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冥山居 08-25 18:49
經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
子午流注十二時辰與十二經的對應
人體有十二條正經,而與之對應的,古人又恰恰將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難道只是巧合?
當然不是。
中醫主張“天人合一”,人體本身作為大自然的一部分,是完全遵循自然規律而形成的。
經過研究,古代醫學家們發現,人體的氣血正是按十二時辰的陰陽消長有規律地流注于十二經脈之中,同時人體各臟腑的功能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生相應的變化,所以人體的十二正經與十二時辰可以說是一一對應的。并且,在此基礎之上,形成了子午流注的養生理論。
從字面看,“子午流注”是由“子午”和“流注”組成的,以子午言時間,以流注喻氣血。
子午流注靈龜八法八卦圖
具體地說,“子”和“午”是十二地支中的第一數和第七數,是時間的兩個極點(子為至陰,午為至陽),它們分別表示兩種相反相成、對立統一的范疇或概念,是我國古代用來計時、標位以及記述事物生長化收藏等運動變化過程或狀態的符號。
“流”、“注”兩字,乃表示運動變化的概念,“流注”從狹義來說,是形容自然界水的流動轉注。
《詩經》:“如川之流,豐水東注”即為此意。
這里借用“流注”是指人體經絡中氣血的流行灌注。顧名思義,子午流注就是時空和運動的統一,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理論在傳統生命科學上的體現。
子午流注飛騰八法八卦圖
可以說,子午流注把人的十二條經脈在十二個時辰中的盛衰規律,有序地聯系起來,又通過人體的五臟六腑與十二經脈相配的關系,預測出某臟腑經絡的氣血在某個時辰的盛或衰,環環相扣,按照氣血的盛或衰來進行治病養生,使治病養生都有了更強的針對性,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下面依據子午流注原理,詳細介紹十二時辰與十二經絡及臟腑的對應關系:
(1)子時(23 點至 1 點)膽經旺,膽汁需要新陳代謝。人在子時入眠,膽方能完成代謝。
“膽有多清,腦有多清。”
凡在子時前入睡者,晨醒后頭腦清新、氣色紅潤。反之,日久子時不入睡者面色青白,易生肝炎、膽囊炎、結石一類病癥。
(2)丑時(1 點至 3 點)肝經旺,養血。
“肝藏血。”人的思維和行動要靠氣血的支持。
廢舊的血液需要淘汰,新鮮血液需要產生,這種代謝通常在肝經最旺的丑時完成。【這是不符合實際的。實際上動脈血(新鮮血液)和靜脈血(廢舊血液)的含氧量交換和此消彼長是隨時隨地在進行的,只不過丑時的時辰,效率會高一些)】
《黃帝內經·素問·五臟生成篇》曰:“故人臥血歸于肝。”此時安靜入眠,血液大量回肝,肝內血液充足,肝經旺盛,可維護肝的疏泄功能,使之沖和條達,充分發揮解毒濾過的作用。此時熟睡,勝過其他時間。
如果丑時不人睡,肝還在輸出能量支持人的思維和行動,就無法完成新陳代謝,所以丑時久不入睡者,面色青灰,情志倦怠而易躁怒,易生肝病。
(3)寅時(3 點至 5 點)肺經最旺,將肝貯藏解毒的新鮮血液輸送到百脈。
《黃帝內經·素問·經脈別論》說:“脈氣流經,經氣歸于肺,肺朝百脈,輸精于皮毛。”血的運行要依賴氣的推動,肺主呼吸調解著全身的氣機,此時肺經旺盛,有助于肺氣調節和輸布血液運行全身。所以人在清晨面色紅潤,精力充沛,迎接新的一天到來。
(4)卯時(5 點至 7 點)大腸經旺,有利于排泄。“肺與大腸相表里。”
寅時(上一個時辰)肺經最旺,肺將充足的新鮮血液布滿全身,緊接著促進大腸經進入興奮狀態,吸收食物中的水分與營養【此句亦有不妥,該狀態是隨時進行的】,排出渣滓。此時可多飲水使大腸充分吸收水分【此句是清晨醒來喝一杯溫水的緣故】,促進排泄;排泄結束后,可做提肛運動,有利于治療便秘、痔瘡、脫肛等病。
(5)辰時(7 點至 9 點)胃經旺,有利于消化。此時胃部吸收營養的能力增強,需要進食吸收充足的營養,也正是人們進食早餐的時間。所以說,早餐要吃好,且吃早餐不易發胖。
(6)已時(9 點至 11 點)脾經旺,有利于吸收營養、生血。
“脾主運化,脾統血”。脾為氣血生化之源,與胃統稱為后天之本,是消化、吸收、排泄的總調度,又是人體血液的統領。
脾經旺盛時可運化水谷,升清化濁,為身體提供氣血營養。
“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脾的功能好,消化吸收好,氣血充盈,唇色紅潤。
(7)午時(11 點至 13 點)心經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環。
《黃帝內經·素問·痿論》曰:“心主身之血脈”,“心主神明,開竅于舌,其華在面。”
心經旺盛,推動血液運行,養神、養氣、養筋。此時是氣血運行的最佳時期,不宜劇烈運動,應在午時小憩片刻,宜于養心,可使下午乃至晚上精力充沛。
(8)未時(13 點至 15 點)小腸經旺,有利于吸收營養。
《黃帝內經·素間·靈蘭秘典論》曰:“小腸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是說小腸接收經胃初步消化的食物,并進一步泌別清濁,把水液歸于膀胱,糟粕送入大腸,將水谷化為精微。小腸經在未時對人一天的營養進行消化吸收。
(9)申時(15 點至 17 點),膀胱經最旺。膀胱貯藏水液和津液,水液排出體外,津液循環在體內。若膀胱有熱可致膀胱咳,即咳而遺尿。
申時人體溫較熱,陰虛的人尤為突出,在這個時間滋腎陰可調此證。
(10)酉時(17 點至 19 點),腎經最旺。
“腎藏生殖之精和五臟六腑之精。腎為先天之根。”
經過申時的人體瀉火排毒,腎在酉時進入貯藏精華的時辰。腎陽虛者酉時補腎陽最為有效。
(11)戌時(19 點至 21 點),心包經最旺。
“心包為心之外膜,附有脈絡,氣血通行之道。邪不能容,容之心傷。”
心包是心的保護組織,又是氣血通道。心包戌時興旺可清除心臟周圍外邪,使心臟處于完好狀態。
心發冷者戌時補腎陽,心悶熱者戌時滋心陰。
(12)亥時(21 點至 23 點),三焦經最旺。三焦是六腑中最大的腑,有主持諸氣、疏通水道的作用。
亥時三焦通百脈。
人如果在亥時睡眠,百脈可修養生息,對身體十分有益。可惜現代人能做到的很少,亥時百脈皆通,所以可以用任何一種進行調理。
《黃帝內經·靈樞》中說:經脈流行不止,與天同度,與地同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