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想到,俞敏洪又被罵了。
而且,這次罵俞敏洪的人還挺有來路,是一名記者。
她發表一篇文章《新東方不應照搬李佳琦》。
原文中,有這么幾段話。
“好家伙,新東方要學李佳琦了!直播帶貨很掙錢,此前有創業失敗的名人直播帶貨,一年多就基本還清6億元債務,可見利潤之高。”
“作為校外教育培訓行業的龍頭企業之一,新東方轉型具有風向標意義。如果只是從一個掙快錢的行業跳到另一個掙快錢的行業,恐怕不是最佳示范。”
恕我直言,能寫出這種文章的人,令人失望。
先來分析這篇報道隱含的價值觀。
在她眼里,新東方搞培訓是賺快錢,李佳琦直播帶貨也是賺快錢。
文章還陰陽怪氣說,羅永浩直播帶貨一年就還清6個億,可見利潤之高。
這什么意思?
說白了不就是仇富嗎?
我知道,在當下這種意識形態,罵資本家已經成了一種輿論趨勢。
比如前段時間,因為“雙減”出臺,新東方一時風雨飄搖。
俞敏洪宣布,教培時代結束。
而俞敏洪也選擇了極為體面的退場方式。
近8萬套桌椅,價值數千萬,全部捐給山區學校。
可是,即使如此,居然還有人在批評俞敏洪。
說俞敏洪是萬惡的資本家,是剝削者,根本不值得同情。
對于為什么仇恨資本家,這些憤青往往都會擺出兩個理由。
1,資本家逐利。
2,資本家剝削員工。
但是,我們只要稍作思考,就會發現這理由很荒誕。
人生在世,誰不逐利?
難道你打工不是為了賺錢?
你做小本生意的時候,不是在想盡一切辦法,從顧客那多賺一點?
逐利沒有錯。
甚至相反,正是因為人類逐利的本性,推動了經濟,推動了文明發展。
因為在法制社會,一個人想獲得利益,唯一合法途徑,就是給他人提供更好的服務。
再進一步思考。
俞敏洪逐利,有傷害了誰的利益嗎?
沒有。
俞敏洪做培訓的時候,想賺錢,就要絞盡腦汁給大家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
你選擇新東方,而沒有選擇其它機構,那是覺得新東方性價比更高,課上得好,孩子或自己提高了成績。
你賺了,俞敏洪也賺了。
自愿交易永遠是雙贏的局面。
至于資本家剝削員工,那就更扯淡。
因為一個很簡單道理就是,你可以選擇不干啊。
嫌工資低你可以換一家公司。
嫌互聯網大廠加班時間長,你可以跳槽去小廠。
那些賴著公司不走,還罵公司剝削自己的憤青,我就想弱弱問一句:
活成這樣,您不覺得矛盾嗎?
事實上,企業家非但不是剝削者,而是經濟發展的領頭人,是這個社會真正的勇士。
創業難不難?
難于登青天。
俞敏洪創業初期,為了應酬,差點把自己喝死。
羅永浩說,做錘子科技的時候,想過無數次自殺。
前段時間,有同事在工作群發了一條新聞鏈接。
內容大致是,一個導演為了拍電影,籌集了很多資金。
結果票房慘敗,錢全部打水漂。
一個知名導演,瞬間淪為債臺高筑的窮人。
看完我就一聲感慨:
所以不要仇富,那些賺了大錢的人,都是在冒著巨大風險往前沖。
企業家就是這樣。
創業大概率會失敗。
而且,失敗了,自己買單。
一旦成功了,卻是全體(包括他自己)受益。
因為一家能盈利的企業,就會給社會提供更多業崗位,給國家提供更多稅收。
企業所得利潤,也會投入再生產,擴大市場。
消費品越來越便宜。
勞動力越來越緊俏。
社會經濟持續走向繁榮。
所以啊,宣傳仇恨資本家的人,要么是腦子進水,要么是心理有病,見不得別人好。
再回到那個記者的報道。
讓我反感的不止是仇富,還有道德綁架。
這位記者表示,俞敏洪不應該去做帶貨直播,而應該繼續做和教育相關的行業。
比如建一所像斯坦福一樣的大學。
理由是,新東方是龍頭企業,轉行應該要有“風向標意義”,要成為最佳示范。
果然是屁股決定腦袋。
靠我們納稅人養著的記者,不知人間疾苦。
新東方現在有多難?
近幾個月,新東方股價暴跌90%。
2021年新東方營收是42億美元。
然而,前段時間關停的1500家教學點,僅裝修費就損失70億人民幣。
新東方主要營收就是“中小學業務”板塊。
現在“中小學業務”全部關停。
預計年底裁員人數超過4萬。
如果按照“N+1”賠償方案,光是裁員賠償,就是一筆天價!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俞敏洪個人身價也嚴重縮水。
去年是260億,現在只有75億。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可以說,新東方是一夜之間遭受滅頂之災,而且還并非決策錯誤所導致。
作為企業負責人,多少委屈就不說了。
關鍵是,這種窘境下,俞敏洪依然像個漢子一樣扛著。
對于員工,他承諾不拖欠一分錢工資。
對于已經報名的學員,他始終堅持“無條件按比例退還學費”。
遭受重創后,俞敏洪沒有一蹶不振。
轉身就跑到直播間開始帶貨。
并準備帶著員工轉型,朝著“大型農業帶貨平臺”的方向出發。
上對得消費者,下對得起員工。
那位記者,你還要俞敏洪怎樣?
直播帶貨有錯嗎?
他想“賺快錢”帶著老師們活下去,有錯嗎?
其實,我一直很討厭一種人,那就是要求別人無私奉獻。
“你是企業大佬,所以得承擔更多社會責任。”
“你年入過億,所以捐款100萬都不算多。”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聽起來好像是這么一回事。
但其實,這就是變相的道德綁架。
因為“能力”不是誰施舍的,而是別人通過自己努力獲得。
他不欠任何人。
也不需要為誰負責。
那些宣傳“能力越大,責任越大”的人,說到底,不過是想慷他人之慨。
道德綁架并不罕見。
可是,誰要無恥到對一個步入絕境的企業家指指點點——“你別賺快錢,要做好行業榜樣”。
這種人,被罵真不冤。
前兩天,俞敏洪針對此事回應。
他大概澄清了兩點。
1,做新東方不是賺快錢,做直播帶貨也不是。兩個行業競爭都非常激烈。
2,感謝記者的提醒,自己會向李佳琦取經。
兩人格局之高低,不言自明。
俞敏洪的轉型,意味著教培行業的終結。
而俞敏洪放下面子,屈身直播帶貨,則彰顯了中國企業家們最可貴的精神——有擔當,不言棄。
其實回頭想想,即使身價暴跌后,俞敏洪今日之財富,足以保障自己一生衣食無憂。
他大可辭去職位,過著環游世界的悠哉日子。
可俞敏洪沒有。
他年近六旬,卻依然如一無所有時一樣,在拼,在闖,在為新東方殺出一條新的道路。
他為何如此拼命?
我想,應該是如羅永浩所回答的那樣:
我不想放棄。
是因為沒有臉皮對著股東和員工說,對不起,我言而無信,我不應該忽悠你們放棄阿里、騰訊這么好的前途。
我說不出口。
如果那位記者也能意識這一點,不知是否感到一絲羞愧?
新聞周刊有句話,很多時候,相比白手起家逆襲成為富豪的故事,人們似乎更愿意看“大樓”的垮塌。
因為樓塌的時候,誰都能走過去踩上兩腳。
現在,俞敏洪樓塌了。
小人歡呼,狹隘者落井下石。
但真正的勇士,沒有因為流言蜚語而止步。
他正在放下身段,帶領自己的員工,在新的領域開疆辟土。
不懼風雪,不畏流言。
用行動告訴所有人,到底什么,才是中國企業家精神!
也許你還想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