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洲四大洋介紹
七大洲
亞洲:世界第一大洲。面積44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9.4%。共有40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32.29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0%,居世界第一位。
非洲:世界第二大洲。面積約30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20.2%。共有56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6.62億,占世界總?cè)丝诘?2.3%,居世界第三位。
北美洲:世界第三大洲。面積約24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6.2%。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4.32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1%,居世界第四位。
南美洲:世界第四大洲。面積約18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12%。共有13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3.02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6%,居世界第五位。
南極洲:世界第五大洲。面積14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總面積的9.4%。南極洲僅有一些來自其它大陸的科學(xué)考察人員和捕鯨隊,無定居居民。
歐洲:世界第六大洲。面積約10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8%。共有37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7.23億,約占世界總?cè)丝诘?3.4%,居世界第二位,是人口密度最大的一洲。
大洋洲:世界上最小的一個洲。面積約900萬平方千米,約占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共有24個國家和地區(qū)。人口2700萬,約占世界總?cè)丝诘?.5%,是除南極洲外,世界人口最少的一洲。
四大洋
太平洋:世界第一大洋。世界海洋中面積最闊、深度最大、邊緣海和島嶼最多的大洋。太平洋南北的最大長度約15900千米,東西最大寬度約為109900千米。總面積17868萬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積的三分之一,是世界海洋面積的二分之一。平均深度3957米,最大深度11034米。
大西洋:世界第二大洋。位于南、北美洲和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呈南北走向,似“s”形的洋帶。南北長度約1.5萬千米,東西窄,其最大寬度為 2800千米。總面積約為9166萬平方千米,比太平洋面積的一半稍多一點。平均深度3626米,最深處達(dá)9219米,位于波多黎各海溝處。
印度洋: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亞洲、大洋洲、非洲和南極洲之間。面積約為7617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3397米,最大深度的爪哇海溝達(dá)7450米。洋底中部有大致呈南北向的海嶺。
北冰洋:世界第四大洋。位于地球的最北面,大致以此北極為中心,介于亞洲、歐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間,是四大洋中面積和體積最小、深度最淺的大洋。面積約為1479萬平方千米,僅占世界大洋面積3.6%;體積1698萬立方千米,僅占世界大洋體積的1.2%;平均深度1300米,僅為世界大洋平均深度的三分之一,最大深度也只有5449米。
七大洲各洲劃分界線:
1、亞洲與歐洲的分界: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土耳其海峽
2、亞洲與非洲的分界:蘇伊士運河-紅海-曼德海峽
3、亞洲與北美洲的分界:白令海峽
4、亞洲與大洋洲的分界:帝汶海-阿拉弗拉海
5、歐洲與非洲的分界:直布羅陀海峽
6、歐洲與北美洲的分界:丹麥海峽
7、北美洲與南美洲的分界:巴拿馬運河
8、南美洲與南極洲的分界:德雷克海峽
四大洋及名稱由來:
太平洋:1520年,麥哲倫在環(huán)球航行途中,進(jìn)入一個海峽(后稱麥哲倫海峽),驚濤駭浪,走出峽谷時風(fēng)平浪靜,于是稱這個水域為太平洋,而后被全世界承認(rèn)。
大西洋:大西一詞,出自古希臘神話中大力士阿特拉斯的名字。傳說阿特拉斯住在大西洋中,能知任何一個海洋的深度,有擎天立地的神力。1845年,倫敦地理學(xué)會統(tǒng)一定名南、北美洲和歐洲、非洲、南極洲之間水域為大西洋。
印度洋: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達(dá)伽馬繞道非洲好望角,向東尋找印度大陸,將所經(jīng)過的洋面稱為印度洋。1570年的世界地圖集正式將此水域命名為印度洋。
北冰洋:北冰洋位于北極,洋面終年冰封,故得名北冰洋。1845年在倫敦地理學(xué)會上正式命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