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預告完,改到現在,這不,一年一度的干貨終于來了。
這篇將主要和大家聊,2023年基金怎么買,怎么賣,以及買什么的三大話題。
內容又長又干,接近2萬字,嘔心瀝血之作,需要點時間耐心看,也可以先收藏起來,隨時備用。
這篇內容主要分成三部分:
1、關于基金買入、止盈、倉位控制的方法
2、基金的選擇與策略構建
3、2023年優質基金經理測評
如果是老粉,可以跳過之前分享過的1、2部分,去看第3基金測評部分。
如果是小白,建議把全文都看一遍。
好,那正文開始~
2022年全年,統計主動股基的平均表現,全年收益是-19.9%,中證全指漲跌幅跌幅是-20.3%,A股可謂是經歷了慘痛的一年...
但隨著股市的下跌和估值消化,23年的系統性風險已經比2022年要小很多了。
那么對于買基金,我們首先會遇到一個靈魂拷問,就是怎么買,怎么賣。
01、基金的建倉、止盈與倉位管理
這里我先講講基金如何建倉。
我一直認為,要想穩健獲得長期收益,那么一定是采用估值+股債平衡的策略。
簡單說就是根據市場估值高低,來先買入一部分的偏股型基金。
然后隨著市場進入低估,提高股基倉位,減少債基高位;
等市場進入高估,再提高債基倉位,減少股基倉位,進行動態平衡。
那具體倉位是多少比較合適呢?
一個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根據中證全指股債利差,來決定股基倉位。
這里我的中證全指股債利差,計算方法為【中證全指盈利收益率-2×十年期國債收益率】。
這個方法適合所有的小伙伴參考。
為什么它有參考價值呢?
1、中證全指盈利收益率
首先中證全指就是代表A股整體表現的指數。
中證全指盈利收益率,它就等于市盈率的倒數。
什么是市盈率?簡單說就是估值倍數,比如張三開了一家包子鋪,市值100萬,年利潤5萬,市盈率就是20倍。
而盈利收益率就是市盈率的倒數,也即1/20=5%。
再換個思路理解,用100萬市值,每年賺5萬利潤,也即5%的回報,盈利收益率就是股市每年的預期投資回報率。
人話說就是用單位市值每年可以賺多少凈利潤,也即凈利潤/市值。
比如指數的市盈率為30倍,那么盈利收益率就是3.33%。
再比如指數的市盈率為20倍,那么盈利收益率就是5%。
關于指數的市盈率如何查詢,我們可以去中證指數官網查看。
這里我們用中證全指的估值數據。
假設中證全指在15年的時候估值高達30倍,那么盈利收益率只有1/30=3.3%。
再比如在14年低位的時候估值低至11倍,盈利收益率又去到了1/11=9.1%。
顯然在估值低的時候,買入的預期回報更高。
但單看盈利收益率還不行,我們還需結合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來分析才會更為準確。
該指標代表的是市場的無風險收益率。
一般市場無風險收益率越高,對股市的收益率要求就越高。
畢竟我無風險收益都很高的話,憑什么要來股市呢~
14年低位時,中證全指的盈利收益率高達9.1%,遠高于同期十年國債收益率的4.3%,可見股市性價比爆表。
而15年高位時,國債收益率3.4%,和3.3%的股市盈利收益率幾乎一樣,此時股市性價比很低。
很顯然,14年和15年,投股市還是選債市,判斷就很簡單了。
至于十年期國債利率如何查詢,進入“中債信息網”就可以查看了:
那具體怎么做量化呢?
我們將中證全指的盈利收益率減去兩倍的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就得到了一個股債收益差的值,用它來衡量A股性價比。
為什么是減國債兩倍,其實巴菲特老師格雷厄姆早就說過:
一只股票的盈利收益率最好大于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兩倍才有價值。
剛好我做測算時發現,這個用來考評A股也是可以的。
深綠色為股債利差,淺綠色為指數走勢
如圖,是我計算出來顯示中證全指股債利差與指數走勢的相關圖。
很明顯,如果股債利差小于-1%以下了(灰色框框),指數基本都是較高位,后續A股表現大概率不好。
而如果股債利差大于0%(紅色框框),基本都是不錯的位置。
至于-1%-0%的中間位置,姑且就算它是平衡區間吧,指數難有大漲,但也有結構性機會~
行話叫賺α可以,很難賺到β了。
根據歷史數據顯示,中證全指的股債利差,歷史中樞大體是在-3-1.5%之間。
比如最近22年10月底時,股債利差就去到過1.5%的高位。
因此我們可以將0作為一個中樞值。
大于0,說明市場投資性價比高,應該積極配置。
而低于0,說明當下市場投資機會比較少,可以適當減倉。
具體怎么查市盈率和十年國債利率,就不說了,中證指數官網和中國債券信息網都可以查詢。
那如何利用好股債收益差,來進行倉位構建呢?
首先是根據股債收益差確定我們的均衡倉位。
均衡倉位因人而異,沒有統一標準,設置一個長期你比較舒服的倉位就行。
因為未來若干年你可能都會保持這個倉位上下小幅操作…
比如設置7成的股債均衡倉位。
然后接下來再根據股債利差去操作。
當后續股債利差每提升1%,則增加1成的股基倉位。
比如股債利差從0提升到1%,升到8成倉。
股債利利差升到2%,則提升到9成倉。
如果股債利差為-1%,則降低到6成倉。
股債利差為-2%,則降低到5成倉。
根據這一套策略,我回測了一下股基倉位與中證全指的走勢相關圖。
會發現,過去十年,在2015年高位的時候,這個策略會讓你的倉位降到3成,18年高位時,降4成。
從而大幅降低自己高位的回撤風險。
同理,也可以讓你在低位的時候保持高倉位運作,比如在12年、19年,以及22年的3月份,策略都會讓你加倉到8成以上。
也就實現了一個低買高賣的策略框架。
當然你也可以追求更極致的倉位策略。
比如股債利差每升1%,就增加2成倉位。
這樣的好處在于,像15年,18年,21年高位時,你幾乎都處在完全空倉的狀態,成功躲過下跌,如下圖:
而壞處則在于你的倉位調整幅度很大,而且會有踏空風險,尤其空倉時,右側行情吃不到,會很難受。
至于怎么制定倉位調整策略,這就見仁見智了~
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掌握了本質,各種策略都可以發光發亮。
ps:關于股債利差指標,因為我認為非常具有參考意義,因此這個指標我也每天在文章的開頭標注。
根據2023年1月8號的數據,最新的中證全指股債利差為0.4%。
大于0,說明市場處在性價比還不錯的位置。
目前建倉,可以積極一些,比如我目前設立的是一個7.5成的均衡倉位。
那么問題來了,如果我想采用這套策略,但初期不敢上太多倉位,怕套牢,又怎么辦?
那么咱們也可以采取底倉+定投的方式。
比如均衡倉位7成,先建目標倉位一半,也就是3.5成的底倉。
然后剩下的資金,給自己一個大約一到兩年的定投緩沖期,期間持續分批定投。
直到倉位達到你的均衡倉位為止。
定投的話,具體怎么安排呢?
比如緩沖期設置一年。
就把剩余存量資金分成12個月*4份。
每一份為定投基數,再根據定投基數*定投倍數(也會和股債利差一起在公眾號每周置頂)來進行定投,就可以了。
如果定投倍數高,那么定投布局速度也就更快,如果定投倍數低,定投速度也會比較慢。
比如定投倍數1.2倍,就會比之前1倍的時候快20%左右完成建倉,實現高位多定投的效果。
再比如定投倍數0.8倍,就會慢個20%左右時間建倉,達到高位少定投效果。
而目前23年1月8號最新定投倍數為1.1倍。
最后再回到止盈問題。
如果高估了,策略提示減少股基倉位,其實就是止盈~~
問題來了。
如果市場低估時,我買的基金不賺錢,倉位又提示我減倉,咋辦?
通常只要買的是寬基組合或者泛主題主動基金組合,低估時候買入賺錢概率是>95%的,所以基本不會存在這個問題。
但也可能有人買了一些主題基,導致虧損嚴重。
這時如果我們有盈利的基金,可以減持一些高估或者盈利的,來實現降低倉位的效果。
如果一只盈利的都沒有,那就要反思自己的買基策略有沒有問題了,是不是持倉方向太過于集中,不夠分散。
總之還是建議大家做貼合市場走勢的基金組合,不要做二極管…
最后買賣策略定下來了,剩下就是選基問題了。
如果看到這里有用的話,記得先收藏+點贊哈,后面干貨才剛剛開始....
02、基金的選擇與策略構建
好,既然我們有了整體的倉位控制與買入賣出框架,那如何構建基金投資策略呢,具體選哪一類基金投資最好呢?
一、關于泛主題主動基金
泛主題的主動基金屬于最簡單的投資模式,對于99.9%的基民,我都建議大家盡量投這類。
泛主題主動基金,簡而言之就是交給基金經理來篩選行業和個股,盡量做到行業分散,個股分散。
由于根據歷史數據回測,偏股混合基金指數在2013.1.8-2023.1.8的十年以來取得了199%漲幅的好成績。
這意味著你采用扔飛鏢的投法,獲得一個平均值也有199%的漲幅。
而同期指數方面,滬深300漲幅只有58%,主動基金的超額收益十分顯著。
注意,關于主動基金方面,這里我建議大家選擇泛主題類的主動基金,而不是選擇行業主題型的主動基金。
行業主題型基金是什么?
意思就是限定了行業投資方向,由于行業也有估值和周期之分,如果不小心踩到高位就可能賠錢。
因此行業主動基金的投資難度遠高于泛主題基金,選擇時務必要謹慎。
我自己個人的建議是:
新人先圍繞泛主題的主動基來構建底倉,作為核星配置,這部分配置比例完全可以占100%,最低也建議在50%~80%。
因為泛主題基金是最簡單的投資模式,不容易出錯。
真的很喜歡行業主題,比如你想買醫藥、新能源、科技,可以抽出剩下的20%~50%,篩選一些自己喜好的行業主題基金,作為衛星的配置。
怎么區分是不是泛主題基金呢?
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看名字,通常主題基金名字里面,會帶一個特定的行業或者板塊。
比如XX消費,YY醫療,ZZ科技等等。
如果名字不帶行業,而純粹只是中規中矩的藍籌精選、匠心精選、價值成長之類,就是泛主題了。
1、基金投資最致命的誤區
很多小白第一次買基金的時候,有一個誤區,就是喜歡根據平臺的推薦,去盲目的買近期業績最好基金。
尤其是行業主題,很多小白覺得一些賽道行業,比如看到新能源、醫療、消費,都是長期看好,于是就完全忽略掉估值,直接無腦殺入。
還有的人,則是輕微回調幾個點,就開始蠢蠢欲動,梭哈式買入,殊不知已被套牢在半山腰上。
舉個例子, 13~15年的頂流任澤松管理的中郵戰略新興產業,業績是同期no1,非常出色。
如果你在16年基金大幅回撤27%之后殺入抄底,會發行17年還是墊底,虧損-28%,18年繼續虧損-12.5%,慘成接盤俠。
其實你仔細觀察就會發現,這哥們的基和創業板指的走勢基本一致,買他差不多就是在買高位的創業板。
這些案例都充分說明,買基金不能單純的看業績,通常平臺推薦,漲的好的基金,未必就靠譜,切勿盲目跟風明星熱門基金經理。
實際上,很多更好的基金,反而是不需要平臺去推薦的,俗話說得好,人多的地方不能去,切記。
那選主動股票基金怎么選呢?
你只要在選基過程中加一步就對了。
先區分主動基金經理的具體投資風格。
再在同風格內找出綜合業績最好的基金進行配置。
之所以那么多基民踩雷,就是因為沒有區分出基金的風格,買入的都是同一種最近兩年漲的很好的風格基金。
前面我說的中郵新興產業基金,其實主要布局的就是創業板的成長股。
而創業板指在2016年的時候,估值依然高達60倍,處于歷史上非常高的位置。
這時即便從高位出現小幅回撤,也依然是風險很高的。
我們在配置時,應該盡量選擇風格相對低估的主動基金,比如對標中證紅利風格的基金經理。
同理,在21年時,如果你追的基金是滿手持倉茅臺、恒瑞、寧德時代等藍籌股的風格,比如葛蘭、曲揚、張坤、簫楠、馮波、劉彥春、曲揚等。
那么后來就虧慘了,最夸張時腰斬都不過分。
一樣的,21年你去對標同期中小盤價值的表現,會發現中小盤價值風格的基金經理業績卻十分的出色。
所以買什么基金不重要,如果和市場風格不對路,干啥都白搭。
那么基金風格又主要分為哪幾類呢?
根據選股市值和成長性來區分,主要有四種:
1大盤成長、2大盤價值、3中小盤成長、4中小盤價值
我們如何手動區分的基金經理的投資風格呢?
2、對基金經理不同市場風格的區分
如果你有炒股經驗,可直接看上面這副象限圖。
大致可分為四個象限:大盤價值、大盤成長、中小盤價值、中小盤成長。
最簡單就是看下基金經理主要有哪些持倉股,落在哪個象限。
如果分不清楚,放心,后邊我也幫你們劃分好了。
我們可以簡單的把基金經理分為四個風格象限。
1、成長風格
就是典型的逆周期大藍籌,典型代表是茅臺、恒瑞醫藥、寧德時代這類市值大,成長性很確定的公司。
比如茅臺公司的茅臺酒,雖然市場上零售價只要1499,但真實的市場價高達2000多,也就是意味著茅臺有至少30%以上的提價空間。
所以茅臺只要每年把出廠價提上去一點,加上本來就供不應求的行情,業績基本可以確定每年都能上漲。
因此我們把茅臺拉長時間去看,終究會有回報,只是收益率多少而已。
只要預期收益率>資金成本,那么資金就會繼續買入茅臺,直到把這個差價給填平。
比如20年疫情背景下,美債利率下降,海外資金成本降低,因此不斷推動茅臺持續上漲,外資+內資一波沖沖沖,茅臺從19年初到20年末一共漲了150%。
但隨著放水,美聯儲意識到通脹愈來愈不可控之后,加上經濟也開始復蘇,企業開始復工復產,也愿意去借錢投資了,于是美聯儲又開啟了加息的節奏。
加息意味著美債利率上升,海外資金成本拔高,資金成本上升后,預期收益率<資金成本。一看茅臺的預期收益率不如資金成本了,于是又集體撤,撤,撤。
因此以茅臺為代表的諸多茅股今年都出現了殺估值的現象。
茅臺從21年最高的2月到最低位回調了36%。
而對應風格的基金經理們相繼撲街。
最典型的就是愛豆張坤和中歐葛蘭~
可以預料,接下來美帝那邊市場利率還可能會繼續走高,這些茅股們依然會有相當大的壓力。因此如果你滿手都是一個風格的大盤成長基,需要隨時做好面對回調的準備。
代表人物:傅鵬博、朱少醒、劉彥春、劉格菘、曲揚、葛蘭。
2、價值風格
價值風格就是典型如萬科A、興業銀行、中國平安這類估值很低的股票。
價值風格的公司周期性普遍較強,經濟向好時,企業利潤就會快速增加。
比如上游做鋼鐵、水泥、有色的原材料公司,下游企業要開工,做產品,不得進材料才行啊?
另外經濟復蘇,銀行壞賬也少了,業績自然也會變好,派發的分紅自然也就變多了!
而且價值風格在加息環境下也是受利好最多的。
因為一般只有在經濟走強的背景下才會開啟加息,加息也可以提升銀行保險公司的息差。
所以像21年全球經濟又開始復蘇,那么價值股整體表現自然就強了。
代表人物:曹名長、徐彥、丘棟榮、姜誠、王海峰
3、大盤、中小盤風格
相比價值風格,大盤公司和小盤公司區別是市值不同。
一般投資者不需要對大盤和中小盤風格的基金進行過度區分,但市值風格也可以適當進行風險分散。
比如去年以來大盤成長的風格行情走向了極端,茅臺、五糧液、恒瑞醫藥這些大市值公司都漲上了天,那么這時求穩的話,避開大盤,選擇小盤風格的基金,可以避開很大回調的風險。
如果還是搞不明白基金經理是什么風格咋辦?
可以打開:晨星基金網 ,搜索基金名稱,查看晨星股票投資風格箱,比如中歐潛力價值,對應的就是中盤價值型,而易方達藍籌精選對應的就是大盤成長型。
中歐潛力價值
易方達藍籌精選
總之盡量別去人擠人的地方就對了。
如果你區分不清楚風格?
那我直接告訴你,謹慎買近兩到三年業績最頂尖那一批基金,警惕基金銷售平臺給你推薦的基金。
舉個例子,21年你能看到各平臺推的最猛的,基本都是大盤成長風格基金,這時候小白準備入場已經晚了,因為基金經理擅長的大盤成長風格已經走向一個極端了,這時沖進去大概率是高位接盤。
如果我們巧妙地避開大盤成長風格,去找中小盤價值風格里漲最好的基金,這樣就可以大大避開虧損。
比如曹名長,他就屬于中小盤價值風格,主要是買一些估值很低,高股息的公司。
可以用典型的價值指數中證紅利,來對比他的基金走勢,會發現他的風格和中證紅利很像,基本未曾漂移過,這就是典型的中小盤價值風格基金。
中歐價值發現以低估值為核心的策略,大多年份都成功跑贏了中證紅利,在21年實現了26.67%的收益率,而大多大盤成長風格基金在2021年是負收益。
中歐價值發現PK大成中證紅利
所以咱們雖然看到老曹19、20年業績很差,看全市場基金歷史業績排名肯定選不中它,但一對比又會發現,21年他的業績竟然又很好,排名前列。
為啥曹名長業績反其道而行之?因為中小盤價值風格起來了。
咱討論主動基金的時候,一定不能繞開市場風格去談業績。
張坤要找人比,就只能找曲揚,蕭楠,彥春,葛蘭,少醒們去比,他們都是大盤成長的風格。
謝治宇要比,就只能找董承非,饒曉鵬,周蔚文去比,他們是大盤均衡型的風格。
曹名長要比,就只能找徐彥、丘棟榮去比,他們是中小盤價值型的風格。
選基正確做法:
盡量分散配置不同投資風格下,業績穩定,且名列前茅的。
錯誤做法:
只挑最近三年業績最好的。
首先選基金經理,先大致明白了他的風格,尋找低估的風格,再去談業績。
那話說回來,我怎么預判未來的市場風格呢?
這點其實難度很大,可以說最專業的基金經理也很難有準確的預判。
除非市場走向極端時,那么我們可以適當做一個均值回歸的預判。
比如在19、20年大盤成長風格連續暴漲后,我在21、22年并不看好大盤成長的表現,結果也確實印證了~
而21、22大盤成長連續調整,加上加息頂峰已過,23年我又相對看好大盤成長了。
但還是不建議去賭風格回歸,因為猜錯了就會很傷,市場經常不按套路出牌。
我的建議是,可以將不同風格的基金經理進行分散配置,押注多個風格,所謂東邊不亮西邊亮,以此來達到風險規避的效果。
具體怎么搭配呢?
其實對于泛主題類的,對于絕大多數基民而言已經夠用了,我們挑選不同風格的最優基金經理出來,構建一個平衡組合就好。
比如:
大盤成長+大盤價值+大盤均衡+小盤成長+小盤價值+小盤均衡,各配1/6。
這樣就可以組成一個各方面表現比較均衡的優質主動基金組合了。
目前我們的金牛二十策略也是按這套邏輯運作的,組合成立來超額收益一直比較穩定。
好,那這些對應的市場風格,目前市場上有什么優質主動基金可供選擇呢?
03、優質基金測評
接下來是純干貨基金匯總部分。
諾,先看這張2023年牛基圖:
接著我們來點評一下選手們的表現:
首先說說成長價值風格主題基金。
1、大盤價值
2023年實力較強的大盤價值風格基金經理有:華寶蔡目榮、諾安蔡宇濱、工銀瑞信楊鑫鑫。
華寶蔡目榮:少數始終堅守大盤價值風格且業績優秀的選手之一,同時他也是資源類周期行業的資深研究者,管理基金10年多。
他的大盤價值風格代表基金是華寶價值發現(005445),成立4年以來均跑贏同期滬深300指數。
蔡目榮的持倉非常注重估值,前十大持倉平均市盈率只有6倍左右,市凈率0.7倍左右,主要以金融地產為主,防守性強,但進攻性偏弱。
在金融地產整體被滬深300連續摩擦了幾年的情況下,基金依然能夠相對滬深300每年都取得超額收益,說明其選股能力還是不錯的。
蔡的這只華寶價值目前只有2.6億的規模,靈活性方面很不錯,缺點就是進攻性偏弱了些,這也是價值風格的通病,守強攻弱。
諾安蔡宇濱:有IMI石化行業就業經歷,對化工很擅長,相比蔡目榮的佛系,蔡宇濱的交易、換手能力更強,總體業績更好。
代表基金諾安策略精選(320020),自2018年6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僅在2020年跑輸同期滬深300指數,其他年份均大幅跑贏。
目前蔡宇濱的諾安策略精選規模2億,整體管理規模21億,都是可控范疇之內,布局大盤價值的話,他是非常不錯的選擇之一。
工銀瑞信楊鑫鑫:行業研究員出身,也做過投資助理,從業經歷14年多,基金管理9年多,也屬于老司機行列。
代表基金是工銀瑞信創新動力(000893),自2019年2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只有2019年小幅跑輸同期滬深300指數。
楊鑫鑫屬于超級深度價值的選手,極度注重行業分散和個股的估值,在均衡的行業配置上優選個股,力圖獲取超額收益。
楊鑫鑫對估值的要求極為嚴格,前十大持倉平均10倍,持股的平均股息率甚至高達4.3%,屬于典型的高股息投資策略。
如果想追求純深度的大盤價值選手,也可以考慮他。
2、大盤成長
2023年比較有潛力的大盤成長風格基金經理有:鑫元李彪、民生加銀蔡曉、南方改革盧玉珊。
鑫元李彪:早期曾在多家私募基金公司擔任研究員和基金助理摸爬滾打多年,后來轉戰鑫元基金,具有消費、制造、科技等行業的能力圈。
代表基金是鑫元欣享(005262),自2020年2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穩定戰勝同期滬深300指數。
李彪一句話總結,是屬于事件驅動型,且具有一定行業輪動能力的成長型基金經理。
他的投資風格更傾向于選擇高行業景氣度的板塊,并進行適當輪動。
比如李彪從20年開始就逐步將消費股清倉,轉向高端制造方向,時機選擇很好。
此外李彪有一個特點,他本人和基金公司都重倉了自己管理的基金,利益高度捆綁~
比如鑫元欣享,基金公司投資持有2000萬份額,他自己持有66萬份額。
他的另一只基金鑫元鑫動力,基金公司持有3000萬份額,他持有203萬份額。
可以說,作為一個小基金公司,整個鑫元的大部分權益資金都壓在他身上了,足可見對其看好程度~
考慮到李彪目前只管理了9個多億規模,要做行業輪動也很方便,因此我覺得關注他還是OK的。
民生加銀蔡曉:微電子與固體電子學碩士,半導體科班出身,證券從業18年,基金管理7年,做過研究員、總監助理、策略組長、專戶投委會成員等等,2014年加入民生加銀基金,現任研究部總監助理。
代表基金民生加銀研究精選(001220),自2018年3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在完整的4年中,穩定戰勝同期滬深300指數,超額收益穩定。
蔡曉是一位熱愛儒家思想、思辨性很強的基金經理,非常喜歡讀論語,能夠把里面的理念運用到投資中去。
一句話形容蔡曉的投資框架,就是“自上而下定方向,自下而上定個股”。
簡單解釋就是,先從上抓住各階段市場的核心矛盾,把最有限的資源集中配置到最重要的,且體現核心需求矛盾的3-5個行業上。
選定行業后,繼而確定個股,從每個行業中選3-6個個股,在個股的選擇上,蔡曉主要關注兩點,第一,這家公司有沒有稀缺性,第二,這家公司的商業模式或者產品有沒有強粘性。
投資風格上,蔡曉也是大盤成長,主打大消費和新能源板塊,板塊內個股輪動做的也不錯,每年穩定戰勝300就是最好的證明。
不過他有個小瑕疵,蔡曉的自有資金和基金公司沒有跟投,有點可惜。
南方盧玉珊:清華會計學碩士,基金從業14年,歷任研究部研究員、高級研究員,負責商貿零售、酒店旅游、紡織服裝、輕工造紙、建筑工程等行業研究工作,能力圈很廣。
代表基金南方改革機遇(001181),自2019年1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近4年中3勝1負,僅在2019年小幅跑輸同期滬深300指數。
盧玉珊經歷過2016年的熔斷、債券熊市,所以非常重視回撤控制,在后續投資中形成了追求絕對收益、注重回撤控制的風格,這一點從她近三年的最大回撤和波動上面也能看得出。
在大盤成長風格里,盧玉珊的選股偏均衡,主要從三個方向入手,第一競爭格局清晰,護城河比較深的底倉,第二是業績提速、凈利潤提升,可能即將迎來戴維斯雙擊的彈性股,第三是具備趨勢反轉機會的潛力股,比如像受損于疫情影響的公司。
另外她也非常重視倉位控制,行情變差時會及時降低倉位,比如2021年一季度倉位直接從8成下降到了6成,到了2022一季度最低降到4成,這也是她基金低回撤的關鍵。
考慮到盧玉珊目前管理規模28億,而這只南方改革機遇只有3.4億,操作方面也還算靈活,作為大盤成長風格里的穩健派,也是可以重點關注的人選之一。
這里順帶點名一下富榮基金鄧宇翔,也是一個不錯的大盤成長風格基金經理,只是核心基金富榮福錦(005164)限購,但感興趣也不妨拓展關注一下。
3、大盤均衡
2023年比較突出的大盤均衡風格基金經理有:安信聶世林、建信王東杰。
安信聶世林:2008年畢業即加入安信,安信基金早期班底成員之一,地產、大消費板塊行業研究員出身,從業15年,基金管理7年,拿過金牛獎。
代表基金安信優勢增長(001287),自2016年2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接近七年中,均穩定跑贏同期的滬深300指數。
聶世林的投資風格跟早期的謝治宇很像,都會做倉位擇時,都是行業分散,換手率不低,大盤股居多。
當然目前老謝管理700億+規模,已經沒啥潛力可挖了,而聶世林依舊是一個不錯的黑馬選手。
在選基方面,他的另一只安信價值成長(008891),可以投港股,規模4億多點,更合適。
建信王東杰:金融科班出身,清華金融博士學歷,從業經歷14年,開始在高華證券(高盛中國)做了四年分析員,2012年加入建信,從研究員做到基金經理,業績表現非常優秀。
代表基金建信大安全(001473),自2015年7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6勝1負,只有2018年小幅跑輸同期滬深300指數。
王東杰是從熊市里成長起來的基金經理,2008年入行就遇到全球金融危機,15年開始管理基金又遇到股市大震蕩,所以他一直非常注重風險控制,回撤在大盤均衡風格里算是非常優秀的。
他的風控策略與謝治宇比較類似,主要是行業分散,但他更注重勝率,選的都是大而不倒的行業龍頭,堅持“勝而求其戰“的理念。
他長期保持均衡穩健的投資收益,而且他的基金管理規模更小(總規模44億),他的另一只建信戰略精選(005596),4.2億規模,還可以投資港股,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4、中小盤價值
2023年我相對比較看好的中小盤價值風格基金經理有:中歐曹名長、大成徐彥、招商王平。
中歐曹名長:曹名長是國內低估價值投資派的大師,專注低估股票十余年,從來不蹭熱點,以他的代表基之一中歐潛力價值(001810)為例,雖然前幾年他的業績一般般,19、20連續跑輸滬深300,但也是因為低估風格不受歡迎的緣故。
不過你看他2021和22年的業績,還是不錯的。
老曹的話,目前我比較看好他的另一只中歐成長優選回報(166020),規模只有3個億。
大成徐彥:碩士學歷,十六年的行業從業經歷,基金管理年限8.8年,18-19年中間有一年多的空窗期,19年底才開始重新接管基金。
代表基金是大成競爭優勢(090013),從他完整管理的5年來看,5勝1負,只有2020年小幅跑輸同期滬深300。
徐彥與曹名長不同,主打方向是周期類行業,偏愛工業、能源和材料。
徐彥擅長深入研究企業價值,以判斷企業價值為出發點,研究行業趨勢、商業模式和管理團隊,挖掘低估值個股。
他的換手率很低,從不關注短期市場,也不跟隨板塊熱點,堅持以合適的價格買入優秀的公司并長期持有的理念。
徐彥的管理規模也不大,只有50億,而且風控能力也強,長期保持較低倉位運行。
招商王平:管理學碩士,FRM(金融風險管理師),從業16年,基金管理12年,招商基金的老將,歷任風控分析師、風控管理、量化、期貨研究等工作,現任招商全球量化投資部副總監。
代表基金是招商量化精選(001917),自2016年3月一手管理至2022年底,早年因為小盤股表現較差跑輸300,但隨后在19-22年均大幅戰勝指數。
王平擅長量化投資,他見目前也在管理招商滬深300、中證500/1000、光伏、紅利等指數增強量化產品。
從投資風格上看,王平一直偏向中小盤價值風格,和之前的網紅基金經理金元順安繆瑋彬屬于同一種類型~
他倆都是持股極度分散,個股占比很少超2%,而且持倉估值很低,持股市盈率只有10倍左右,且行業非常分散,非常典型的量化思維。
量化投資,最麻煩的是規模擴大后超額收益的失效效應,但招商王平這只量化精選只有6億,還是問題不大的。
雖然他的歷史業績比繆瑋彬稍遜一籌,但他的優點在于不限購,而且規模小,打新收益更高。
可能是出于小而美的因素,基金經理團隊自有300萬資金重倉這只基金,而基金公司自有資金也是有2000萬布局,充分說明內部的看好。
5、中小盤成長
2023年我相對比較看好的中小盤成長風格基金經理有:建信邵卓、平安張曉泉。
建信邵卓:看過邵卓幾次專訪,他在西門子和IBM有過工作經驗,屬于實體轉行的基金經理,目前基金管理8年,業績優秀。
代表基金是建信創新中國(000308),自2015年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在完整的7年中,6勝1負,只在2017年跑輸同期滬深300指數。
由于有過實體工作經歷,所以他對科技和高端制造方面有更深的理解,但他的能力圈不僅限于科技,在消費、醫藥、金融、周期等都有一定行業輪動能力。
目前國家發力扶持小而美和高端制造,這也是他的強勢點,值得考慮配置。
平安張曉泉:清華學霸出身,平安研究總監,有色化工優秀分析師,有逾六年的基金經理經驗。
代表基金是平安新鑫先鋒(000739),自2019年6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持續穩定跑贏同期滬深300指數。
他作為研究總監,善于借助投研團隊的實力,業績突出,近三年業績在全市場排名前50,但目前管理規模僅10個億,規模與其實力并不匹配,性價比較高。
不過考慮到他的平安新鑫先鋒規模已有8.5億,他的另一只平安研究精選(011807)只有1.7億規模,更加靈活,也是不錯的選擇。
6、中小盤均衡
2023年我相對比較看好的中小盤均衡風格基金經理有:諾安王創練、國投瑞銀吳瀟。
諾安王創練:北大經濟學博士,從97年就開始干投研,現在也有26個年頭了,行業老炮,基金管理7.7年,他早期在多家機構做過宏觀經濟研究,2008年加入諾安至今,現任研究總監。
代表基金是諾安研究精選(320022),自2015年3月由他一手管理至2022年底,完整的7年中,5勝2負,也是只有2017和2022年跑輸同期滬深300指數。
王創練屬于均衡風格,擅長把握經濟周期,注重個股估值性價比。
他有自己的一套投資流程,即:觀氣象→選土壤→播種子。
方法就是先判斷經濟周期階段,然后確定高景氣賽道,最后再精選個股。
在估值和價格合適的時機買入,直到基本面發生變化或者高估時賣出。
比如他2020年底重倉日常消費,但在2021上半年大幅減倉,及時分散到了工業、可選消費、能源等行業。
王創練的管理規模24億,是中小盤均衡風格里面最少的,他的另一只諾安安鑫(002291)規模只有2.6億,打新和靈活性更好,性價比可能更高。
國投瑞銀吳瀟:海歸金融碩士,從業經歷近8年,基金管理5年,中堅派實力選手。
代表基金是國投瑞銀瑞盈(161225),自2017年3月接手管理至2022年底,完整的5年中,4勝1負,只在2018年小幅跑輸同期滬深300指數。
他也是和謝治宇類似的均衡風格,核心投資思路還是分散投資,雞蛋放在不同的籃子里。
他認為中國擁有全產業鏈優勢,可投資的板塊很多,關鍵是要精選好賽道,并在里面挑選好公司持有。
目前管理人團隊自持超850萬,對于這只兩個多億的基金而言,自持占比也算是業內前幾名了~
價值成長風格主題基金咱們已經說完了,接下來再聊聊行業主題基金~
行業主題基金:
1、消費方向
首先科普一下,國內消費基金其實α并不顯著,能戰勝指數本身的基金經理可以說少之又少,因此這里我只介紹兩個相對看好的潛力黑馬。
1、銀華薄官輝
說起銀華,大家應該都知道這家公司其實在消費板塊一直都有深入的研究。
而薄官輝在進入銀華基金之前任賣方研究員時,就是主攻食品飲料和農業,隨后一直專注于消費領域投資。
由于多年專注于消費領域研究,且投資消費股時長期享有超額收益,薄官輝被投資者廣譽為“國民消費專家”。
從歷史業績里看,薄官輝從18年出任銀華消費主題基金以來,每一年都大幅戰勝了中證消費50指數,這個成績毫無疑問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消費頂流了。
另外在大多明星消費基金經理規模擴張至數百億的情況下,薄官輝管理規模只有47個億,銀華消費主題(161818)也只有4個億,算是性價比不錯的選擇。
2、富國劉莉莉
早期和王園園共管富國消費主題,多年戰勝消費基準,但因為王圓圓規模膨脹到數百億,而劉莉莉只有4個億規模,所以她還是可以考慮的。
她管理的富國研究精選(000880),算是早幾年表現一般,但在21年和22年均戰勝了消費50不少。
在多數消費基金經理均跑輸基準的情況下,絕對是難能可貴了。
2、醫療方向
1、建信潘龍玲
早期在醫藥企業做過研究員和藥品研發,而后加入基金公司從事行業研究員工作。
潘龍玲是偏愛交易的輪動型選手,2021年換手率高達713%,比如2022年前三季度,每次都是一波大換血,前十大持倉每次至少要換掉7只。
在2021-2022不是躺平就是等死的極端行情下,她的高頻輪動產生了顯著的效果,加上目前管理規模只有7個億,很適合她的輪動策略。
從18年至今,她的建信高端醫療(004683)只有19年沒能跑贏醫藥50指數,其他年份均戰勝。
對于輪動型選手,只要規模不上30億,整體而言輪動策略的效果都是能夠保證的。
2、融通萬民遠
圈內比較出名的特色醫療人,川大生物醫學博士,有多年醫療行業研究員經歷,管理基金6年,且主打醫療基金,專一度高。
萬民遠偏好中小盤成長股風格,幾乎從不參與抱團,屬于那種特立獨行類的基金經理,喜歡在冷門領域尋找價值被低估的黑馬,但進入持倉后長期持有。
這也是他能夠取得高收益的關鍵,相比眼茅、牙茅、CXO等各種熱門板塊的明星領域,他更喜歡類似如一心堂、健之佳、老百姓這種小而美的標的。
從18年至今,他的融通健康產業(000727)每一年均戰勝醫藥50指數,超額收益非常穩定。
從2022中報該基金的自購和機構持有情況看,員工持有超160萬,機構占比高達52.6%,說明這只基受認可度相比大多醫療基而言也較高。
不過由于融通健康產業規模50億,已經比較大了,因此更推薦他的另一只小規模基金,融通鑫新成長(011403)。
3、中銀白冰洋
白冰洋可能名氣不大,不過提起丘棟榮你們肯定都知道,白冰洋就是老丘的夫人。
丘棟榮的風格可以說是典型的深度價投選手,他老婆風格和他是非常的接近,09年入行之后也是拜入深度價值流派,看重估值,喜歡“非主流”的冷門領域~
別人的關注點大多在于上漲空間多少,而她的關注點首先是下行風險是否可控。
白冰洋管理的中銀證券健康產業(002938)2022年收益率8.7%,2021年收益率38%,已經連續兩年拿下醫藥基金頭名。
兩年的超額,一是由于她管理的基金規模只有8億,可以靈活選股策略,另一個就是她深度價投,對風險的敬畏。
比如她在2021年CRO、醫療器械高漲時接手這只基金,但隨后她很快把持倉調到中藥和原料藥,之后CRO和醫療器械便回調,中藥原料藥繼續上漲,因此獲得了很高的超額收益。
不過還是說句,白冰洋并不是專攻醫療的基金經理,接手醫療基金也只有不到2年時間,雖然期間兩年業績均大幅戰勝醫藥指數,但業績穩定性還是有待考驗的。
不過作為醫藥基里最靈活多變,已經規模較小的基金經理,把她放在潛力黑馬名單還是沒啥毛病。
3、電子方向
1、華寶賀喆
賀喆在北大畢業后,便在無線通訊行業工作了8年,區間與許多蘋果產業鏈龍頭公司都有深度合作,這也讓他比大多數人更懂電子行業的產業周期。
因此賀喆先是去私募干了幾年,從電子行業研究開始,后來覆蓋周期和各類成長行業,但核心還是集中在制造業尤其是電子方向,這也是賀喆第一只發行的基金名為華寶高端制造(000866)的原因。
此外賀喆還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在高端制造領域里非常注重控制回撤和波動的基金經理,近三年的回撤控制在電子行業基金經理中屬于佼佼者。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會通過選電子、制造行業里一些相關性比較小,能產生對沖作用的個股,并且個股權重不超5%來盡量規避風險。
由于賀喆的綜合業績在電子領域排行top3,回撤控制也很好,因此過去幾年綜合的風險收益比是行業第一名。
再看超額收益的穩定性,從18年末接管華寶高端制造以來,除了19年沒能戰勝中證電子指數之外,其余三年均大幅戰勝,超額收益顯著。
考慮到賀喆目前還只管理了二十來個億的規模,核心基金華寶高端制造也只有2個多億,因此還是非常值得關注的。
2、申萬菱信付娟
付娟是博士學位,作為從業十六年的明星基金經理,在農銀匯理就拿過五年期金牛基金的榮譽。
而她的能力圈也不僅覆蓋電子,同時還包含了消費、醫藥、新能源等多個方向,屬于典型的全能型選手。
付娟的業績也不用多說,從2012年管理基金至今十年時間,從1000點起,同期生涯業績指數4480點,遠高于滬深300的1250點,生涯年化收益15.5%,絕對的白馬名將。
這次我把電子方向的選手引入付娟,主要是因為付娟近幾年配置的方向都集中在電子、新能源為主,加上她本身選股實力強,現在規模還不算巨大,所以介紹下也就有必要了。
從付娟的生涯業績曲線來看,會發現她的總體風格還是偏向于成長,屬于攻強守偏弱的基金經理,回撤控制暫時看來不如賀喆,但勝在經驗豐富,行業脈絡廣泛。
生涯超額收益也十分顯著,也是除了19年之外,每一年均戰勝中證電子指數。
而且她管理的申萬菱信新經濟(310358),基金經理自持有1335萬,非常巨額的數字,說明利益高度捆綁。
3、銀華方建
方建是清華大學工學博士,生涯長期專注于高端制造方向,2021年12月成立了一只專門投資芯片半導體方向的銀華集成電路(013840),剛成立就自購了156萬,可見其自信和看好。
方建的銀華集成電路主要持有半導體設備、模擬芯片設計、分立器件三個細分行業,從22年全年來看,跑贏了同期國證芯片指數25個百分點,超額收益十分出色。
作為專攻電子方向的清華工學博士,目前僅管理30億不到,他還是有希望相對芯片板塊跑出長期超額收益的。
4、新能源方向
1、招商任琳娜
如果說你是既要又要的挑剔型,我覺得任琳娜可能會勝任大家的高要求。
任琳娜最早起初是管理申萬菱信新能源汽車基金的,在她任職期間申萬菱信新能源汽車收益率138%,大幅戰勝新能源車指數的70%。
而且超額收益穩定,在18、19、20年均大幅戰勝中證新能源指數。
在21年跳槽到招商基金任職后,開始管理招商安潤(000126),而22年也戰勝了中證新能源車指數。
可見她操盤兩個階段的新能源方基金,都戰勝了新能源汽車指數,算是一個比較穩健的增強選擇。
任琳娜現在來到一個新的團隊,管理規模從原先的上百億一下子就降低到了20億出頭,一下子壓力瞬間小了不少,又能愉快的在新能源領域里選股了~
因此,考慮到小規模,穩定的超額,想投資新能源的話,我覺得確實值得關注她。
目前她管理的另一只招商能源轉型(013871)規模更小,也可以關注。
2、建信陶燦
陶燦/田元泉主管的建信新能源(009147),是目前所有新能源基金中綜合業績表現最好的之一。
其中陶燦作為權益部投資總經理,有十余年的超長生涯投資履歷,也是金牛獎選手,在多個行業都具有強大的配置能力,可以有效把控全局風險和方向,他長期也是十分看好新能源這個投資方向。
而田元泉則是一直以來都在研究和投資新能源行業板塊,非常專注,在兩位基金經理研究合力之下,建信新能源還是有望戰勝指數的。
5、金融地產方向
1、工銀陳小鷺
化工研究員出身,典型的行業重倉輪動型選手,最大的特點是敢于重倉單個行業,調倉果斷,而且勝率不俗。
比如工銀瑞信國家戰略主題2021年中報,前三大持倉行業分別是:材料(61.6%)、金融(31.7%)、信息技術(4.4%)。
材料行業在2021下半年排在wind第11個行業中第二名。
2022年初則換成了:金融(52.4%)、房地產(19.9%)、材料(19.6%),
金融行業在2022上半年排在wind第11個行業中第五名。
2022下半年又變成了:房地產(42.8%)、工業(33.2%)、金融(11.9%)。
地產行業在2022下半年排在wind第11個行業中第二名,而金融排第七名。
可以看到他每次的行業性輪動節奏的把握的很不錯,而且他的年換手率在300%左右,說明調整好方向之后也就不會一直折騰了。
考慮到需要做大方向的調整,規模肯定不能太大,目前他的管理規模只有7.5億,操作上還是靈活的。
不足之處是陳小鷺并不是專業研究金融地產的基金經理,所以我們把他作為金融地產的增強基,其實有些牽強。
但好處在于對于非專業投資者,又同時看好金融地產的朋友來說,選這位基金經理,可以更好的幫自己把控方向,增加一個二次容錯。
這樣你即便看錯地產,有基金經理把持,也未必就會踩雷。
而他管理的工銀瑞信國家戰略主題(001719)從成立以來每一年均大幅戰勝了中證800金融地產指數,可以說實力很強。
2、南方黃春逢
上交大金融學碩士學歷,從業經歷11年,早前是國泰君安銀行分析師,南方基金金融行業高級研究員,可以說在金融這塊扎根非常深入,他的代表基金也是南方金融主題(004702)。
黃春逢年平均換手率大概200%左右,屬于佛系型選手,相對前一位基金經理來說,黃逢春近三年的業績要差一點,但他的方向非常專一,基金方向也是長期集中金融地產,不會出現漂移。
另外機構持有(87%)和自購(235萬)占比也高,說明這只基受認可度也不錯。
而且該基金成立以來,也是從18-22年每一年均戰勝中證800金融地產指數,超額收益非常穩定。
6、軍工方向
1、華安舒灝
主攻方向是機械和軍工,在軍工行業有十多年的研究經驗。
舒灝的特點是小盤股+高換手,由于軍工板塊的特性,他會進行適當擇時操作,而且對自己熟悉的機械制造領域也會適當進行分散配置。
綜合來看,他各項數據都是比較不錯的,業績同類前茅、回撤低、機構持有50%以上,自購也買了63萬份,算不少。
目前他管理的華安大安全(002181),自完整的19-22年四年中每年均戰勝中證軍工指數,超額收益非常穩定。
2、長盛王寧
北大學霸,從業近24年,基金管理近16年,是目前市場市從業年限最長的基金經理之一,經歷過多輪牛熊市考驗,投資經驗豐富。
王寧是學統計出身,所以他最大的特點是對數據有著較強的敏感性,擅長從不同產業的運行周期和維度等方面的數據進行研究比較,然后根據產業和估值的變化設計投資組合,獲得超額收益。
相比其他同類基金經理,王寧是最佛系的,平均年換手率在100%左右,幾乎就是每年調完倉就躺平了,但業績依舊名列前茅。
不過王寧上任的長盛航天海工裝備(000535)有點晚,是21年8月才剛剛上任,但隨后業績還是很不錯,一年四個月時間便相對中證軍工指數獲得了15%的超額收益。
而且他的總管理規模只有6個多億,非常靈活,作為圈內老炮,王寧有豐富的管理經驗,且這只軍工基金在他手里近兩年的業績也夠看,因此也納入了黑馬基金名單。
7、有色方向
蔡目榮,華寶資源優選(240022)
12年成立,華寶老牌周期風格基金,長期重倉有色、采掘、化工等行業,可以穩定跑贏中證有色指數。
之前蔡目榮管理的另一只華寶價值發現我們已經提及過他,但他也多年從事著資源類周期行業研究,可以說是周期行業的“活化石”。
不過資源類基金的業績起伏波動挺大的,有時可能會大幅度的跑輸滬深300,因此投資該板塊要懂得擇時進場才行,難度較大。
8、農業方向
劉洋,萬家瑞隆(003751)
農業板塊性價比最高的基金,業績和回撤都比較優秀,且自成立以來,業績遠優于中證農業指數。
萬家劉洋是行業研究員出身,能力圈覆蓋食品飲料、農業、建筑、有色、交通運輸等行業,目前主打周期+農林牧漁。
劉洋在農業板塊非常下功夫,為了調研市場甚至會親自下到地里掰開玉米找害蟲,可見其對研究之深入。
萬家瑞隆當前16億,規模還是合適的,看好農業可以考慮一下。
9、偏債型主動基金
1、劉濤,鵬華豐融(000345)
鵬華劉濤是純債基里的業績王,業績穩定,他過去管理的多只債基過去均大幅戰勝中證綜合債指數。
其中鵬華豐融歷史業績最好,但它是一年開放一次申購,現在還封閉著,開放日為每年的11月19日左右。
一般封閉債基的業績普遍要更好一點,因為倉位更高,所以債基封基一般業績都好于開基。
如果不追封基的話,他還有一只鵬華普利(009483),也是開放申購,可以考慮~
2、張翼飛,安信穩健增值(001316)
安信張翼飛可以說是現在固收+界的一哥,這只安信穩健增值曾經連續29季度收益為正,固收+歷史第一。
如圖,安信穩健增值自從2018年以來每年均為正收益。
不過該基金現在規模高達238億,規模有點太大了,他的另外一只安信民穩增長(008809),目前17億規模,表現可能會更好。
不過要強調一遍,安信民穩因為股票倉位更高,風險也更高。
3、鄭迎迎,南方榮光(002015)
南方鄭迎迎是金融碩士,是一個兼具宏觀研判能力與基本面研究能力的資深“固收+”基金經理,基金管理馬上滿10年,也算是固收圈的老將了。
這只南方榮光自她接手至2022年12月,年化回報7%+,每年業績均為正,尤其在20年,她通過精準的倉位控制取得了不錯的超額業績。
另外她目前僅管理兩只固收+基金,總規模20億,操作上也能輕松應對。
4、鄭青,華泰柏瑞鼎利A(004010):
華泰柏瑞鄭青是經濟學碩士,基金管理10年,長期從事現金管理類產品的研究和投資,擁有豐富的流動性管理經驗。
鄭青總管理規模高達921億,但大多是貨幣基金、純債基金和同業存單基金。
固守+基金就2只,而這只華泰柏瑞鼎利規模46億,也在合理范圍內。
華泰柏瑞鼎利自她2020年接手至2022年末,季度和年度收益均為正,并且每年均大幅戰勝中證綜合債,也是一只可考慮的高性價比固收+基金。
END
總的來說,干貨內容就這些。
最后再強調一波,盡量做多種風格的基金搭配,降低基金組合的波動性,以實現長期穩定超額收益。
比如大盤成長+大盤價值+中小盤成長+中小盤價值,也可以增加相應的均衡風格,從中選出表現最好的主動基金選手,構成權益基金組合。
當然有自己非常看好的板塊,比如港美股QDII,或者行業主題,也可以做一些DIY,加入到權益組合之中。
最后再結合優質的債券或者固收+基金進行定期的動態調整股債配比,這樣就可以實現非常有效的風險分散和穩健的收益曲線了~
今天的投資分享就到這,文章合計1.8萬字。
先篩選大量數據,然后寫測評,確實得費很多精力。
而且因為內容長,可能很多朋友第一次看完,沒法很好的消化,也需要二次回顧。
所以大家如果覺得有用,務必點個贊、收藏方便回看哈,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盡量轉發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