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婚姻牽涉到遠嫁、門不當戶不對、老公不疼惜,婆媳矛盾重重,倒是應該如何自處?
聽到微信響,打開一看是婉如發來的:“姐,在嗎?”
心馬上糾結成一團,我知道,這又是來訴苦了。
果然,婉如馬上開啟訴苦模式,用我家先生的話說,是怨婦模式。
婉如吐槽婆婆是基于如下兩點:
一.婆婆讓大姑姐一家吃水果,就不讓她吃。
二.婆婆給大姑姐家孩子買人造棉睡衣,不給自己孩子買,還當著自己面給他們。
我的回復:婆婆不推讓咱吃,在自己家,自己動手拿,不需要別人客氣推讓啊。
至于婆婆給外甥買睡衣,老人的錢,花給誰是老人的自由,不要計較。
婉如又吐槽:我婆婆就給他兒子洗衣服,把我的揀出來扔一邊,拿曬干的衣服也是,從不拿我的。讓人寒心,她老了以后,我做不出不伺候啊。她就是感覺以后不指著我養老。
我:是啊,老人有退休金,還有女兒,人家就感覺可以靠著女兒一家,也是正常心理。你做的能看過去就好了。
婉如:你看茉莉奶奶和媽媽就是兩好噶一好。
我:人和人不一樣!你要真正理解,不要看人家的家庭,再比較,只能自己更生氣。婉如,你再如此下去,把自己毀了。
婉如:姐,我就跟你說說,發泄下,你咋不理解呢,沒你說的那么嚴重。
我:我真的怕你說這些,感覺沒法安慰。順著你,你老是走不出,我也只能蒼白說,理解你。說你婆婆不好,于事無補,你還會更生氣,怕你家庭矛盾更加激化。
婉如:你就說理解好了,可是你后面老是說我不對。
我:我真的理解你。咱要一個心里沒有咱的人對自己好,太難了,除非感化,要求是沒有用的。你明天回看下我們的聊天,就會知道,我不是讓你不高興,而是真心希望你改變。比如你婆婆這個事情,我再如何說理解,也沒有用,你還要自己面對。
婉如:嗯,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說的對。
下面的聊天,大同小異,我們還是來分析下這段婚姻需要面對的問題。
01 遠嫁
婉如是遠嫁,她不止一次的跟我說畢業回家就好了,在父母身邊被寵愛,好過在另一個家庭被冷落。聽來,只能一聲嘆息。
對于遠嫁,對于過于冰冷的婆家氣氛,她應該試圖做過很多努力,但最后是放棄的。放棄又不徹底,存于幻想,所以,總是抱怨婆婆的不近人情。但遇到這樣的婆婆和老公,又能如何。
比如:婉如很愛回家,但老公并不愿去。所以,基本每次節日,就會為去她家爭吵或生悶氣。
婉如是兩姐妹,三年前妹妹也出嫁,雖然是嫁在當地,但按照我們大山東的風俗,出嫁的姑娘是應該在婆家過春節的。所以,即使離家近,婉如妹妹也不能回家過初一。
做為每年在誰家過年,對于開明的婆家,這時會考慮兒媳娘家的感受,會選擇小兩口在各家各過一年春節。
但婉如的婆婆卻不這樣想。她講說:“出嫁了就應該在婆家過年。”婉如頂嘴:“那我姐(大姑姐)為什么可以在咱家過年?”她婆婆語塞,并笑了。
插播:婉如的大姑姐比較強勢,另婆家在農村,對于這個城市媳婦有些高攀,所以,還是她大姑姐比較有話語權。
02 門不當戶不對
門不對戶不對這個問題,在婉如跟她婆婆之間,是不同的解讀。實際上按世俗,婉如的家庭是配不上她老公的家庭。婉如婆婆是企業中層領導退休,退休金有六千元的樣子。公公也在事業單位退休,好似是婆婆退休金一半的樣子。
婉如的父母是工人,屬于自己交勞動保險,但年老后仍然是有保障的。現在老兩口仍是上班的狀態。
所以,時不時的,婉如跟婆婆就會就這個問題沖突起來。比如,婆婆會說:“我們是干部家庭,怎么也比工人家庭好。”婉如就會生氣。對于這個問題,確實婆婆盛氣凌人了一些,但有時,也是婉如怨氣比較重,比如會說誰誰又給兒子買了房或車等等,讓婆婆不舒服了,兩個人話里話外就會沖突起來。
你一定會說:“這樣的婆婆,當初為什么會嫁,是嗎?”
婉如講最初跟著老公,當時的男朋友回家,婆婆打開門,婉如喊阿姨,婆婆都是不答應的。這樣的對待,估計很多姐妹,包括我這個小急脾氣,肯定拂袖而去。既然人家看不上,何苦舍去自尊,熱臉貼冷屁股呢。
婉如沒有,一直堅持,并且幫婆婆做飯,帶大寶(大姑姐家的孩子)。記得傳統的思想大多是教導女孩子要矜持,而婆家對于未過門的媳婦,多是比較看重,不會讓她過于參與家務的。所以,女孩子還是要矜貴些,否則,讓人不看重真是很可能遇到的問題。
這個戀愛一談就是九年,后來婆婆還是接受了,但是因為婆婆心里不爽朗,直到婉如三十歲,才終于把婚結成了。
這個婚姻,如果說是要達到結婚的目的,婉如勝了。婉如說,婆婆在她婚后,能感覺出對待她會謹慎一些。我說:“太好了,從不接受到接受,就是咱的勝利了,你要好好的幸福。”
但一句好好幸福,又是多么蒼白,現實,總是要比理想骨感。因為最初婆婆的設想,就是給兒子找一個門當戶對的媳婦,對兒子的前程也有幫助。而婉如老公呢,喜歡的就是婉如的溫順漂亮,不時的,婆婆就要講誰誰娘家如何如何有勢力,婉如聽來,又是一頓氣。
所以,外來的媳婦,又讓婆家感覺高攀了他們家,這時時處處給的冷臉和冷遇,可想而知。
03 老公不疼惜
婉如的先生在一家企業做到中層,是他母親工作的企業,應該說,也借了母親不少力。所以,他很討厭婉如講母親的壞話。即使不是壞話,是抱怨,也是不行。這就是這兩個人最初的狀態。
不是有一句考驗男人的經典句式:我跟你媽掉到水里,你先救誰。婉如都不需問,因為老公說過這樣子的話:“我現在跟父母在一起的時間長,所以他們最重要,等跟你一起生活的時間長了,你就比他們重要了。”聽得我很想翻白眼。
就這個問題,我是問過我家先生的。我問:“我跟你的父母,誰重要。”先生說:“一樣重要。”我說:“少來,肯定是他們重要的。”先生說:“我是偏心著你的。”我又白眼他,其實心里是甜蜜的,我知道,父母對一個人的重要,人皆同心,我不需要你說我比你的父母重要,但像婉如老公那樣講,確實比較讓人心寒的。
婉如比較獨立,即使加班到凌晨兩點,都要自己打車回家,而老公早睡熟了。老公是從不會接送的,任何事情都不會。
婉如的老公是宅男,從不愛陪她出去玩。我們帶著婉如去海島玩一天,晚上十點回,她老公期間是一個電話沒有的。記得我家先生當時說:“真是放心啊,這個男人怎么這么對待自己老婆。”
現在有了寶寶,婉如老公更加不愛回家。一周大多時間都在外應酬、吃喝。婉如總是怕他學壞,也心疼他喝酒傷胃。但我感覺,他的應酬過多了一些,就是不愿回家的借口而己。男人誰沒有事業呢,但都像他這樣子嗎?不見得。
真懶得講這個男人了。現在感覺因為孩子,會稍微護著婉如一些,或者當婉如訴苦時,能公正的說一句自己母親做事不妥當。但就像這篇文章的主題:婆婆對你的態度,是老公允許的。假如婉如老公待她用心些,婆婆不會如此對待她吧。
在這樁婚姻中,婉如不論如何,還是處于下風。就像她有次準備據禮抗爭,但他老公說:“我的父母就這個樣子,他們也老了,我根本轉變不了他們的思想,如果你實在接受不了,咱們離婚吧。”
婉如說:“我們從來吵架不提離婚,他是來真的。”
我說:“好好過,好好溝通。”
內心里卻想說:姑娘,這個博弈,你是輸慘了,你如此怕離婚,人家會好好待你嗎?
沒來由,寫到此,又心疼她。卻無能為力。
04 婆媳矛盾重重
婚后,婉如和婆婆就是因為房子和孩子的事情而鬧矛盾。
結婚前,婉如婆婆是承諾婚后給他們買新房。婉如一直跟老公吹枕邊風,要公婆住的那套房子賣了,來他們這套舊房住,房款他們用來買新房。說實話,我不大認同這種行為,父母已經提供一套住房,你要憑自己本事再置換新房不是,什么都要老人出力,假如老人不樂意,這不又是挑起矛盾。這個事情,最后也沒達成,所以,又是一個深深的裂痕。
孩子的事情:從婉如懷孕,到生了兒子,婆婆只是幫忙做飯,不幫帶孩子。并且婆婆一直偏心兒子,并當婉如是外人。婉如帶著孩子,跟一幫爺爺奶奶湊在一堆,看人家的公婆都這樣盡心帶孫子,只有自己,是全力以赴,又相當不平衡。越比較,就會怨氣越重。
這就是婉如的婚姻,有些一地雞毛。每每看著她由一個青春美少女,變成一個中年的怨婦,講真,我是比較同情,也是比較怕的。時常看著她朋友圈的照片,一臉嚴肅,或者一臉的不如意,即使笑著,也感覺是苦笑。不知道應該如何說。
我們開篇的微信談話,多么愿意,她真的懂。為什么能接受自己找到一個不怎么好的老公,對自己不怎么上心,不能接受自己的婆婆真的是不怎么好的婆婆。多些接受,少些怨念,總是讓自己能心凈些。
這個世界,確實有些人,對自己不怎么好,記得,去感化,感化不到,只能接受。接受不是放過別人,而恰是,放過自己,讓自己心安。
我真的愿婉如幸福,愿她的老公和婆婆待她好些,也愿她,真的放下,接受現實,更心安的面對這個塵世。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