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是治水的鼻祖,是夏朝的開
治水期間,他翻山越嶺,淌河過川,拿著量測工具,從西向東,一路測度地形,樹立標桿,規劃水道。他帶領民工,走遍各地。根據標桿,逢山開山,遇洼筑堤,以疏通水道,引洪水入海。他為了治水,費盡腦筋,不怕勞苦,從來不敢休息。他與涂山氏女嬌新婚不久,就離開妻子,踏上治水的道路。后來,他路過家門口,聽到妻子生產,兒子呱呱墜地的聲音,都不敢進家門。第三次經過家鄉的時候,其子啟正被母親抱在懷里,他已經懂得叫爸爸,揮動小手,和禹打招呼,禹只是向妻兒揮揮手,表示自己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停下來。因治洪水有功,人們為表達對禹的感激之情,尊稱他為“大禹”,即“偉大的禹”。
據載:“帝禹東巡狩,至于會稽而崩。” 大禹陵位于浙江紹興東南郊的會稽山山麓,由禹陵、禹祠、禹廟三大建筑群組成。
投身水利以來,我常以大禹傳人引以為豪。十年前,有幸臨近紹興,曾專程前往會稽山,拜謁大禹陵。
今年進入永寧水庫建設工地,距會稽山不足百里。中秋之日,我們清晨出發,直奔會稽山,再謁大禹陵。
大禹在此安睡數千年了。自大禹治水以來,多災的民族不知經歷了多少水旱災害,天下九州不知出現過多少災民,華夏大地不知涌現了多少治水英雄。古往今來,多少賢
然而,從古至今,也不乏借治水以飽私囊的蛀蟲。遠的不說,建國以后,從貪污水利糧的劉青山、張子善,到近年來工程建設領域一批批倒下的貪官。他們的眼里沒有黎民百姓,只有升官發財;他們把治水拯民的神圣職責當做個人撈錢發財的良機,想方設法,內外勾結,不擇手段地把水利資金裝進自己的腰包。他們是大禹的不肖子孫,是民族的敗類,正在或即將受到應有的懲罰。
大禹治水的偉大精神將永遠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斗,自強不息。偉大的禹將庇佑華夏大地風調雨順,繁榮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