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美晶老師
點擊上方藍字關注 一、說課流程 說教材 說學情 說教學目標 說教學重難點 說教學過程(導入、初讀、析讀、品讀、小結、拓展延伸) 說板書設計 每 日 一 練 二、《桃花源記》主要內容: 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描繪了一個人平等、自食其力、和平自由的世外桃源,表現了作者對當時的黑暗社會現實的不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每 日 一 練 三、《桃花源記》行文思路 第一段:寫漁人發現桃花林的經過和沿途所見的美景 每日一練 四、具體分析 1、第一段描寫桃林的作用是: 2、文章第二段寫漁人初進桃花源所見,寫出了桃花源的哪些特點? 寫出桃花源自然環境的美好,社會環境的平靜,人們生活的恬適。或:美麗富饒,安寧和平,人們安居樂業。 3、聽了漁人的講述,桃花源里的人為什么“皆嘆惋”? 為世外的戰亂紛爭而嘆惋,為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嘆惋。 4、漁人離開桃源后“便扶向路”又“處處志之”,而后尋找桃源人“尋向所志”,卻“不復得路”,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 表明桃源是一個虛構的社會,現實是不存在的,表達了作者無可奈何的嘆惋之情。 看看課文 說 課 稿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大家上午好,我是應聘初中語文教師的... ...號考生,今天我為大家說課的題目是《桃花源記》。接下來,我會按照說教材、說學情、說三維目標、說教法和學法、說教學過程、說板書設計六個環節來進行我的說課。 一、說教材 《桃花源記》是人教版初中語文八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都是文言文,體裁不盡相同,其目的就是讓學生體會古典文學的極致魅力。《桃花源記》以武陵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時間先后順序,把發現桃源、進入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曲折離奇的情節貫串起來,描繪了一個沒有階級,沒有剝削,自食其力,自給自足,和平恬靜,人人自得其樂的社會,是當時的黑暗社會的鮮明對照,是作者及廣大勞動人民所向往的一種理想社會,它體現了人們的追求與向往,也反映出人們對現實的不滿與反抗。 二、說學情 根據新課標的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再加上八年級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文言文閱讀能力,他們已經能夠借助課文注釋和工具書讀懂課文的意思。但是本篇文章距離現在時間久遠,在分析文章深層次內涵,尤其是作者寄托的社會理想方面,學生可能體會不到。所以在處理教材時,我設定了以下的三維目標。 三、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了解作者簡介;熟讀成誦,積累文言字詞,理解文章的內容,準確翻譯全文。 過程與方法:在理解文章的基礎上,積累遷移,培養想象能力、創新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正確評價作者的理想,思考現代人生。 四、說教法學法 教法上:在文言文教學中,我會以層次性的朗讀、吟誦為重點,引導學生①通過反復誦讀去理解文章大意。②通過品詞析句,體會文章情感。③以朗讀為主線,發展學生的能力。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究、感悟意境,重新煥發古文的生命活力和人文精神。 學法上,根據本篇文章的特點和八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我會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自覺主動地學習,遵循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訓練為主線的三為主原則,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學習。 五、說教學過程、 為了促進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的達成,我會采用談話導入、初讀梳疑、品讀意境、表演體悟、總結全文五個步驟來設計本課。 一、談話導入,激發求知欲 上課伊始,我會通過成語“世外桃源”,引發學生想象,談談你心目中的世外桃源,進而開啟本課的學習,我的導入語設計如下: 孩子們,我想你們一定聽過一個成語“世外桃源”,意思就是與世隔絕的美麗的地方,那孩子們,在你們的心目中,什么樣的地方才算得上是世外桃源呢?你說,哦,你覺得有山有水,四季如春,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地方就是世外桃源。你呢,哦,你覺得一個沒有世俗干擾的,只有親人、朋友的地方就算是世外桃源。看來,你們的心中都有不同的看法。那今天呀,咱們就來學習一下”世外桃源“這個成語的出處,也就是《桃花源記》這篇文章。 二、初讀梳疑,知情入境 初讀主要是為析讀奠定基礎,為了幫助學生循序漸進的理解文章內容,我的初讀主要設計為如下環節: 環節一:我會結合優美的桃花源圖片,并播放名家范讀,一方面是為了掃清文字障礙,一方面也可以指導學生斷句,感受文章的語言魅力,形成初步印象。 環節二:我會給學生十分鐘的自讀時間,主要解決兩個問題,1、畫出生字詞,會讀、會寫、并理解;2、概括文章主要內容;3、理清文章行文思路。 環節三:檢查反饋,強化認識。 首先,我會在PPT上出示本課生字詞,指明學生朗讀,讀畢學生共同點評讀錯的地方,重點強調“繽紛”、“豁然”“平曠”“儼然”“阡陌”“垂髫”“邑人”“嘆惋”等字詞的讀寫。 其次,學生自由發言,概括文章主要內容和行文思路,最終在師生的共同補充下,明確:本篇文章主要是以漁人進出桃花源的行蹤為線索,按照發現桃源、進入桃源、離開桃源、再尋桃源的順序,描繪了一個人人平等、自食其力、和平自由的世外桃源,表現了作者對當時的黑暗社會現實的不滿,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環節四:暢所欲言,疏通大意 我會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每段的大意,對于重點字、詞、句的翻譯進行講解,字的強調如“緣”、“異”、“屬”、“悉”、“具”等。詞的強調如“鮮美”、“豁然”、“交通”、“絕境”“無論”等。句的強調如“漁人甚異之,復前行,欲窮其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等。 三、品讀意境,賞詞析句。 我會按照發現桃源、進入桃源、出而復尋桃源的順序依次進行講解。 一、發現桃源,主要解決兩個問題:1、找出寫桃花林美景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2、找出武陵人發現桃源的原因。這兩個問題比較簡單,在原文中就能找到答案,可以鍛煉學生在原文中提煉信息的能力,并再次對“鮮美”、“繽紛”進行強調,這部分的學習主要是為了起示范作用,為后面的小組合作探究提供條件。 二、進入桃源,這部分我將充分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思考:在描寫桃花源時,你最喜歡哪些句子,然后師生共同分析。我預設學生會找出如下句子: 1、“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痹摼渲饕菑木吧嵌日宫F桃花源的風景美,我會要求學生必須熟練掌握該句的翻譯。 2、“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并怡然自樂?!痹摼渲饕菑娜藗兊木駹顟B角度展現出桃源的社會環境和樂安寧。我會順勢引導學生想象,他們會穿著什么衣服?說著什么樣的話?進而深入體會他們與世隔絕的久遠。 3、“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薄按逯新動写巳耍虂韱栍崱!薄坝嗳烁鲝脱又疗浼?。”等是從風俗角度展現出桃源的人情美,即熱情好客。我順勢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談,當你家中來客人時,你的父母是如何款待他們的?進而深入體會桃源人的熱情好客。 三、出而復尋桃源,這部分我采用同桌間互相交流的方式,主要解決最后兩個自然段哪些地方體現出,桃花源是虛構的? 四、表演體悟,聯想感受 以小組為單位,編寫劇本,發揮想象力,將武陵人進入桃花源以及和桃源人的交往的場景再現出來,同時在表演中思考,桃源人為何“皆嘆惋”?又為何囑咐漁人“不足為外人道也”?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由學生代表總結本節課所學,可以是字詞積累,可以是句子翻譯,可以是內容理解。最后師生共同解決完成——《桃花源記》描繪了一個怎樣美好的世界,寄托了作者什么社會理想? 六、作業布置 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桃花源,寫一篇不少于400字的短文。 七、板書設計 等你點藍字關注都等出蜘蛛網了
第二段:總寫漁人的感受和桃花源的生活環境、社會風尚
第三段:寫漁人進入桃花源,在桃花源家里做客以及辭去的經過
第四段:寫太守派人尋找桃花源,因迷路而不復得
第五段:寫桃花源無法找到
突出桃林的奇異、美麗,渲染神秘的氣氛;設置懸念,吸引讀者向下讀;也為下文漁人拜訪桃源做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