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私募股權基金(PE)?
可能很多人會把私募基金和私募股權基金搞混,簡單說啊,私募基金(俗稱陽光私募)主要投資二級市場投資上市的證券;而私募股權基金(PE),則是對未上市股權進行的投資,然后通過上市或者并購退出獲取高額收益。
最早的私募股權機構誕生于1976年的華爾街。貝爾斯登的三名銀行家成立了KKR,并購企業,并幫助其價值提升后獲利退出。
2004年6月,美國新橋資本用12.53億人民幣,從深圳政府手中成功購得深圳發展銀行17.89%股權,這是業界公認的中國大陸第一起PE案。5年后,深圳發展銀行資產規模翻了三番,新橋資本獲得6倍回報。
私募股權(PE)又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PE是對已形成一定規模、產生穩定現金流的成熟企業進行投資,這些企業處于創業后期;
廣義的PE是對包括種子期、初創期、發展期、擴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個時期的企業進行投資,含天使、風投(VC)、PE等。
PE投資公司的一般投資流程如下:
那么投資的公司都上市才能賺錢嗎?會不會虧錢呢?
首先,PE是有多種退出方式的:
其次,PE一般投資多家公司,因為收益非常高,只需要一部分公司成功退出,就可以不虧本、甚至大賺了。(投了10家,2家暴賺10倍,其他虧就虧吧~)
近幾年,私募股權投資在我國迅猛發展,投資領域集中在互聯網、IT、生物醫療、機械制造等領域。大家熟悉的南非MIH集團、孫正義等投資BAT,十多年回報都是上千倍。此外還有很多成功的案例:
私募股權投資適合什么人呢?
我們認為至少需要以下條件:
不過也要提醒大家,股權投資在中國還是新興領域,許多投資公司經驗少,風格不定,人員變動大,很多項目也是魚龍混雜,而PE公司的資管水平也是參差不齊。PE雖然收益高,但投資周期也比較長,建議大家多找有實力背景的公司,因為它能拿到更多的好項目,另外可以借道股權母基金(FOF)的方式參與私募股權產品,分散投資不同的VC\PE,以更低的風險參與這一資本盛宴!
小私募----信托、資管:
除了私募基金、私募股權,高凈值客戶還有專屬的投資渠道----信托和資管。我們也簡單介紹下。
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為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信托資金投資標的可以橫跨貨幣、資本和實業三大市場。理財周期一般在12個月以上,平均收益則跌破了10%。目前還基本屬于剛性兌付的產品,也受信用風險,管理風險,項目建設風險以及政策方面風險的影響。
資管計劃:一般指集合資產管理計劃,就是集合客戶的資產,由專業的投資者(券商)進行管理。券商資管有:限定類(投資固收),5萬起投;非限定類(可投股票、基金),10萬起投;小集合產品,100萬起投,類似我們開頭講的的私募基金,收益看市場大勢、發行機構的投資管理能力。本文“資管”主要特指第三種。
先看它們的發行主體(去哪里買):
這也決定了它們的監管主體:
什么人才有資格買呢?
另外,它們一般都有最低投資年限的要求,需要注意自己的流動性是否有問題。購買這些產品,除了到各發行主體去買外,還可以到有基金銷售牌照的正規代銷機構去買!最后最重要的是,不僅看收益,還要搞清楚產品投向、風險幾何,按自己的風險承受選擇適合的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