢通無阻。安全出口不得鎖閉,通道不得堆放物資。
組織疏散時應進行宣傳,穩定情緒,使大家能夠積極配合,按指定路線盡快將在場人員疏散出去。
(三)做到有秩序疏散。
在火場上具體如何通報,可視具體火情而定。當火災初期階段,人們還不知道發生火災,若被困人員多,且疏散條件差、火勢發展比較緩慢,失火單位的領導和工作人員就應首先通知出口附近或最不利區域內的人員,讓他們先疏散出去,然后視情況再通報其他人員疏散。
當火勢猛烈,并且疏散條件較好的情況下,可同時公開通報,讓全體人員疏散。消防控制室開啟事故廣播系統,按照煙、火蔓延擴散威脅的嚴重程度區分不同的區域層次順序,逐樓層、逐區域地通知,并沉著、鎮靜地指明疏散路線和方向。各區域的工作人員也要靈活運用擴音器、便攜式揚聲器等設備。
(四)分組實施引導。
人員密集場所一旦發生火災,人們可能會蜂擁而滯于通道口,造成互相擁擠,甚至發生踩踏。因此,疏散人員應迅速趕到各自負責的通道、樓梯及出口等地段,啟用各種照明設施,用手勢或喊話的方式引導疏散、穩定人員情緒,維護秩序。
二、人員安全疏散的方法。
(一)維護現場秩序。
火災時,在場人員有煙氣中毒、窒息以及被熱輻射、熱氣流燒傷的危險。因此,發生火災后,首先要了解火場有無被困人員及被困地點和搶救通道,以便進行安全疏散。
有時人們雖然未受到火的直接威脅,但處于驚慌失措的緊張狀態,有造成傷亡事故的危險,在喊話宣傳穩定情緒的同時,也要盡快地組織疏散,撤離火災現場。
一般情況下,絕大多數的火災現場被困人員可以安全疏散或自救,脫離險境。因此,必須堅定自救意識,不驚慌失措,冷靜觀察 ,采取可行的措施進行疏散自救。
(二)魚貫地撤離。
疏散時,如人員較多或能見度很差時,應在熟悉疏散通道的人員帶領下,魚貫地撤離起火點。
帶領人可用繩子牽領,用“跟著我”的喊話或前后扯著衣襟的方法將人員撤至室外或安全地點。
(三)做好防護,低姿撤離。
在撤離火場途中被濃煙所圍困時,由于煙霧一般是向上流動,地面上的煙霧相對地說比較稀薄,因此,可采取低姿勢行走或匍匐穿過濃煙區的方法,如果有條件,可用濕毛巾等捂住嘴、鼻或用短呼吸法,用鼻子呼吸,以便迅速撤出濃煙區。
(四)積極尋找正確逃生方法。
在發生火災時,首先應該想到通過安全出口、疏散通道和疏散樓梯迅速逃生。
切勿盲目亂竄或奔向電梯(因為火災時電梯的電源常常被切斷,同時電梯井煙囪效應很強,煙火極易向此處蔓延)。
在逃生的過程中,一旦人們蜂擁而出,造成安全出口的堵塞或逃生之路被火焰和濃煙封住時,應充分利用建、構筑物內配備的消防救生器材或選擇落水管道和窗戶進行逃生。
通過窗戶逃生時,可用窗簾或地毯等卷成長條,制成安全繩,用于滑繩自救,絕對不能急于跳樓,以免發生不必要的傷亡。
(五)自身著火,快速撲打,不能奔跑。
火災時一旦衣帽著火,應盡快地把衣帽脫掉,切記不能奔跑,防止把火種帶到其他場所,引起新的火點。
當身上著火,著火人可就地倒下打滾,把身上的火焰壓滅,在場的其他人員也可用濕麻袋、毯子等物把著火人包裹起來以窒息火焰,或者向著火人身上澆水,幫助受害者將燒著的衣服撕下;或者跳入附近池塘、小河中將身上的火熄掉。
(六)防止再入“火口”。
火場上脫離險境的人員,往往因某種心理原因的驅使,不顧一切,想重新回到原處,急于救出被圍困親人,或怕珍貴的財物被燒,想急切地搶救出來等。這不僅會使他們重新陷入危險境地,且給火場撲救工作帶來困難。因此,火場指揮人員應組織人安排好這些脫險人員、做好安慰工作,以保證他們的安全。
三、物資的安全疏散。
(一)應急于疏散的物資。
1、疏散可能造成擴大火勢和有爆炸危險的物資。
2、疏散性質重要、價值昂貴的物資。
3、疏散影響滅火戰斗的物資。
(二)組織疏散的要求。
1、將參加疏散的職工或群眾編成組,指定負責人,使整個疏散工作有秩序地進行。
2、先疏散受水、火、煙威脅最大的物資。
3、盡量利用各類搬運機械進行疏散。
4、怕水的物資應用苫布進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