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長壽皇帝不多,但乾隆算上一個,因為他整整活到了89歲!乾隆之所以能長壽,在藥餌補養上可沒少下功夫,而他對人參可以說是特別鐘愛。
人參有四大特點,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渴和益智安神。清宮藥養之品也首重人參,據乾隆朝《上用人參底簿》記載,自乾隆六十二年十二月初一時,至乾隆六十四年正月初三時,乾隆帝共進人參359次。
這是什么概念啊,朋友們!這么算起來,乾隆皇帝幾乎是天天吃人參!!!每天吃3克!!!
但眾所周知,人參性燥,乾隆服用的人參還是野山參,勁非常大,那為什么乾隆沒吃出“上火”等問題呢?
關鍵是要掌握好“量”,而且吃法也科學。
其中一種吃法是在服用人參的時候,配了其他藥。乾隆用得這個方子叫生脈飲,是金元時期著名醫家李東垣創立的,由人參、麥冬和五味子這三味藥組成。人參補氣,性燥,人吃完以后容易上火,麥冬是滋陰生津的,正好能平衡人參的火氣,而五味子既補氣又補陰。
(生脈飲原料:人參、麥冬、五味子)
這個方子乾隆用了以后認為非常好,于是長年服用,尤其是他老年的時候,更是堅持每天服用,一直到八十九歲駕崩。關于乾隆用藥的比例,清宮檔案中大致的分量是人參一錢、麥冬兩錢、五味子一錢,有的時候不要五味子,御醫有時還會再調理分量。
中醫直到今天也還在用這個方子。需要注意的是,生脈飲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用人參來制作的,通常是紅參,這個藥性稍微大一些,適合對癥用;另外一種是用黨參制作的,藥力平緩一些,可以保健用。
(紅參藥性大,要對癥下藥)
那么什么人適合用這個方子補養呢?比如說工作比較忙的中年人,如果感覺因勞神過度,損傷了心氣,出現精力不充沛、口干舌燥、津液不足等情況,可以服用一點生脈飲來補養一下。
再比如夏天特別熱的時候,由于天氣太熱,大量出汗會導致我們人體氣虛,同時汗出來以后,陰液也給傷著了,這時正好可以喝生脈飲來補氣補陰。尤其是很多老人在夏天會感覺到渾身無力,經常出汗,這時讓他們喝生脈飲,就會改善身體的狀況了。
(夏天出汗氣虛,可以補充生脈飲)
這回你知道怎么巧吃人參不上火了吧!趕緊去試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