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利率或者收益率達到4.2%的想都不用想,該產品性質為理財產品,因為央行窗口指導和銀行行業規范,目前普通存款利率最高基于基準利率上浮50%,即撐死也就是1.5%*150%=2.25%。非大額存單一年期利率超過2.25%的都可以理解為理財產品,而非銀行存款。
目前以存款命名且能達到4.2%的利率或收益率一般為智能存款(創新型現金管理類產品)和結構性存款(收益增值產品),其性質更偏向于理財產品(銀行表內理財),而非存款,因為都有第三方金融機構參與,存在一定的流動性。
我們在考慮風險的時候,不能單單考慮信用風險,還要考慮流動性風險,比如急需要錢時或人們集體贖回時能否及時變現。
如果單純的考慮信用風險,不管是智能存款還是結構性存款都是安全的,因為其底層資產為存款,50萬本息受《存款保險條例》保障,況且銀行本身的違約風險(不容易破產倒閉)就極低。
但是從流動性風險來說,結構性存款不如智能存款,智能存款不如貨幣基金,貨幣基金不如銀行普通存款。而收益與風險成正比,相比之下,結構性存款收益最高,然后依次排列。
目前情況,智能存款還處于監管空白,一般也僅出現在民營銀行,并未得到廣泛認同。未來流動性方面肯定是要收到監管限制,比如像與第三方支付平臺合作的貨幣基金,單日快速贖回只限1萬。為了保證智能存款的流動性,不至于人們集體大額贖回導致本金虧損,單日限售和限贖相關規定會隨著出臺。
而結構性存款是存款與金融衍生工具掛鉤的產品,存在兩個預期收益率,一般保本類結構性存款最高收益率可達到5%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