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濕只知道茯苓、薏苡仁嗎?這些中藥也不...
【除濕只知道茯苓、薏苡仁嗎?這些中藥也不要漏了哦】
一、透濕
1、浮萍
發(fā)汗,利濕。辛,寒。浮萍能利水,浮腫可消。
2、蒼術皮
行皮透濕。辛,溫。
3、生姜皮
行皮利水。辛,涼。
蒼術、生姜均辛溫發(fā)汗藥也。而蒼術燥濕,其力尤猛,濕在表者,燥利難除,是必用行皮而能宣透者以解。此蒼術、生姜二皮所以為透濕之要藥也。
4、茵陳
能除脾胃濕熱郁結。苦,平,微寒,入膀胱經(jīng)。有清濕、解熱、發(fā)汗、凈血之能。
5、大豆黃卷
除濕痹,消脹滿,為利濕清熱藥。甘,平。大豆卷治濕痹,筋攣膝痛,去胃氣結聚留滯,并治水病腫滿、喘急、大小便澀(同大黃用)。大豆卷與茵陳皆能透濕,大豆卷健脾以透濕,茵陳發(fā)汗以透濕。
二、燥濕
1、蒼術
發(fā)汗燥濕,升陽解郁。苦,溫,入脾、胃、肺、大小腸經(jīng)。
2、白術
補脾,燥濕,除痹。甘,溫,入脾、胃經(jīng)。
二術俱為陽草,故祛邪之功勝,而益陰之效虧。藥性偏長,物無兼力。
蒼術除上濕,發(fā)汗功最大。若補中焦,除脾胃濕,力不如白術。
蒼術升陽解郁,腹中窄者宜之。白術則忌,以其能閉氣也。
3、厚樸
散氣燥濕,化食積,消脹滿。苦,溫,入脾、胃、大腸經(jīng)。
厚樸之用有三:平胃,一也;去腹脹,二也;孕婦忌之,三也。雖除腹脹,但虛弱人宜斟酌用之,誤服脫人元氣,惟寒脹大熱藥中兼用,乃“結者散之”之良藥也。
4、草果
燥濕祛寒,除痰截瘧,調(diào)中消食,開郁破氣。辛,溫,澀,入脾、胃經(jīng)。
草果能除太陰之寒濕而化痰,故能宣開脾竅,痰瘧用之能截止。
傷生冷,腹痛泄瀉宜之,取其溫而能澀也。
點關注,每天分享不一樣的中醫(yī)知識!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