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以學術型為主的研究生不能滿足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從2009年開始,教育部逐步增加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數量,很多培養單位學術型研究生和專業型研究生的招生比例已達到1:1,專業型研究生教育已經成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的趨勢。近年來,體育碩士專業學位課程的設置引起廣泛關注,體育碩士研究生與體育學碩士研究生在培養上和課程設置上區分度不大,是較為普遍的現象。本研究以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方向領域為例,著重對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方式和課程設置進行專題研究,旨在突出體育碩士研究生培養特色,提升培養質量。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實地調查法、數理統計法等方法對體育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設置進行深入探索研究。研究結果:3.1專業型碩士與學術型碩士在培養上界限模糊。專業型碩士與學術型碩士相比較應更加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但目前專業型碩士依然沿用學術型科研能力和理論研究培養模式,體育專業學位研究生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和 技能不足 的傾向,忽視專業技能的培養與提高。實踐表明,在研究生的培養方案中學術型與專業型基本相同,理念上過于模糊,界限劃分不清。3.2專業型碩士與學術型碩士在課程設置上趨于相同。在公共基礎課中,專業型與學術型相同,即政治和英語課程是各專業的必修課。專業核心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在課程名稱上有所不同,但在實際過程中所教授的內容基本相同,兩類研究生專業區分度不大,沒有更好地體現專業型碩士學位辦學特色。3.3專業型碩士三個專業領域缺乏個性化培養。體育碩士專業學位有三個或四個專業方向領域,各專業方向核心課程及專業選修課程基本相同,缺乏針對性的課程。在課程設置上偏重于專業理論知識的學習,專業核心課程無明顯區分度,選修課程的門類較少,過于狹窄,跨專業課程也較少。沒有專業實踐指導類課程,專業學位特色不突出。與多樣化的社會需求不相符,同時,各專業方向缺乏個性化的培養設計。3.4專業型碩士在實踐能力培養上缺乏相應的課程與實習支撐。專業型碩士在培養環節上沒有相關的課程和對應的實習實踐方案。體育專業型碩士培養方案上要求學生為期一年的教育實踐,完成8個學分。但大多數專業型碩士在外兼職工作,學生處于 自由狀態 ,并沒有完成實習實踐和得到相應的指導。3.5導師在培養專業型碩士實踐環節上缺乏有效路徑。導師在研究生的培養上沒有將學術型碩士與專業型碩士進行分類培養,習慣于按照傳統的培養模式,普遍關注科研能力的培養,缺乏區別對待,忽視了專業型碩士實習實踐的能力培養,更缺乏具體的培養計劃。3.6課程教學高度集中,后期培養缺乏有效管理。研究生在第一學期有8門課程和第二學期5門課程,課程量比較大,課與課之間的安排集中緊促。研究生在研二上學期修完所有的課程,其余的學期處于 空白期 和 放任不管 階段,很多研究生在外兼職上班,難以形成有效管理,使得后期培養產生脫節。研究結論:(1)構建提升實踐能力的課程體系。實踐性課程及實習實踐能力是提升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核心課程。(2)合理安排體育碩士研究生課程。開設實習實踐指導課程,強化研究生實習實踐能力的培養。開設相應的指導課程,建立對應的實習實踐中心和平臺,使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學校的教學資源,在實踐環節上得到更好的培養。(3)設置不同領域的分類評價與管理。對各專業領域研究生實行客觀實際地培養效果做出評價。(4)推進 產、學、研 實踐能力培養模式。將體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成具有實踐優勢的應用型、復合型人才,專業學位碩士在培養過程中有效貼合用人單位和市場的需求,形成有效銜接、前后連接的培養方式。(5)制定不同類型、不同方向的分類管理與評價。針對專業學位高水平研究生設置不同的培養方式,豐富置換學分的形式,專業核心課和專業選修課以訓練實踐、競賽成績等形式予以置換學分。(6)鼓勵學生創新創業及個性化發展。重視個性化發展,尊重差異性,引導研究生根據自身的特點與需求適應不同的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