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尖子生:向復習要效率
尖子生在復習的時候通常會遇到同一個問題——表面上看,老師的授課和講解太“淺”了。作為在知識儲備、解決問題能力和思考能力方面都具有一定優(yōu)勢的優(yōu)等生,必須意識到這樣的授課內(nèi)容和方式并不是“雞肋”。
“聽講”的意義在于必須突破“聽”,要把這個過程變成考驗基礎與思維能力的“演練場”,利用老師談到的內(nèi)容來實現(xiàn)知識的深度貫通,變被動為主動,找準自己在方法上的特點,在注重基礎的同時,追求更高的復習效率。
二、中等生:在被“忽視”中自我突圍
面對一個班幾十名學生,高三任課老師縱然想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階段性進展,也是相當有難度的。這樣的情況下,位于中間層的學生相對容易被“忽視”。這對于處于青春期,渴望得到注意,也渴望得到老師幫助的中等生來說,可能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比如缺乏強烈的突破精神,比如尋找學習方法時的困惑等等。
我們給中等生的建議是,要鼓舞自己的斗志、增強個性力量,揚長補短。在復習過程中,中等生可以適當向家庭尋求幫助,讓父母起到激勵和配合的作用,共同來尋求突破。
三、學困生:態(tài)度決定你的一切
“我的成績太差了,現(xiàn)在對我來說,最渴望的就是能考上一個好點的專科學校。”很多成績不好的學生,其實很在乎三年一次的大考,也在乎復習,想給爸爸媽媽一個意外的驚喜。沖刺復習直接決定后進生能否“脫后而優(yōu)”,可以說是“最后的一根救命稻草”,誰不想牢牢抓住呢?
老師給這類孩子的建議是:精選精練,要以中低難度的題目為主,不要把過多時間放在高難題目上,有時要舍得放棄。對做過的題目,一定要及時整理,進行總結、反思、歸類、查漏補缺、舉一反三。
對于后進生來說,最重要的是:信心。“兩軍對壘,勇者勝”。這里的勇,不是魯莽,是自信、勇敢。學習,就是人和知識的對壘,你怕了,敗下陣來了,知識就不會向你稱臣。
大考,與其說是和其他考生對壘,不如說是和知識對壘,和自己對壘。而對壘中,完勝的最首要條件就是自信。然后,需要端正學習態(tài)度,培養(yǎng)良好的習慣。假設你的學習態(tài)度非常被動,對生活悲觀失望,那等待你的將是什么呢?不用說,那將是一個非常恐怖黑暗的世界。
所以,現(xiàn)在從改變態(tài)度開始,明確自己的學習動機和目標,變被動為主動。不斷調(diào)整自己的心態(tài),提高自控能力,讓自己保持在一種愉悅、積極、穩(wěn)定的良好情緒中。平時課堂內(nèi)外學習討論,要積極主動地融入,丟掉所謂的“面子”,虛心求學,爭取更多地動腦、動口、動手,促成良好習慣的形成。記住,高考中最美的弧線不是優(yōu)等生們劃出的,而是你們!
四、偏科生:各科復習講究均衡
對于偏科生來說,首先要樹立信心,減少因偏科帶來的心理壓力,克服對較弱科目的恐懼,養(yǎng)成主動學習的習慣。
有人說偏科就是“木桶原理”,于是有不少同學盯著這塊“短板”惶惶不可終日。但其實這個比喻并不恰當,因為我們手頭的優(yōu)勢科目并不會像木桶“長板”那樣沒有作為,他們也是總分的重要組成部分。所以,我們要做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保持住自己的優(yōu)勢,做到萬無一失,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立于不敗之地,因為如果偏科生連原有的陣地都失去了,那后果將是不堪設想的。
在鞏固陣地的同時,我們應該合理使用復習方法,優(yōu)化各個學科的復習時間。倘若理科強文科弱,那么可采用每天做適量練習題的辦法來保持解題狀態(tài),不必再大量操練,以節(jié)省時間多背單詞、詞組、語法以及語文名句,多做古文閱讀,提高這種長線科目當中能夠相對快速見效的題型的水平。如果是文科強理科弱,那么在沖刺階段更應注意對文科知識結構系統(tǒng)的梳理,保持穩(wěn)定性。對理科的攻堅切記不可盲目多做題,這樣會導致知識系統(tǒng)的混亂。
偏科生可多做些典型試題,牢固掌握學科知識的規(guī)律和原理,把主干摸清摸熟,從對知識“點”、“線”的鞏固拓展到“面”,那么在遇到較新較靈活的題目時才可以觸類旁通、舉一反三,而不是手忙腳亂、心驚膽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