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于我國湖南省各個城市區劃變遷的故事,例如常德市、岳陽市等等。今天,我們聊聊湖南省的省會長沙市。長沙市是湖南省的省會城市,同時也是中部六省中綜合實力非常強的城市。目前,長沙市的總人口已經超過了1000萬人,合計下轄了9個區縣。那么,長沙市9個區縣的區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湖南省的基本情況。湖南省屬于我國華中地區的省份,同時也是中部六省之一。湖南省地理位置非常好,氣候適中、水源充足,糧食和蔬菜產量充足。一直以來,湖南省都是主要的產糧區。在我國明清兩朝,出現了“湖廣熟,天下足”的說法。每逢其他地區出現了災荒,朝廷的第一反應就是從湖廣調運糧食。
作者對于湖南的橘子印象深刻,一位朋友曾經寄過來兩大袋子橘子。按照2020年七普統計的數據,湖南省總人口6640多萬人。在我國各個省份中,這樣的人口基數并不算少。2021年,湖南省的GDP總量超過了4.6萬億,在我國各個省中,達到了非常不錯的水平。
湖南省總計有14個地級區劃,包括了13個地級市、1個自治州,分別是:長沙市、株洲市、湘潭市、衡陽市、邵陽市、岳陽市、常德市、張家界市、益陽市、郴州市、永州市、懷化市、婁底市、湘西自治州。長沙市是湖南省的省會城市,也是湖南省綜合實力最強的城市。近年來,長沙市的發展非常迅猛,逐步超越了一系列老牌省會城市。
在中部六省中,武漢市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地位無可撼動。在武漢市之后,長沙市、鄭州市、合肥市等城市互有千秋。例如長沙市,在醫療、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實力非常強。2021年,長沙市的GDP總量達到了1.32萬億。截至2021年,長沙市的總人口達到了1020多萬,屬于千萬人口的大城市。
目前,長沙市下轄了6個區、1個縣、2個縣級市,分別是:芙蓉區、天心區、岳麓區、開福區、雨花區、望城區、瀏陽市、寧鄉市、長沙縣。請注意,這僅僅是現階段的長沙市區劃格局。因為從長沙市的經濟發展速度和發展規劃來說,主城區肯定還會進一步擴大,例如考慮長沙縣“撤縣設區”等等。至于長沙市9個區縣的區劃,歷經了好幾個階段的變遷。
眾所周知,我國的行省制度出現于元朝,歷經幾百年時間的不斷變化和調整。到了清朝統治的中期,各個省份的大體區劃已經基本形成。在清朝嘉慶皇帝在位時期,湖南省下轄了9個府、4個直隸州、4個直隸廳,分別是:長沙府、岳州府、寶慶府、衡州府、常德府、辰州府、沅州府、永州府、永順府、澧州、靖州、桂陽州、郴州、乾州廳、永綏廳、鳳凰廳、晃州廳。
當時,長沙府作為湖南省的省會所在地,下轄了1個散州、11個縣,合計12個州縣,分別是:長沙縣、善化縣、湘潭縣、湘陰縣、寧鄉縣、瀏陽縣、醴陵縣、益陽縣、湘鄉縣、攸縣、安化縣、茶陵州。什么是散州和直隸州呢?散州類似于當代的縣級市,隸屬于各個府管理。直隸州則相當于當代的地級市,與各個府屬于平級。
1912年,統治了200多年的清朝滅亡以后,我國進入了軍閥混戰的復雜階段。由于軍閥混戰嚴重,對各地經濟造成了很大的破壞。當時,湖南省部分地區滋生了大量的土匪,殘酷壓榨各地群眾,湖南各地群眾急需進入休養生息狀態。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湖南省各地的土匪已經被基本肅清。隨著大規模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后重建、發展建設的階段。
當時,湖南省內設立了一系列的專區,例如岳陽專區、衡陽專區、常德專區等等。起初,鑒于長沙市的重要性,設立了長沙地級市。不過,五六十年代的地級市,僅僅管理主城區。長沙市外圍的各個縣,隸屬于長沙專區管理。長沙專區下轄了1個縣級市、8個縣,分別是:湘潭縣級市、岳陽縣、長沙縣、湘陰縣、臨湘縣、瀏陽縣、平江縣、湘潭縣、醴陵縣。
1952年,長沙專區組建了望城縣、株洲縣級市,管轄范圍調整為2個縣級市、9個縣,合計11個區縣。幾個月以后,長沙專區更名為湘潭專區。同一年,衡陽專區的茶陵縣、攸縣,益陽專區的寧鄉縣,劃入了湘潭專區管理。此時,湘潭專區的管轄范圍進一步擴大,合計下轄了2個縣級市、12個縣。1953年,湘潭縣級市、株洲縣級市被提升為地級市,脫離了湘潭專區管理。
1958年,在湖南省新一輪的區劃變遷中,湘潭地級市被降級為縣級市,重新劃入了湘潭專區管理。1959年,望城縣被撤銷。當時,湘潭專區與周邊專區出現了一系列的區劃變遷。寧鄉縣劃入了益陽專區,岳陽縣、湘陰縣、平江縣、臨湘縣等地則劃入了新組建的岳陽專區。到了1965年,邵陽專區湘鄉縣,劃入了湘潭專區管理。
截至這個時候,湘潭專區和長沙市的區劃格局,基本上都穩定下來。湘潭專區下轄了1個縣級市、7個縣,基本上管理了長沙市周邊的各個縣。60年代末期,全國所有的專區更名為地區以后,湘潭專區更名為湘潭地區,管轄范圍不變。進入70年代末期,我國經濟開始持續高速發展。為了使用經濟發展的需要,各省下轄的各個地區,開始陸續進行區劃變遷。
與此同時,各個地級市的管轄范圍進一步擴大。1977年,湘潭地區重新組建了望城縣。為了擴大長沙市的管轄范圍,望城縣同一年劃入了長沙市管理。1983年2月,湘潭地區的瀏陽縣,益陽地區的寧鄉縣,岳陽地區的湘陰縣,陸續劃入了長沙市管理。不過幾個月以后,湘陰縣重新還給了岳陽地區。
截至1984年,長沙市下轄了5個區、4個縣,分別是:東區、南區、西區、北區、郊區、長沙縣、望城縣、寧鄉縣、瀏陽縣。進入90年代以后,隨著經濟的持續發展,1993年,瀏陽縣被撤銷,設立了瀏陽縣級市。1996年,長沙市的主城區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原本的東區、南區、西區、北區、郊區被全部撤銷,設立了芙蓉區、天心區、岳麓區、開福區、雨花區。
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長沙市主城區面積進一步擴大,城市人口進一步增加,區劃也在不斷的調整。2011年,望城縣被撤銷,設立了望城區。2017年,寧鄉縣被撤銷,設立了寧鄉縣級市。截至這個時候,長沙市6個區、1個縣、2個縣級市的區劃,已經形成。當然,作者認為這是暫時性的區劃。
當然,出于發展經濟的需要,進入21世紀以后,長沙市陸續設立了高新區、經開區、湘江新區等幾個新區。不過,這幾個新區的情況特殊,屬于功能區,一般不會計算在內。
關于我國各地區劃變遷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后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