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歌爾的苦日子還在后頭呢
11月9日,果鏈龍頭歌爾股份開盤一字跌停。


引發巨震的是8日晚間一則來自臺灣地區的“小道消息”:“蘋果ECN發現歌爾不良率造假三年,歌爾正在挽回,但該行為踩到蘋果紅線。”

當天歌爾股份就迅速發布公告,稱“境外某大客戶”通知,暫停生產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預計影響2022年度營業收入33億元,按2021年營收來看,僅占:

4.2%。

翻譯一下,大概實錘蘋果不讓歌爾產AirPods了。

個位數的營收減少,就將一個市值近千億的龍頭企業按在跌停板上,甚至直接暴出排隊離職的消息,多少顯得有些夸張。但事實卻是,歌爾的苦日子還在后頭


01

歌爾到底怎么了?



先理解一下4.2%這個數字:指的是蘋果發現良率造假后,今年剩余時間還未交付的AirPods大概能貢獻4.2%的營收。

但資本市場講的是長期主義價值投資,三年怎么辦?五年怎么辦?先跑為敬吧。

而歌爾是一家典型的蘋果產業鏈上OEM企業在消費電子產業中,蘋果、華為、小米這類終端品牌并不直接生產手機等產品,而是選擇將設計好的手機、耳機交給下游的富士康、立訊等企業進行生產,計件付費,這種生產關系被稱為OEM模式。

歌爾生產的大部分產品是蘋果的AirPods,在2021年年報中,蘋果正是那位代號“客戶一”,營收占比42.49%的大客戶。


歌爾為這位“客戶一”提供三類產品:揚聲器和MEMS等精密零組件產品(電子產品零配件),HomePod智能音箱產品,以及無線耳機AirPods。由于后兩者都是整機代工,相對來說利潤總數更高一些。

其中,AirPods是歌爾為蘋果代工的各項業務中占比最高的一項。自2018年打入蘋果AirPods組裝產業鏈,歌爾的營收與股價一度坐上火箭,2018-2021年間,歌爾的營業收入CAGR高達48.78%,歸母凈利潤CAGR更是高達70.14%。


據光大證券分析,AirPods在2020年以及2021年期間,大約為歌爾帶來了206億,以及244億的營收,占歌爾營收總額的35.7%,以及31%。

那么以歌爾給出的官方回應,暫停后約兩個月時間的訂單影響營收33億來倒推全年,那么這項被暫停業務的全年營收總額應在兩百億上下,和估測的AirPods帶來的收入基本匹配。

最后則是來自天風國際知名分析師郭明錤的重錘稱:歌爾股份暫停生產的產品可能為AirPods Pro 2,并且不是需求不足導致的,而是生產問題。目前,蘋果第一供應商立訊精密已擴產,并獲得AirPods Pro 2的所有訂單并成為該產品的獨家組裝商。

這才有了“員工從歌爾離職直接坐車去立訊精密”的傳聞。

也就是說,如果這款暫停合作的產品真的是AirPods,那么當“客戶一”發現欺詐的時候,會只影響4.2%嗎?

實際上,丟掉的是這位營收占比42%的超級大客戶,以及營收占比31%的核心業務。

但這顯然不是歌爾面臨的唯一的麻煩。


02

不就是丟了一單嗎?



對OEM企業來說,丟單是一件足以影響企業存亡的大事:

如果傳言屬實,必然會直接影響企業的信譽。另一個直接的影響是,花大價錢買來的設備和產線沒用了。

OEM往往是重資產企業,丟掉訂單后,設備買來放在那積灰就足以拖垮一家企業。

1998年喬布斯重回蘋果時,蘋果還是一家集設計、制造、銷售于一體的超級巨無霸企業,從美國到愛爾蘭,從新加坡到日本,到處都有蘋果的工廠,工廠背后的巨大資本開支一度讓蘋果瀕臨破產。

隨后,喬布斯請來了供應鏈管理大師庫克,并將產品的將生產代工交給了富士康、立訊、歌爾這樣的OEM企業,自己將主要的精力放在研發銷售之上。

相應的,建設廠房,購買設備的臟活累活重資產苦活,也就順手交給中游的OEM企業身上。在2019年之前,這部分錢通常由OEM企業與蘋果共同承擔,OEM出大頭,蘋果出小頭。

但2019年后蘋果改變了策略,表示苦一苦郭臺銘,罵名我來擔,對OEM的投入越來越吝嗇。反映到財務數字上,2018-2022年間,蘋果的固定資產投入整體處于不斷下滑狀態。相應的,蓋廠與設備投入的成本,也就越來越多的被OEM企業承擔。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每個為蘋果代工的OEM,都具備相同的特性,高資本開支、高負債、高風險前期投入的巨額固定資產開支,以及后續的折舊,共同拖垮一家OEM企業的財務。


從歌爾的現金流狀況可以看出,自2018年,接下AirPods訂單后,資本開支與研發費用連年暴漲。但與此同時,歌爾股份的經營性現金流常年低于資本開支與研發費用的總額。

可一旦訂單沒了呢?設備成了廢鐵,研發打了水漂。但開工廠建產線的成本還沒攤完,這就尷尬了。


類似的蘋果砍單事件在歌爾之前,曾發生過兩次。

第一家叫極特先進,2013年,為了用藍寶石替代康寧的玻璃屏幕,在蘋果支持下,美國一家叫做極特先進的企業一舉花了9億美金在在亞利桑那州蓋藍寶石工廠。按照合約,蘋果會預付5.78億美金的預購款給極特先進,用于擴產以及相關的設備投入。

相似的溫情開頭,卻在僅僅一年后迎來殘酷結局:蘋果因為藍寶石成本高且易碎,重回了康寧懷抱。而激進擴產的極特先進,為了償還債務,甚至淪落到了以賣熔爐還債、裁員破產的結局收尾。

另一家叫歐菲光,僅僅因蘋果終止采購,2021年年中,歐菲光凈利潤暴跌逾九成。在這背后,2020年,歐菲光因此計提資產減值25.77億;2021年減值4.28億元,到了2022年前三季度,歐菲光已經沒有蘋果的業務,卻還是得扛著14.96億元的資產減值總額。

而對歌爾來說,2018年才首次切入蘋果AirPods產業鏈,2019年才開始為此借錢在濰坊、越南等地建下近二十條產線,僅僅過了三年時間,就要因此廢棄,這顯然是一筆比丟失訂單本身要更可怕的鬼故事。

那么蘋果砍單了,空置的產線拿來生產小米或華為的耳機行不行?答案是不行。

消費電子產業鏈中,為蘋果代工的設備通常屬于定制化設備,并不能簡單改造就用于同類型其他廠家產品代工。

同時歌爾2022年中報中,來自國內的營收占比僅為7.84%,Air Pods所處的TWS耳機市場中。華強北出產的產品才是出貨主力,基本和歌爾沒太大關系。

還剩最后一條路,代工AirPods在當前的營收占比中雖然有30%左右,但VR為代表的智能硬件才是如今撐起歌爾營收的大頭,畢竟歌爾代工了全球80%VR產品。

只是,VR的夢真的靠譜嗎?


03

VR的夢靠譜嗎?



從歌爾整體來看,其主營業務可以分為三大類:

(1)精密零組件,其核心產品為聲學零組件。這是歌爾成立后的發家業務,并在2010年前后借此切入蘋果,一舉實現業績飛躍。目前是歌爾三大業務中體量最小,營收最穩定,但毛利最高的業務。

(2)智能聲學整機,核心產品為蘋果的AirPods耳機代工2018年切入,2019年良率提升,拿下更多份額,是2019-2020年間,歌爾營收、成本、利潤占比最高的業務。

(3)智能硬件,核心產品主要是索尼的PS,以及meta的VR代工業務。整體毛利不高,但卻是這一波元宇宙浪潮中,三大業務里增長最為快,也是目前營收占比最高的一個,更是最性感的一個。


隨著AirPods業務的暫停合作,歌爾的核心業務支柱和想象空間只能寄托于代工VR的智能硬件業務之上。

但問題是,VR代工有兩大隱患擺在面前:

1.來自Facebook的訂單并不穩定。

Facebook和歌爾早有矛盾。前些年歌爾自己孵化過一家知名VR創業企業,而作為代工廠的歌爾這就是直接正面和客戶搶生意,這可是代工行業的大忌。雖然后來歌爾將其以90億出售,但也為歌爾和Facebook的關系埋下了隱患。

同時,關于消費電子產業鏈代工,一個默認的事實是出貨量大的終端品牌一定會選擇引入二供、三供,與原本的一供形成競爭,既可分散風險,又能內卷壓低價格。

比如iPhone代工,被富士康、和碩、立訊三家分食,即使小米,在手機組裝上,也會選擇富士康、英華達、聞泰科技、比亞迪電子等多家企業競爭。

而對于歌爾來說,關系本就不穩定的Facebook引入新的競爭對手來代工,只是時間早晚的事情。

2.Facebook畫的大餅,并不靠譜

關于VR的發展,現在叫Meta的這位曾經畫過一個非常美麗的大餅。2019年,扎克伯格曾表示“1000萬用戶為VR可持續、可盈利的門檻,一旦達到并跨過這個閾值,內容和生態系統就會爆炸性增長。”

翻譯一下,從前VR不行,是因為買的人不多,開發者賺不了錢,未來有超過一千萬人購買,開發者就能賺錢,開發更好的軟件,然后吸引更多的人群購買,形成VR設備銷售增長的永動機。

于是,在Meta對其新品Oculus quest 2連續的骨折級大降價后,僅2021年一年,全球的VR產品出貨量就飛速到達了扎克伯格夢想中的1095萬臺(當然,必須考慮疫情被困在家,催生了不少VR看片需求)。

可惜,歷史上,無論是最早的任天堂游戲機市場,還是智能手機崛起,所謂的1000萬部僅僅只是一個數字。預想中的生態大爆發并未到來。

癥結出在哪里?

技術。

關于VR何時能夠成為一個大眾化產品,業內有幾個共識性的關鍵指標:分辨率24K高清、刷新率50-240Hz視網膜清晰度、最終150g左右、并且在沉浸感-佩戴舒適度-性價比之間取得平衡之時。

再來看Meta的Quest 2:分辨率不到4K、刷新率平均90Hz、重量503g、起售價299美元。

顯然,當前在沉浸感尚未達標的情況下,重量還超標了,基本與舒適感無緣。

也就是說,當前的VR,依舊是一個靠補貼換銷量的不可持續市場,看黃片的需求確實是被滿足了,但想要成為下一個智能手機,還早呢。

于是,意識到補貼換銷量策略不可行的Mata,在今年立刻轉變了策略:8月起,在性能并未有任何提升的情況下,meta的Quest 2頭顯256GB型號價格上漲25%,128GB型號上漲33%,幾乎所有官方配件都提價7-25%。

漲價后,Meta不再虧錢了,但銷量也隨之下滑。苦了的是為,Meta代工的歌爾,業內預測,隨著quest 2漲價,整體銷量預計下滑20%-30%,總量預計在900萬臺左右。

隨著第二大金主Meta的擺爛,歌爾的另一大核心支柱性業務也被蒙上陰云。


04

尾聲:代工廠的宿命



關于歌爾與蘋果AirPods合作的中止,業內人士其實并不驚訝。一直以來,蘋果對于供應鏈的利潤壓迫幾乎到了令人發指的地步,OEM們過得都是刀尖舔血的日子。

為保住微薄的利潤,一些企業選擇將生產基地挪到印度、越南降低成本,一些企業選擇自動化降低人力支出,同時也有不少OEM會選擇虛報良率、謊報成本、偷偷挪用蘋果設備的方式,來為自己換來一線生機。

作為最大的蘋果產業鏈企業,富士康正是其中好手。The Information曾刊發雄文《Inside Apple’s Eroding Partnership with Foxconn》,揭露富士康與蘋果之間的斗智斗勇:

·2015年富士康悄悄搬走閑置的蘋果射頻設備,用來測試一家蘋果競品的產品,逼得蘋果開始在自有設備上貼上追蹤標簽;

·2018年,iPad Pro試生產,富士康對蘋果謊報了用工數量;

·生產iPhone時,遇到金屬碎片或螺絲松動,本該按照蘋果要求直接報廢設備。但富士康為節省人力成本,悄悄把碎片取出,并以次充好虛報良率。

作為蘋果最親密的戰友,富士康一邊配合蘋果一步步把工廠擴展到東南亞,一邊眼睜睜看著蘋果一點一點扶持起立訊精密與和碩參與競爭。一邊背負血汗工廠的罵名,一邊在蘋果的嚴密監視下撈一點油水出來。在用盡了心思,保住了蘋果產業鏈龍頭地位之后:

2021年,富士康凈利潤高達2.3%

[1] VR持續火熱,公司低估值優勢明顯,華西證券

[2] 危險的分工:從蘋果陷阱,到特斯拉幻影,川研究所

[3] AirPods造就山東首富,光鮮背后是制造業的辛酸淚,36氪

[4] Inside Apple’s Eroding Partnership with Foxconn,The Information


編輯:張澤一

責任編輯:李墨天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39萬股民懵了!蘋果突然砍單,歌爾股份今夜無眠
撕不掉代工標簽的歌爾股份,要5年增收千億
歌爾股份
立訊精密,不想做富士康的蘋果“打工人”
蘋果新品“割韭菜”,這家中國企業卻成最大贏家!
考驗濰坊首富的時候到了!歌爾聲學徒有其表,營收與毛利率背離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乐东| 潜江市| 襄垣县| 海阳市| 西藏| 阜城县| 兴业县| 靖边县| 喀喇| 河东区| 顺平县| 浙江省| 谷城县| 延津县| 平邑县| 富平县| 察雅县| 临沧市| 旺苍县| 弥渡县| 荥经县| 溆浦县| 龙游县| 临朐县| 静海县| 伽师县| 定结县| 梁山县| 勃利县| 和平区| 田东县| 莲花县| 苏尼特左旗| 黄冈市| 闸北区| 东辽县| 土默特右旗| 特克斯县| 宝坻区| 韶山市| 定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