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拋開其他因素,單單就體型而言,然后設想一下,一般雄性大猩猩最高重達約180千克,而最大的雄獅重達約250千克,最大的老虎重達300千克。
真正意義上講,單打獨斗的話,老虎肯定排第一,獅子是第二,最后才到大猩猩。如果條件成立,那么獅子和老虎是打得過大猩猩的。
第一:首先分析獅子的戰斗力。
獅子肉食屬貓科動物,有5個亞種,分別為安哥拉獅,亞洲獅,馬賽獅,塞內加爾獅和德蘭士瓦獅。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到南非,還有印度的小部分獅子。
獅子被譽為“草原之王”,“獸中之王”等等稱號。雄獅戰斗力最強,擁有一副柔韌、強壯、厚實的身體,健壯發達的四肢,還有短而堅硬的頭骨和下顎,頭上和脖子周圍還長滿長長的毛發,堪稱90后的非主流爆炸頭。
長這些毛發的主要作用是,能夠起到防護和保護頭部與脖子周圍的安全。獅子這身姿,可謂是標配的猛男身材,簡直堪稱完美,實力與耐力不可小視。
一頭成年雄獅的體長1.7~2.5米,肩高1.2米,體重150~240千克。
獅子主要捕食有蹄的哺乳動物,比如斑馬,羚羊,野豬,長頸鹿,還有大型哺乳動物的幼崽,比如幼小犀牛,幼象等等。當然,獅子的食譜里沒有大猩猩,等下后面會具體分析原因。
獅子狩獵的耐力很好,捕獵時奔跑的速度很快,時速高達80千米。但是獅子的捕獵成功率只有僅僅25%左右,而且還是在團隊作戰時圍捕的情況下。如果單獨捕獵的話,一頭雄獅的成功率會小于10%,更加不要說雌獅了。
它們捕獵的方式,比較擅長獅群圍捕。首先布局把獵物圍住,再驅趕,然后看風向,逆風成功率會高一些。接著是加速追趕獵物,把獵物擊倒,最后再死死咬住獵物的脖子或者口鼻位置,直到獵物窒息而死。
一頭雄性獅子一天最多能吃40千克的食物,單槍匹馬能夠捕食最大的蹄類獵物重約250千克,而且也能夠輕松殺死一頭成年鬣狗或者雄豹。
從理論上看,一頭獵豹最重約80千克,一頭雌鬣狗最重約85千克。獵豹屬于單獨捕獵的肉食動物,鬣狗屬于群體捕獵的肉食動物。
兩者的戰斗力都不差,而且強壯有力的銀背大猩猩,竟然可以被體型弱小1倍有余的黑豹偷襲獵殺。由此可見,單打獨斗的話,一頭雄獅想要獵殺一個大猩猩也是問題不大的。
第二:然后再分析老虎的戰斗力。
老虎主要分布在中國,俄羅斯遠東地區,印度和東南亞。老虎的種類比較多,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老虎也是貓科肉食動物,和獅子同科,老虎和獅子屬于貓科動物中體型最大的動物,而且兩者的體型大小也差不多。雄性老虎的平均體重在180~300千克。
老虎的牙齒很粗壯,呈圓錐狀,其犬齒尤其粗大,咬合力可以達到500公斤以上。它的前肢短而粗,還有一雙長長的鋒利又能夠收縮的爪子,看起來挺像御前帶刀侍衛。
而且還是紋著身的那種,殺氣騰騰,威武霸氣極了。它的頭骨要比獅子的頭骨要短一些,因此加上強大的下顎,力量感更加強悍一些。
老虎喜歡搞突然襲擊,特別是從動物的后背攻擊,這做法不是很體面,感覺有點不講武德。同樣,老虎也是比較親脖子,往獵物的脖子上狠狠地咬上致命的一口,使得獵物的脖子瞬間被擰斷,或者是窒息而死。
老虎一天最多能吃30千克食物,一天最多能奔襲20公里,喜歡過獨居生活,領地意識比較強。老虎擅長獨立捕獵,單打獨斗實戰經驗豐富,喜歡搞偷襲,重力殺和撲殺等等。
1,獅子屬于群居動物,比較依賴環境,還有同類。而老虎不一樣,喜歡獨居生活,習慣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意識。在脫離組織后的獅子,膽量肯定會有所下降,所以多少會影響戰斗力。
2,獅子屬于耐力比較強的動物,爆發力相對于老虎,肯定會差很多的。就像打拳賽,同等級別的對手,如果前期沒能一觸擊中,后面的話肯定看誰熬到最后,找機會才能擊倒對方了。
當然,手上有槍的,肯定比拿刀的更加有優勢。比較人家有先天性條件優勢。如果前期沒能抗住老虎的攻擊,那就會輸得很慘。
同樣的道理,如果獅子沒能熟悉對手的前提下,很有可能會被老虎成功偷襲的。當然,如果說需要完全打敗獅子,那也不大可能。至少獅子也沒有想象中的那么不堪一擊,畢竟獅子的實力也是不容小覷的。
3,而且老虎和獅子都習慣性地喜歡鎖喉,老虎的脖子短,皮厚,毛滑,獅子的口張不開那么大,很難鎖喉老虎。
同樣的道理,老虎的口,更加不可能鎖喉獅子,因為老虎的頭是圓的,口短,根本很難鎖喉獅子。
而且獅子的頭和脖子上,長滿長長的毛發,老虎很難咬住獅子的脖子。因此,只能說在這個環節,兩者都不占優勢。
有人拿過同等級別的獅子和老虎做實驗打斗過,一開始,兩者都比較謹慎,畢竟對手不怎么熟悉。
然后切磋幾個回合后,慢慢開始進入打斗階段,中途大家都打得不可開交。由于老虎的皮毛要比獅子的順滑,厚實得多。獅子的皮比較粗糙,而且老虎的前爪比較鋒利,四肢比較靈活一些。
感覺就同等級別的像貓和狗大家,感覺貓占點優勢。總體打斗,獅子身上的傷口處多一些。不過老虎的頭部也掛了不少彩。
結局大家都不占多大優勢,體力也損耗很大。最后,由于性格,膽量因素。獅子選擇了退縮,跑路。
其實并不是說,獅子打不過老虎,而是獅子覺得這個操作不劃算,對誰都沒有好處,打贏了又不給分發老婆,傻子才繼續打呢?
猛如虎,老虎的想法,估計就簡單一點。明知道打不贏,但是還是得猛虎上陣。輸什么也不能輸志氣,不能輸膽量吧?
而且老虎的聲音響亮,全身紋身,頭上還帶王,森林之王。最后在大家都累得不行的時候,老虎還惡狠狠的繼續裝模作樣的去挑逗,去兇獅子。嚇得獅子一哆嗦,直嗷嗷叫。
終究還是氣勢上占優勢,因此說,老虎還是勝獅子的,雖然說不能完全的從實力上對比,但是總體綜合起來,就是如此。
第三:最后到大猩猩的戰斗力。
大猩猩是靈長目人科,是最大的猿類動物,也是陸地上除人之外,最聰明的動物了。
東部大猩猩主要生活在非洲赤道地區的沼澤、石灰巖地區和熱帶次生森林。兩個亞種,有西部低地大猩猩和克羅斯河大猩猩。雄性體長170,最高達180,皮毛棕黑色。壽命在35~50歲。
大猩猩的外表長得可怕,性格暴躁,鋒利的獠牙,深邃的眼神,那厚實的體魄和身高。還有強壯的胸肌和代表強悍力量的雙臂,能夠輕松打爆防爆玻璃。
可想而知,這架勢,這戰斗力,看樣子能直接捶死一頭牛都有可能。它的能四肢奔跑,也能直立行走。
大猩猩是“一雄多雌”的生活,屬于群居動物。一個大猩猩群體數量最多達30到40只,正常情況下也有5到10只。一個群體,一般一個雄性大猩猩,和三個以上成熟的雌性,還有小猩猩。
大猩猩的群體關系比較穩定,同一批的群體成年大猩猩,一般會一起生活幾個月,或者是幾年都有。
它們群體活動范圍在5到30平方千米,由于是靈長動物,它們也會站崗放哨,有敵人還會發出警情,還會懂得拿樹葉鋪墊坐或者是睡覺。
第一:老虎和大猩猩不在同一個環境中生活,因為地域生存環境因素,所以這兩者根本就沒有交集。
第二:可能是因為獅子習慣性在大草原上捕食,生活。但是大草原上并沒有大猩猩,大猩猩主要生活在森林里。
第三:也有可能唯一能夠和大猩猩有交集的,可能只有獅子。但是為什么獅子不吃大猩猩呢?
1:大猩猩是靈長動物,論智商,獅子不在同一個等級。很多時候,獅子能夠想到的,或許大猩猩早就已經想到了。
因此,在生活環境中,大猩猩會選擇一個遠離獅群的,獅群能夠威脅到大猩猩安全地相對少的環境生活。也就是說,就算是在同一個環境內,大猩猩刻意躲避獅群的領域而生活。
而且就算是獅群遇到大猩猩群體,那也沒辦法,主要是大猩猩群體大多數情況下,都生活在深山老林里,它們不僅會爬樹,還會在多棵樹上輕松穿梭。而且大猩猩還會借助其他東西,木棍,石頭等等去攻擊敵人,這些是獅子也無可奈何的。
2,大猩猩本來戰斗力很強大,鋒利的獠牙,強壯的身材,有力的雙臂,還有高大威猛的身軀。1.7米的身高,獅子看著也有點顧慮的。而最有優勢的,它們還是群體活動。俗話說,團結就是力量,一個大猩猩可能打不過一頭雄獅,但是三個呢,五個呢,十幾二十個呢?想想這也是一個不可小視的力量。
換作獅子來說,就算是遇到大猩猩群體,也不太敢選擇貿然行動。畢竟像獅子,老虎,獵豹這些肉食動物,如果捕獵時,沒有很大的把握,是不敢輕易發起攻擊的。畢竟如果受重傷的話,對于它們這些捕獵者來說,就同等于被判死刑了。
不要說大猩猩團結起來,就是人類三五個一起,像馬賽人那樣,都敢去搶獅群到口的食物,甚至是敢去捕殺獅子呢。
所以,在沒有絕對把握的時候,獅子是不會貿然行動,哪怕是一些比較大型的動物,正常情況下,獅子也是不會輕易捕殺的。
因此,更加不會去捕殺大猩猩了。大猩猩的四肢壯碩,前肢揮舞時力量可達600磅,如果不想被一群大猩猩捶爆你腦袋,你就去捕殺吧!除非是有遇到大猩猩落單的時候,那就有可能被獅群捕殺。
3,因為大猩猩是雜食動物,皮粗肉厚,肉太柴,口感不好,氣味難聞等等,而且毛發又多,不好入口。所以,老虎獅子也不太喜歡吃大猩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