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寒冬的冬天,肚子痛、拉肚子可能會伴隨而至,部分人出現腸道“激動”。這些癥狀的出現可能源于一種功能性胃腸病——腸易激綜合征(IBS)。
01
什么是腸易激綜合征(IBS)
IBS是一組持續或間歇發作,以腹痛、腹脹為主要癥狀,伴有排便習慣和(或)大便性狀改變的腸道功能紊亂性疾病,缺乏血液及腸鏡檢查能解釋以上癥狀的器質性病變,如胃腸潰瘍、炎癥性腸病、憩室炎、胃腸道感染及腫瘤等。
02
什么原因導致了IBS呢?
研究發現,IBS的病因是多種多樣的,情緒障礙、食物過敏(免疫性)或不耐受(非免疫性)、過度飲酒、腸道感染及菌群紊亂等都可能參與其中。
人體胃腸道由一套獨立自主的神經系統支配,通過神經-內分泌網絡與中樞神經系統互相作用(即腦-腸軸)。在緊張、焦慮、抑郁等負面情緒的影響下,胃腸自主神經系統出現功能異常,可進一步誘發胃腸節奏性舒縮紊亂導致IBS。
飲食也是導致IBS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些生冷、辛辣、油膩、煙酒及過敏性食物多會引起胃腸道分泌異常誘發IBS。
發酵性寡糖、雙糖、單糖及多元醇在IBS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FODMAP飲食在小腸難以被吸收,升高腸腔滲透壓,在結直腸中易被發酵產氣,從而引起腹痛、腹脹、腹部不適等IBS癥狀。
腸道微生物影響著人們的生理、代謝、營養和免疫功能,菌群紊亂和胃腸道功能息息相關。腸道感染是IBS重要發病因素,國人患痢疾或腸炎時腹瀉的病程越長,以后發生腸道功能紊亂的風險就越高。
03
IBS又該怎么治療呢?
鑒于IBS的發病涉及諸多方面,因此更應強調個體化的治療方案。除了注意起居、規律進行體育鍛煉、戒煙戒酒之外,良好的飲食習慣和放松的心態是治療的首要條件。
香蕉、芹菜、胡蘿卜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能夠有效促進結腸蠕動,對便秘型IBS患者十分有利;
避免攝入過量的脂肪和刺激性食物,如咖啡、麻辣火鍋等;
避免食用過敏或者機體不耐受的食物,如牛奶、蝦蟹等;
提倡低FODMAP飲食,避免小麥、洋蔥、豆類、牛奶、大蒜、高果糖谷物糖漿和人工甜味劑等。
應用抗生素治療腸道感染;應用益生菌作為輔助手段;恰當地選擇各種解痙藥、促動力劑和動力抑制劑等改善腸道動力,緩解IBS癥狀。
04
難治的IBS患者
常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礙,若通過自身或家人無法緩解,可以求助專業人士進行規范的健康教育、心理疏導甚或合理地服用藥物來改善多種臨床癥狀。
文章來源:北京大學第三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