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兒”要嫁“黃世人”折射了什么
白毛女和黃世仁,是我黨文藝工作者在延安時期以真人真事為基礎創作的歌劇《白毛女》。黃世仁是舊社會地主的代表。他欺壓良善,用高利貸奪民地,搶民女,無惡不作,民憤極大。喜兒與黃世仁是冤家對頭,有著不共戴天的階級仇,殺父仇,恥身仇,這些深仇大恨里,決定了他們之間只能勢不兩立,不能有絲毫的愛。但不知道為什么,現代白毛女大都愿意嫁給黃世仁。
據了解,在某大學里就有四分之一的“喜兒”認為嫁給“黃世仁”好。這充分說明,在當今的大學生中,有為數不少的人,是非、正義已蕩然無存,眼睛里只有金錢、地位。為什么人的觀念會變得如此現實呢?歸根結底,是“有錢能使鬼推磨”所使然。讓我們看看現實的社會,有了經濟基礎,有房有車才能談婚論嫁,再仔細瞧瞧新聞宣傳報道是如何在誤導人們,有錢人就是朋友多,什么樣的朋友都有,能幫忙撐腰、能殺人越貨,有靠山誰也不敢惹。特別自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一切向錢看”讓無數人為之興奮。有錢的人身體小有不適便可享受醫療機構最優厚、最高檔的服務和資源,有錢人的子女可以就讀貴族(私立)學校,更可以移民,社會上那些專門為有錢人提供消費條件的場所也想盡辦法滿足其欲望。甚至于有錢人犯了違法的事也可以拿錢消災,進了監獄有好吃、好喝伺候。錢這東西確實是好東西,讓人不得不承認是把“萬能的金鑰匙”。
鋒回話轉。 一個忘記仇恨,想嫁自己仇人的“喜兒”,古代叫“以身事仇”! 這種人是被家人、族人、世人都瞧不起的,也是特別恥辱的事,古人連想都不敢想。可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思想再解放一點,步子再邁得大一點”口號的深入,是非顛倒、黑白混淆的事屢屢發生。無論是文藝宣傳還是小說影視,所宣揚的是兩個仇人的子女如何愛得死去活來,以及十八女嫁八十佬的劇情比比皆是,所有這些宣傳都在無時無刻污染著、影響著當代青年人的靈魂,腐蝕他們的精神世界。
我們暫且拋開兩家的仇恨不表,僅從婚戀關系出發,喜兒嫁黃世仁也不可能得到幸福。首先,黃世仁有妻妾,她嫁過去只能做N奶或小三。她出身低微,自然是其它妻妾排擠打擊的對象,這就注定了她的不幸命運;其次,黃世仁看中的是她的色!從古至今,以色事人者,色退自衰。古時權大位尊者莫過皇帝,依附的宮妃佳麗結局尚且多數辛酸,何況喜兒之于黃世仁乎?就是色未衰時,黃世仁有錢,能保證不移情別戀。其三,今時許多小三、二奶遭遺棄,殺害的不計其數。喜兒真嫁過去,能逃了這樣的結局嗎?其四,兩人年齡懸殊太大,沒有感情基礎,沒有共同語言,這樣的婚姻哪有幸福可言?
甚至有的說,提前嫁黃世仁,至少還能救她爹,是一種“以退為進”的生存方法。這更是糊涂透頂!所謂楊白勞欠債,是黃世仁為得到喜兒,用了他的管家穆仁智假立借約,強按手印的詭計,是一種圈套。這樣的卑鄙手段都能用的人,什么陰險毒辣的手段使不出來?喜兒與這樣的虎狼為伍,時刻處于危險之中,她一旦失寵,連自身都難保,還能保爹的命?古時皇宮里子殺父,父殺子的故事經常上演,今人為了利益,械斗火并時有發生,“以退為進”能生存否?古人談婚論嫁,以“門當戶對”為先決條件,沿襲至今相信更被現代人所接受,實因多次“門不當戶不對”婚姻造成不幸者大有人在。白毛女嫁黃世仁,是嚴重的心理扭曲,不僅是“幼稚、糊涂”,照此下去,整個社會的論理毀于一旦近在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