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一點號“精誠名醫匯”原創,經一點資訊平臺全網首發)
本文理論依據:《本草逢源》、《本草正義》
論岐黃之道,謀蒼生之福,歡迎走進“精誠名醫匯”。列位看官,今天要為你說上一病,乃是現代人身上十分常見的高血脂。閑言少敘,先看組方——
列位看官,這是一張中醫降血脂的經驗方,在中醫界廣為流傳,屢屢用于臨床,獲得非常理想的效果。它的創制人乃江蘇省中醫名家符為民教授。此方被多次收錄在驗方典籍、專業刊物中,竟成中醫治療高血脂的代表性方劑。
列位看官,你可知此方的妙處?它的精髓就在于,治療高血脂,卻不把高血脂當敵人。
原來,用現代醫學的角度看,血脂既然高了,就必須把它降下來。只有血脂的指標正常,人才會健康。此時的血脂,仿佛洪水猛獸。而這一切所體現的,都是現代醫學所蘊含的“殺伐”文明。“殺伐”文明,乃是西方哲學思想的特點。但是中醫就不這么看。中醫本來就不知道血脂的合理指標到底是什么,它只知道血脂高了人會有什么癥狀,諸如頭暈、胸悶、欲嘔等等。祖國傳統醫學從癥狀入手,用扶正的辦法,將引發癥狀的病機化解。至于恢復血脂指標,則并不是重中之重。但是,往往當病機化解的時候,血脂也就隨之正常了。
這就是祖國傳統醫學的魅力所在——以人為本,以癥為根,以扶正為手段,只做和解,不去殺伐。
列為看官,上面為您介紹的這張經驗方,體現了上述精髓。你看,其中的水蛭和川芎,都是眾所周知的活血化瘀藥物。它主要負責改善高血脂所帶來的血瘀問題。這也是防治高血脂所致心腦血管病的關鍵。
再看瓜蔞和半夏。這兩味藥是典型的化濁、降逆之物,在這里起化解痰飲的作用。高血脂患者并發欲嘔、頭暈、惡心等癥狀者,是離不開這兩味藥的。
再看茯苓和澤瀉。中醫認為,脾為生痰之源。痰飲,作為引發高血脂的罪魁,需要用健脾和利濕的方法消除。茯苓健脾,澤瀉利濕,用在此處十分恰當。
最后再看看香附和山楂。其中的香附為理氣藥物,能行氣活血。山楂是化瘀藥物,能活血化瘀。兩者一個主氣瘀,一個主血瘀,起到降脂通脈的作用。
所以,這張好方特點就顯而易見了。化血瘀、除痰瘀、行氣瘀,從這三個方面入手,改善高血脂所帶來的諸多癥狀。如此一來,頑疾何愁不愈?
方法為您介紹到這里了。不知列位看官意下如何?請在評論區暢所欲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