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上最大的不變就是變化,而“護城河”作為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動態變化的。目前個人看到金禾的護城河主要有以下6點:成本優勢、規模經濟、行業門檻、區位壁壘、客戶開發、產研一體。
金禾實業目前最深的護城河是:成本優勢!
1、生產技術
“公司近年來甲、乙基麥芽酚、 安賽蜜以及三氯蔗糖產品生產收率不斷提升,均已處于國內最高水平”—來源企業年報,像安賽蜜生產工藝采用的雙乙烯酮-三氧化硫法,包括三氯蔗糖在技術上的迭代,以及對水電蒸汽單耗、三廢環保的處理都讓公司在成本上相對同行有30%左右的成本優勢。雖然同行在技術這方面可以學習趕超,但實際商業環境下,技術的積累和迭代都需要時間,而時間是最大的成本,而且是不可再生。
2、產業鏈一體化以及循環經濟優勢
以公司拳頭產品三氯蔗糖為例,主要上游原料氯化亞砜和DMF(二甲基甲酰胺),其中氯化亞砜已經建成8萬噸產能,公司11月24日投資者互動中回復:DMF項目建設的相關行政審批工作已經開展,產業鏈一體化的建立,可以鞏固公司在拳頭產品的成本優勢。
3、規模經濟
規模經濟,是商業社會運行的底層邏輯之一,目前金禾甲、乙基麥芽酚、安賽蜜、三氯蔗糖在行業細分領域內已成為全球寡頭企業,這種優勢既可以攤薄生產成本、環保投入,在對上游的議價權方面也有更大優勢。規模經濟在商業上具有強大的影響力,但往往會被我們忽視其重要性。在軍事上,紅藍:10人-5人,兩方互相拼刺刀沖刺,我們直覺會認為最終死亡人數是:藍方5人陣亡,紅方死5人,但在實際戰斗中,往往是藍方全部陣亡,而紅方的死亡人數在1-2人,甚至是0陣亡,這就是規模經濟的可怕之處。
4、行業門檻
近年環保加碼,增加了現有玩家的環保成本的同時,也閉屏了新進供給端,換句話說,金禾的主營產品—安賽蜜和三氯蔗糖所處的食品添加劑行業,某種程度上已成為【半牌照行業】。
5、區位壁壘
公司位于中國最核心的長三角經濟帶,基礎化工產品受限于高危屬性和運輸成本,在華東地區具有明顯區位優勢;上下游產業鏈集中,供應鏈響應速度和費用也相對較低。
6、客戶開發壁壘
相對于前面三點,第6點往往容易被忽略,雖然近年來山東康寶、新和成、醋化股份、科宏生物等都在新增(或計劃/審批)產能,但甜味劑作為食品、飲料等產品最終口感的核心原料,廠家需要進行復配研發,“客戶若要替換供應商需要一 個長期的認證過程,客戶更換供應商不容易,新建產能以及重新認證需要較長的時間,因此中短期內對公司影響較小”-來源金禾年報;換句話說,大客戶更換供應商的收益(主要是低價格)有限,但風險很大,金禾只要能守住成本優勢和品質穩定,被大客戶替換的概率極低。
另一方面,金禾前5大客戶銷售占比截止2021年底僅13.2%,說明公司產品大部分還是中小客戶,新進入者,如果想搶占市場,必須搶占更多的中小客戶,市場開發和投入成本,也是巨大的挑戰,這點往往容易被忽略。
7、產研一體化以及在研發上面的持續投入
公司的研發人員數量從2019年到2022年一直在穩健增長,研發投入也從2020年1.2億,到2021年1.82億,增長到2022年(截至第三季度)1.67億,包括合肥研究院的建立,公司的布局,能看到的確是朝著“為客戶持續提供最優解決方案的,具有產研一體化和綜合經營能力的企業”戰略目標去推進的,這也是個人看企業的一個視角—企業的每一步行動,到底是不是圍繞戰略中心去布局,而不僅僅是營收/利潤的增減。
總結:沒有企業的時代,只有時代的企業,金禾實業近些年的快速發展,既有管理團隊的奮發圖強,也有時代的機遇,甚至有運氣的加持,5000噸三氯蔗糖的立項和投產,迎來了量價齊升,這種發展機遇可以說是可遇不可求,當然也有一種說法:運氣也是實力的一部分。
金禾實業的長期發展取決于代糖行業的發展空間,以及下游市場的繁榮與衰退;至于中短期同行業供給的增加只會是短期的擾動,中期行業格局依然會趨于穩定;金禾的真正挑戰來自于外部——技術的進步和新產品的推出。
關注和研究金禾后,總體感覺就是:金禾的業務簡單,容易理解,加上本人自己從事過10年食品行業,對代糖多少有些了解,包括像金禾這種位于縣城的家族企業,接觸的也非常多,是一家比較放心的企業。后期,關于金禾會繼續分享一些文章,真正搞懂一家企業是很難的,可能需要幾個月甚至幾年,但隨著研究廣度和深度的增加,投資的確定性也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