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園曇藏之入室(786年前),馬祖門下的西園曇藏入石頭之門,當在貞元二年(786)以前,關于南岳西園曇藏謁石頭的行狀,《景德錄》卷八有明確記載:“南岳西園蘭若曇藏禪師者,本受心印于大寂(馬祖)禪師。后謁石頭和尚,瑩然明徹。唐貞元二年遁衡岳之絕頂,人罕參訪。”這就可以明確地知道曇藏入石頭之室,必然在貞元二年以前,但去此也不過年許。
曹山和尚對俱胝和尚有這樣一段評語:人人都拍手撫掌過。同是一樣的動作,而西園的俱胝曇藏拍得別具一格。西園和尚行持綿密,修行非常認真,有一次,一位參禪者見他親自到伙房去燒洗澡水,就對他說:“這種雜活你就交給小和尚們辦吧。”西園和尚聽后默不作聲,只管拍掌。道元和尚有一次看見禪院伙房的師傅頭頂烈日,正一心一意地曬菜干。道元問老人家的歲數,老人告訴說已經六十八歲了。道元問:“為什么不叫仆僧來曬呢?”老僧答道:“他人不是我,這是我的工作。”道元說:“是啊!是啊!瞧這太陽多毒,你不覺得太勞累了嗎?”“現在不曬,什么時候才是曬菜干的好時候呢?”勤勞不歇,內心之德行,也無駁雜,便是純德。
南岳的西園曇藏禪師,他結案於山頂,曾經用慈悲心降服了一條毒蛇。對此,《景德錄》卷八是這樣記載的:師(曇藏)養一靈犬,嘗夜經行次,其犬銜師衣,師即歸房。又於門側守伏而吠,類奮身作猛噬之勢。詰旦東廚有一大蟒,長數丈,張口呀氣,毒液熾然。侍者請避之,師曰:“死可避乎?彼以毒來,我以慈受。毒無實性,激發則強;慈茍無緣,冤親一揆。”言訖,其蟒案首徐行,倏然不見。[5]
古德的這些因緣,深深地啟發我們去掉殺心,只有以這樣一種平等的胸襟去善待自然界的其他生物,才會感化它們,使它們與人類和睦相處,乃至使它們為你護法。至於古德們住山的許多靈異故事,在慧皎的《高僧傳》卷十一的《習禪篇》里頗有記載,我們在這里就不贅述了。
馬祖門下的西園曇藏,《景德錄》卷八的《曇藏》本傳說他“本受心印于大寂禪師,后謁石頭遷和尚,瑩然明徹”(《大正藏》五一卷二六一頁上欄)。按照正常的道理,曇藏應該屬于石頭的弟子,但《傳燈錄》仍然將他隸屬于馬祖門下。
△西園曇藏禪師主 【五燈會元卷第三】
南岳西園蘭若曇藏禪師,受心印于大寂。后謁石頭,瑩然明徹。出住西園,禪侶日盛。師一日自燒浴次,僧問:“何不使沙彌?”師撫掌三下。〔僧舉似曹山。山云:“一等是拍手撫掌,就中西園奇怪,俱胝一指頭禪,葢為承當處不諦當。”僧卻問曹山:“西園撫掌,豈不是奴兒婢子邊事?”山云:“是。”云:“向上更有事也無?”山云:“有。”云:“如何是向上事?”山叱云:“這奴兒婢子。”〕古
師養一犬,常夜經行時,其犬銜師衣,師即歸方丈。又常于門側伏守,忽一夜頻吠,奮身作猛噬之勢。詰旦,東廚有一大蟒,長數丈,張口呀氣,毒焰熾然。侍者請避之。師曰:“死可逃乎?彼以毒來,我以慈受。毒無實性,激發則強。慈茍無緣,冤親一揆。”言訖,其蟒按首徐行,倏然不見。復一夕,有群盜至,犬亦銜衣。師語盜曰:“茅舍有可意物,一任將去,終無所吝。”盜感其言,皆稽首而散。主
曇藏(靈彖,超岸)(唐南岳西園蘭若)[《宋高僧傳》卷第十一]
釋曇藏。不知何許人也。得禪訣于大寂之門。后見石頭希遷禪師。所謂再染謂之赪也。貞元二年嘉遁于沖岳。棲止峰之絕頂。晚年苦于腳疾。移下西園結茅。參請者繁熾。太和元年終于岳中。享齡七十。先是藏養一犬尤靈。嘗夜經行息坐次。其犬銜藏之衣歸房。乃于門閫旁伏守而吠。聲不絕頻奮身作猛噬之勢。詰旦視之。東廚有大蟒蛇。身長數丈。蟠繞小舍為之岌嶪。呀張其口虓闞其聲。毒氣漫然。侍者白藏亟去回避。藏曰。死而可逃何遠之有。彼以毒來我以慈受。毒無自性激發則強。慈茍無緣冤親一揆。無人無我法性俱空。言訖其蟒蛇按首徐行閃然不見。又嘗一夜有群盜。其犬亦銜藏衣。藏語盜曰。諸君山叟茅舍有中意物任拈去。終無小吝之分。盜感其言散分下山矣。又荊州永泰寺釋靈彖姓蕭氏。蘭陵人也。其胄裔則后梁為周所滅支屬星分。彖父居長沙為編戶矣。生彖宛有出塵之誓。遇諸禪會罕不登臨。止泊維青優游自得。長慶元年住百家巖寺。未幾徙步江陵。太守王潛請居永泰寺。太和三載六月二十三日終于住寺。春秋七十五。建塔于州北存焉。又釋超岸。丹陽人也。先遇鶴林素禪師。處眾拱默而已。天寶二載至撫州蘭若得大寂開發。四方毳侶依之。
唐代的南岳岳西園曇藏禪師,他對待入室劫取其財富的盜賊說:“室中有可意物盡可持去”,
唐朝有個法師法號曇藏,俗家姓楊名叫弘農,華陰地方的人,年十五歲時有占卦星相的人謂其壽短,他的雙親非常哀痛,即早為之成婚,既非其本愿于是逃亡山林川澤之間,莫知所之但虔念觀音菩薩圣號。適有一人前來告訴他,向西行不遠有一座寺廟,當時聽到有鐘聲尋聲而至,果然見到一座寺廟有僧眾,因此求其為之剃度,便遂其心愿。即遣其出門行走不到百步,回首探望則不見其廟了,行走了很久天乃明亮。(高僧傳二集)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