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輝 張俊杰
回顧山東大學110年歷史,就不能不提及校長王壽彭。在王壽彭的家鄉老濰縣,現在仍然流傳著他的一些逸聞趣事。
王壽彭是濰坊市濰城區人,生于1875年,幼年在原濰縣西南關一條叫新巷子的胡同里長大。這條狹狹窄窄長不足百米的新巷子,因為清末30年間出了兩位狀元,改稱狀元胡同。
王壽彭幼年時家境貧寒,父親給當地的一戶鄉紳做賬房先生以維持生計。光緒二年(1876年),住在這條小巷里、同樣家境貧寒的曹鴻勛考上狀元,“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給幼年的王壽彭以極大的鞭策與激勵。
傳說王壽彭幼時上不起私塾,靠粗通文墨的父兄發蒙。王母是一位典型的舊式農村婦女,勤儉持家,相夫教子。小壽彭性格十分木訥,母親常帶他去拜謁巷子口南端500米處的五道廟與仙師廟,祈求他日高中。
王壽彭天生就是個讀書的材料,學習爭氣,母親卻更加篤信是她求狐仙保佑顯靈的結果,因此總是將家中好吃好喝的給狐仙送去。王壽彭眼饞不已,不免偷吃。傳說王壽彭放榜高中舉人之后,城里的富紳們競相邀他赴宴,但他卻要先隨母親到狐仙洞磕頭報喜,以免母親生氣。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農歷三月初八,王壽彭中狀元后專門到狐仙洞府還愿,親筆題寫匾額對聯,匾曰“仙師廟”,聯曰“仁術博施能濟眾;虔誠祈禱自蒙庥”,“千處祈禱千處應;一方供敬一方靈”。
在老濰縣,還有一個更離奇的傳說,是說王壽彭進京面試時,有一個白胡子老頭先是托夢給慈禧太后,又執其手欽點王壽彭為狀元。王壽彭知悉后,作打油詩調侃:“有人說我是偶然,我說偶然也很難。世上許多偶然事,豈能偶然再偶然。”此中可見他對民間信仰的態度。
王壽彭中狀元之后,入翰林,授修撰,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出缺,先后任湖北提學使、布政使兼湖北巡撫。后辛亥事興,王壽彭棄官返鄉。
1925年張宗昌入主山東,邀王壽彭任山東省教育廳廳長。1926年,在任廳長期間,他以山東省立農、工、商、醫、法、礦各專門學校為基礎,重新組建了山東大學,兼任山東大學校長。1928年去職寓居天津意租界,翌年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