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水旱國家有倉儲,人能寡欲疫癘無”人類在地球上并不是一家獨大,但是由于本身對地球資源的開采造成了許多自然災害的發生,1931年江淮大水造成了成千上萬的人們居無定所,顛沛流離。1939年天津大水,面對這突如其來的災害我們束手無策只能盡力搶救那些被困人員。長江中下游地區常年發生大水的災害,故便在1994年正式展開了長江三峽大壩的修建,修建此大壩的初衷就是為了讓大水不在肆虐長江周圍的居民。
三峽大壩修建在秭歸縣的旁邊,由于建造過程需要的儲水量十分巨大,出于對附近村民安全的考慮,于是將他們整體遷移到了其他地方。而秭歸縣作為三國時期就已經存在的地域,十分具有文化考古價值,在安置好村民之后,考古學家便開始了對此地進行保護性挖掘,以此來保證所出土文物的完整性。也就是因為此次挖掘,有了三峽工程的一項特大發現,7000年前奇特人種重見天日,只是因專家挖出了的一“怪物”,它的出土給人類文明的歷史再次帶來震撼的沖擊。
修建三峽大壩,意外挖出7000年前的一個“寶物”
三峽工程的地理位置正好處于古文明遺跡的集中地帶,因此在挖掘之前派遣了非常多的考古學家來此地進行多方考察,挖掘過程前盡量將底下未開采出的文物進行保護性勘探。這個時候每一位考古學家頭上都繃緊了一根弦,大家都害怕將文物的價值付之一炬。就在這么緊張的情況之下,湖北省考古隊的隊長在地下意外發現了一個怪異的東西,這個東西的材質由灰色的砂巖石構成,憑借敏銳的嗅覺,這位考古學家意識到,這個“怪異人物”的雕刻肯定沒有那么簡單。于是便將其帶回考古研究所內,經過團隊的考察研究發現這個“怪異的石雕”是距今約7000多年的太陽人石雕。
這個石雕的總體材質是灰色的砂巖,上面所雕刻的人物面色凝重,仿佛在盯著某個東西凝視,而那個方向便雕刻著一個太陽,這個雕刻的小人雙腿跪在地上,雙手合十面向太陽的方向仿佛是在祈禱又仿佛是在求饒。于是專家組便將此種寓意給予了命名將這個石雕稱為:“太陽人石雕”。
石雕做工精細,充分展示當時文化氣息
出土的雕像外形沒有多余的修飾帶著非常濃厚的原始氣息,完全不同于之前出土文物所帶的歷史特征。專家組運用專業儀器進行測齡發現這塊石頭的年紀已經達到7000歲,對于有著如此“高齡”的石頭來說,對我國考古事業的發展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力,這個雕像的問世也為我國考古組織進一步研究古代社會圖騰有著重要的作用。也證實在在這片土地上,7000年前就已經有人類活動的歷史,并且確定了古代部落的居民已經開始有著自己的信仰。
石雕出土,歷史價值凸顯,一躍成為我國最“年長”的文物
這個石雕的出土也意味著之前我國歷史最悠久的歷史文物將被它所取代,石雕出土后并沒有快速的跟大家見面,而是一直收藏于湖北博物館內,一方面是為了保證其安全性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考古學家研究更加方便,直到2007的世博會這塊距今長達7000年歷史的石頭才首次在人們眼中亮相。從這里便可以看出,我國對于此次發現的石雕非常的重視,因為這塊石頭不僅代表著中國遠古的歷史更代表著世界的歷史。
眾所周知,中國擁有上下5000年的歷史。這個說法并不是我國自說自話而是根據世界歷史學家考證,根據中國境內的文物出土以及史記記載,我國的歷史僅能追溯到往前5000年左右。但是這塊距今7000年的石頭出土之后,中國的歷史更是要在再往前追溯2000年,所以這塊石頭具備的歷史意義不僅僅只局限于中國,這對世界歷史文化也會造成不小的沖擊。
總結
修建三峽大壩不經意間挖掘出如此“怪物”,這讓我國的歷史在世界范圍之內又將要重新書寫。這塊蓬勃的土地上究竟還埋藏著多少秘密我們還不知曉,但是我們知道,全世界的人類都是同根溯源的,無論哪里出土的古代文物都與人類的“根”有著非常重要的聯系,這也將會為我們進一步研究人類的歷史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參考資料
《長江三峽工程》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我立即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