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五月,是指農歷5月;今年6月10號正式進入農歷五月,也正式進入最熱、最濕、最虛的農歷五月。
我國民間自古就有農歷五月百病泛濫,故有“毒月”之說。
張仲景在《傷寒論》中講得明白“五月之時,陽氣在表,胃中虛冷,以陽氣內微,不能勝冷,故欲著復衣……”
意思是:夏季,陽氣向上向外散發,天氣燥熱,而地下的陽熱反而虛少,因此顯得相當陰冷(比如井水)。人也一樣,陽氣浮在體表,臟腑虛寒,飲食起居稍不注意就會生病。
“復衣”就是夾衣,雙層衣服;古時都是低矮的房子,冬暖夏涼,所以在早晚或者陰天最好多穿一點衣服。我們現代人夏季如果長時間呆在空調房,同樣要“著復衣”!不然苦頭在后面,現在應該都應驗了吧。特別是進入農歷五月之后,氣溫回升較快,雨水多,濕熱之邪較盛。
內因:一旦濕熱阻滯氣血經絡,就會出現人體代謝受阻、氣血欠暢、濁邪停滯而百病生的窘況。
外因:而這時氣候濕熱,容易滋生各種病菌(長江中下游已經入梅雨季節),進一步加重疾病的傳播。
古時,這個月多毒蟲、瘟疫、瘴氣,因此生病、死亡、意外的人特別多,所以,民間稱農歷五月為“毒五月”,“端午九毒日”之說。實際上在現代,這個月也是傳染病高發,比如小兒手足口病....
最 熱
最 濕
最 虛
病 菌 多
端午九毒日又是怎么回事?
是說在毒五月里,有9天最毒的日子,以端午為最。
《奉天通志》上說:「二午相屬為火旺之相,過旺則為毒。」
中醫講究“和諧中道”,認為“太大,太過,或者過旺....”都是對身體有損傷的,是應該回避的。包括白酒:"味苦甘辛,大熱,有毒。",現代人是很難理解的,白酒就是食品,怎么會有毒呢?農歷五月初五(6月14日)端午
初六(6月15日)、初七(6月16日)、
十五(6月24日)、十六(6月25日)、
十七(6月26日)廿五(7月4日)、
廿六(7月5日)廿七(7月6日)
九毒日實際上就是位理學上的“虛”日,這九天傷身損氣耗精元的日子適合修身養性,切記做耗泄性的活動:寒涼食物、流大汗、房事......
我們怎么安然度過“毒5月”呢?
1、一杯茶
溫中養胃,祛虛寒
對于身體虛寒的人來說,在濕熱的毒五月里,最好的飲品還是姜棗茶(或者艾草茶),喝姜茶可以宣發肺氣,幫助我們把病邪驅趕出去,同時兼有溫中養胃,充實下焦的作用,腎水不虛寒,上焦的虛火也就下去了。濕熱的毒五月保護好脾胃,就是保護好國土,保護好根本;經過了整個夏天,身體再虛,也會馬上回復。
夏季健脾胃最重要的就是要回避“冰鎮寒涼食物”,早上吃醋泡姜或者喝姜棗茶,大多數的小姑娘身體偏陽虛,特別是在空調房間,喝姜棗茶最好!同時不要忘記:最少得戴上披肩。酸梅湯最適合身體虛或者陰虛火旺盜汗的人喝,但是今年寒濕較往年重,滋陰的食物多生痰濕,所以喝酸梅湯還得多觀察自己的舌苔和大便,如果舌苔濕滑,大便粘馬桶就要暫停一段時間;夏天喝姜棗茶和酸梅湯不矛盾。2、一碗粥
健脾補氣,固表止汗
濕熱的毒五月,流汗多,消耗大,加上中焦脾胃虛,消化弱,也不思飲食,所以身體虛。
這時我們可以煮碗黃芪粥,給自己補氣補虛,健脾胃,增加身體抵抗力。把20克(一人份)黃芪洗凈,用清水浸泡40分鐘,然后大火煮開,再轉小火煮40分鐘,然后過濾出藥水;還可以加水再煮一次,把所得藥水混合在一起,再用這個藥水煮粥。我們煮艾葉雞蛋吃也很好;雞蛋也是很好的補虛食物,和艾葉一起煮還起到溫中祛濕的作用。
夏季單吃雞蛋都很好,雞蛋有滋陰潤燥、補心安神、養血的作用。
3、一盆湯
驅寒又祛毒
艾葉泡澡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去濕逐寒、消腫散結的保健之功效。找一個休息日的白天,先喝一杯姜棗茶;再用50克艾葉煮水,兌入溫水中,泡個澡,出點汗,擦干身體,再迷糊一覺,這是端午9毒日養生之大美!水溫以40度為好,水溫太高,出汗多適得其反。
4,一個窩
排寒,祛濕熱,睡得安
每天拍打腘窩2次,每次左右各5-10分鐘。
我們的艾友都知道拍打腘窩排寒祛濕熱好,很多艾友拍打幾次后說,怎么腿腳更寒了,堅持拍打一段時間五心煩熱的情況也好轉了。但是怎么會睡得安呢?拍打腘窩不僅調理腎臟,關鍵可以促進膀胱經及三焦的代謝能力,濕熱去了,寧心安神,就可以安然入睡。5,一根條
先天后天同補
艾灸:中脘穴、關元穴
每次每穴各20分鐘,艾灸2天休息1天;用2個單孔竹制艾灸盒扣在穴位上施灸,簡單有效。也可以隔姜灸這2個穴位各7壯。
中脘穴為八會穴之腑會,也就是艾灸中脘穴補六腑,同時它也是胃的募穴,補后天脾胃的功力極大!那些脾胃虛寒或者濕熱的都可以灸中脘穴。關元穴藏著人體的真陰真陽!關元穴也是小腸的募穴,所以也是一個強心的大穴,在濕熱的毒五月里人的心臟負擔也大,灸關元穴很好。關元穴還是很強大的“收斂”能力,艾灸關元,可以把外散的陽氣內收。
點個在看,一起安全渡過毒五月!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