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18日印發。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個以黨中央、國務院名義出臺的安全生產工作的綱領性文件。文件提出的一系列改革舉措和任務要求,為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安全生產領域的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和路徑。
近日,小編從《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中選了24個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的關鍵詞,邀請網友投出心目中的改革熱點。截至目前,已有近千人參與了投票,其中兩成以上的小伙伴認為“安全生產權力和責任清單”最值得關注。
“安全生產權力和責任清單”成為第一熱點。
權利和責任清單究竟為何?中央關于權力和責任有著怎樣的部署?清單制度又將會在安全生產領域產生何種影響呢?
權力和責任清單是什么?
李克強總理在第八屆夏季達沃斯論壇開幕式致辭中指出政府要拿出“權力清單”,明確政府該做什么,做到“法無授權不可為”;給出“負面清單”,明確企業不該干什么,做到“法無禁止皆可為”;理出“責任清單”,明確政府怎么管市場,做到“法定責任必須為”。
權力和責任清單,中央這么說!
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是黨中央、國務院部署的重要改革任務,也是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的一項基礎性工程,是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建設的重要一步。
當年,中央部署新一輪地方政府職能轉變和機構改革工作時,就明確提出推行權力清單制度,要求“梳理各級政府部門的行政職權,公布權責清單,規范行政裁量權,明確責任主體和權力運行流程,嚴格按照法定權限和程序履行職責。”
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提出,“推行地方各級政府及其工作部門權力清單制度,依法公開權力運行流程”。
十八大四中全會提出:“推行政府權力清單制度,堅決消除權力設租尋租空間。”
發出通知要求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將行使的各項行政職權及其依據、行使主體、運行流程、對應的責任等,以清單形式明確列示出來,向社會公布,接受社會監督。通過建立權力清單和相應責任清單制度,進一步明確地方各級政府工作部門職責權限,大力推動簡政放權,加快形成邊界清晰、分工合理、權責一致、運轉高效、依法保障的政府職能體系和科學有效的權力監督、制約、協調機制,全面推進依法行政。隨后,各省相繼結合本省實際,出臺了貫徹落實的實施意見。
確定在國家發展改革委、民政部、司法部、文化部、海關總署、稅務總局、證監會開展試點,以清單形式列明試點部門和行政權責及其依據、行使主體、運行流程等。試點任務包括全面梳理部門現有權責事項、清理規范權責事項、審核權責清單、優化權力運行流程。方案要求,試點工作要在2016年12月底前完成。
安全生產領域如何貫徹落實權力和責任清單制度?
全國安全生產工作會議上,他要求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強化部門的監管職責,進一步明確綜合監管的邊界、職責和安全檢查的內容、程序,推動有關部門研究制定安全監管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和全面梳理監管盲區、制度漏洞,防止失察漏管造成“想不到”的問題發生。
全國安全監管監察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上,他要求堅持源頭治理,強化權力監督制約,完善對“一把手”的監督約束機制,建立責任清單和權力清單,做好廉政風險排查。
今年五月,國家安全監管總局制定了《國家安全監管總局2016年政務公開工作責任分工方案》。
針對很多基層安監人員反映執法責任邊界、履職內容缺乏明確規定的情況,提出依法依規制定各有關部門安全生產權力和責任清單,盡職照單免責、失職照單問責。
提出到2020年,政務公開工作總體邁上新臺階,依法積極穩妥實行政務公開負面清單制度,公開內容覆蓋權力運行全流程、政務服務全過程,公開制度化、標準化、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
安全生產權力和責任清單意味著什么?
權力清單是厘清行政機關的權力的第一步也是關鍵一環,通過推行權力清單制度,把政府部門的權力和責任以清單形式明確下來,就是要明確政府該干什么、不該干什么,厘清哪些權力應該保留,哪些權力應該取消或下放,從而確定政府部門的權責內容、劃定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實現政府法無授權不可為、法定職責必須為。
這一規定保證了“盡職照單免責”,有利于讓安監人員敢于履職盡責。
責任清單與權力清單相互伴生、互相制約,通過公布權力清單,強化權力監督和問責,對不按權力清單履行職權的單位和人員,依紀依法追究責任。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逐一厘清與行政職權相對應的責任事項,建立責任清單,明確責任主體,健全問責機制。對不按權力清單履行職權的單位和人員,依法依紀追究責任。
這一規定保證了“失職照單問責”,有利于提高安監責任體系的嚴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