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pda
掌上醫訊是面向醫務工作者、醫療機構等領域的國內權威醫學學術媒體,關注我們,可以獲取最新的醫學新聞,包括業內動態、專業醫學資訊,以及最全面最及時的醫學會議信息。還有為醫務人員提供的醫師法律維權平臺。
膽固醇是什么?
臨床上查膽固醇主要在血生化中顯示,而生化檢查血脂類除了膽固醇(TC),一般還有四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這些指標分別代表什么?
低密度脂蛋白LDL:是對人體有害的一類脂蛋白,它的增高提示著心血管疾病的高風險。LDL分子更容易氧化,更容易通過動脈壁然后被巨噬細胞吞噬,導致泡沫細胞的形成,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形成過程。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常被稱作“壞”的膽固醇。
高密度脂蛋白HDL:對人體有利,它逆行運輸血液中的膽固醇,將膽固醇帶回肝臟進行代謝。因此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常被稱作“好”的膽固醇。
膽固醇TC:血液中膽固醇含量增高會使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幾率增加。機制是血液中的膽固醇會在血管壁形成斑塊,造成血管的相對狹窄。一方面,血管壁壓力上升導致血壓升高;另一方面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既然膽固醇依然有害,那么取消膽固醇攝入又是怎么一回事?
“攝入過多膽固醇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這一說法由來已久。但近來研究卻表明,飲食中膽固醇攝入量和HDL-C、LDL-C這兩個強力的心血管事件風險提示指標的關系尚不明確,因此取消了日常膽固醇攝入量的限制。
這里膽固醇一詞前面的定語“飲食中”十分重要,即只是膳食中膽固醇的影響被證明不是很大,所以日常不需再去限制膽固醇的攝入,但血中的膽固醇水平高依然是高風險因素。但膳食指南是面向全體人群的,而對于高血脂或已經有冠心病的人群,由于體內脂肪代謝能量受到影響,還是需要注意控制膳食中膽固醇的攝入。
總結來說便是,人體自身脂肪代謝對血中膽固醇水平的影響,要遠大于膳食中膽固醇的影響,因此健康人不需再特別限制膽固醇的攝入,但高危人群仍然要警惕。
那么對于心血管病發病的高危人群,除了飲食還需注意什么?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給出了幾條建議:
1、增加能降低LDL-C的膳食成分:如植物甾醇2g/d、可溶性纖維10-25g/d等。
2、減輕體重:調節到能夠保持理想的體重或能夠預防體重增加
3、增加有規律的體力活動:包括足夠的中等強度鍛煉,每天至少消耗200kcal熱量
4、采取引對其他心血管病危險岡素的措施:如戒煙、限鹽以降低血壓等。
附2016膳食指南:
新版的膳食指南的六條核心推薦:
1、食物多樣谷類為主
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類、畜禽魚蛋奶類、大豆堅果類等食物。
平均每天攝入12種以上食物,每周25種以上。
每天攝入谷薯類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雜豆類50~150g,薯類50~100g。
食物多樣、谷類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2、吃動平衡健康體重
各年齡段人群都應天天運動、保持健康體重。
食不過量,控制總能量攝入,保持能量平衡。
堅持日常身體活動,每周至少進行5天中等強度身體活動,累計150分鐘以上;主動身體活動最好每天6000步。
減少久坐時間,每小時起來動一動。
3、多吃蔬果、奶類、大豆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奶類富含鈣,大豆富含優質蛋白質。
餐餐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應占1/2。
天天吃水果,保證每天攝入200~350g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吃各種各樣的奶制品,相當于每天液態奶300g。
經常吃豆制品,適量吃堅果。
4、吃適量魚、禽、蛋、瘦肉
魚、禽、蛋和瘦肉攝入要適量。
每周吃魚280~525g,畜禽肉280~525g,蛋類280~350g,平均每天攝入總量120~200g。
優先選擇魚和禽。
吃雞蛋不棄蛋黃。
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制品。
5、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培養清淡飲食習慣,少吃高鹽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g,每天烹調油25~30g。
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每天攝入不超過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每日反式脂肪酸攝入量不超過2g。
足量飲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飲用白開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兒童少年、孕婦、乳母不應飲酒。成人如飲酒,男性一天飲用酒的酒精量不超過25g,女性不超過15g。
6、杜絕浪費興新食尚
珍惜食物,按需備餐,提倡分餐不浪費。
選擇新鮮衛生的食物和適宜的烹調方式。
食物制備生熟分開、熟食二次加熱要熱透。
學會閱讀食品標簽,合理選擇食品。
多回家吃飯,享受食物和親情。
傳承優良文化,興飲食文明新風。
來源:華醫網 作者:張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