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七月,下令廢止隋舊幣五銖錢,改行新鑄的唐幣開元通寶錢,給事中歐陽詢奉命撰文題字。開元通寶也讀作開通元寶。開元通寶每枚直徑八分,重二銖四累,每十枚重一兩,這對我國的衡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使古代衡法由原來的一兩等于二十四銖演變為一兩等于十錢。
開元通寶制作工整,大小輕重適宜,《舊唐書·食貨志》曾稱贊它說“輕重大小最為折衷,遠近甚便之”,唐代幾百年間都有鑄造。
開元通阿伯的創制在我國貨幣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當時對銅錢的成色做了嚴格的規定,這是鑄錢制度的極大進步,另外一方面,以通寶來為貨幣命名,反映了人們對貨幣作用的認識進一步深化,也反映了貨幣的地位在社會經濟中不斷增強,具有深遠的社會意義。唐行開通元寶錢,對后世人們的貨幣觀念及貨幣流通使用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郵幣通發布,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