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投融界
此前,一篇名為《董事長跑路,CEO離職,加多寶神話破滅》的文章在朋友圈瘋傳,文章稱加多寶目前面臨停工、裁員、資金鏈緊張等問題,并羅列了加多寶作死的四宗罪:
耗資幾十億建分廠;
金罐外表太難看,不如紅色好看;
炒作踩踏了政治底線
高管受賄
加多寶隨后在其官方微博上進行回應稱,該文章是競爭對手故意抹黑、攻擊加多寶。
對此,證實目前網絡監控到的100多條謠言,已經有70多條被刪除。
孰是孰非我等吃瓜群眾看不分明,但是面對廣藥集團步步緊逼,加多寶仍然成為涼茶第一領導品牌的輝煌事跡,對于企業品牌建設來說,仍然具有巨大參考價值。
1加多寶身世
根據中國食品工業協會今年發布的《2015年度飲料行業整體運行報告》顯示,加多寶涼茶銷售市場份額占52.1%,居市場首位;在整個罐裝涼茶行業,加多寶以七成的市場占有率位居第一。
陳鴻道,加多寶集團及香港鴻道(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是他將有176年歷史的“王老吉”推上商業化運作的巔峰,在與廣藥的商標爭奪戰中敗訴后,又迅速帶領“加多寶”逆襲成功。
“王老吉”涼茶的歷史可追溯到道光年間,據說由林則徐賜名。
到了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王老吉”涼茶分為兩支,一支留在大陸被收歸國有,幾經合并改制,于1992年正式更名為羊城藥業,屬于廣藥集團旗下;另一支在香港,由“王老吉”傳人王健儀傳承“王老吉”品牌的歷史沿襲。
1990年,陳鴻道與香港王健儀達成協商,陳鴻道獲得王老吉涼茶的秘方。
1992年陳鴻道開始在廣東東莞生產涼茶并在大陸銷售,當時因為廣藥集團已注冊王老吉商標,因此陳鴻道當時生產的涼茶名叫“清涼茶”。
為了快速打開中國大陸市場,1995年陳鴻道與廣藥集團達成協議,陳鴻道取得王老吉涼茶在內陸的獨家經營權。
2錯位聯姻
商業合作的本質通俗地說,就是都認為可以在對方身上占到足夠多的便宜。
1994年,陳鴻道找到廣藥集團要求許可使用王老吉商標。
對于當時的廣藥集團而言,王老吉不過是一個偏居東南一隅的小品牌,嶺南地區以外的消費者根本不知道涼茶為何物。
用當時某位廣藥集團領導的話說,王老吉是一個“用不上的資源”。
面對陳鴻道提出的合作要求,廣藥集團的領導肯定是用嘲諷的心看著這個民企老板,你的涼茶味道和我們的味道差不多啊,難道就因為我們的是綠盒包裝,你的是紅色罐子,你就能賣得比我們好了,這能符合社會主義市場基本規律嗎?
對于這種主動送錢上門的“冤大頭”,廣藥集團很愉快地答應了,但前提是,雙方不得使用對方產品的任何包裝和裝潢,也就是說,決不讓加多寶使用綠色包裝占廣藥集團的便宜。
對于陳鴻道而言,也在用嘲諷的眼光鄙視廣藥集團這幫思想僵化的領導們——國企背景下的廣藥集團,要資源有資源,要關系有關系,涼茶秘方也不見得比自己的差,竟然在中國大陸的涼茶藍海中毫無作為。
另外,面對廣藥集團提出的要求:“天價”商標使用費60萬,每年遞增20%,陳鴻道按耐不住心中的狂喜。
在雙方都不理解彼此,看不起彼此,都認為自己占了足夠便宜的情況下,分割80余年的兩家王老吉第一次開始了錯位的聯姻。
3百年品牌王老吉的崛起
加多寶掌門人陳鴻道在拿到王老吉商標后,配以香港王老吉代表王健儀提供的涼茶秘方,改良生產出紅罐涼茶,開始了王老吉擴張之路的精耕細作。
加多寶開始斥巨資進行廣告宣傳。
尤其是2006年德國世界杯期間一句“怕上火,就喝王老吉”深入人心,徹底完成了王老吉涼茶從保健食品到功能性飲料的華麗轉身。
在汶川地震和玉樹地震期間,加多寶向災區捐款高達一億,并推出了讓國人自豪的口號“要捐就捐一個億,要喝就喝王老吉”。
網絡上出現了鋪天蓋地的帖子“買光王老吉”,當年王老吉的銷售額翻倍,突破了100億。
另一方面,陳鴻道開出300萬年薪邀請5位百事可樂的渠道總監打造加多寶的地網軍團。
對于這個神秘而強大的地網軍團,曾經供職于娃哈哈、匯源等多家國內飲料巨頭的肖竹青在微博中寫道:“公眾看到的是加多寶炒作的能力,我羨慕的卻是加多寶團隊的執行力。”
這個在全國擁有1萬多人的地網軍團,如同星球大戰中的暴風軍團,他們整齊劃一,絕對忠誠,執行率極高。總之,他們深諳“穩、準、狠”之真諦。
他們夠穩,可以一夜之間在全國貼上一模一樣的海報,讓所有終端業務員講同一句話。
他們夠準,終端攔截可謂到了極致。如果說商超等大的渠道,只要企業能給入場費和陳列費,誰都可以進入。那么對于小店和餐館來講,往往是快消勢力角逐的死角,但這個軍團就能做到靠“套磁”打動店主,靠反復拜訪積累感情,硬是把小店、餐館和其他特通渠道的銷售做到暢通無阻。
他們夠狠,在王老吉開始起訴加多寶后,他們可以跟超市談,王老吉現在有多少現貨,全部買了,是的,你沒看錯,按零售價全部買了,加多寶的貨直接跟進……然后順勢和超市簽訂專銷合同!他們就敢這樣干,像巡查組一樣查看哪兒還敢賣王老吉,然后用一瓶加多寶換下一瓶王老吉,目的就是讓王老吉在市場上消失。
4商戰激烈
廣藥和加多寶的聯姻緣起于錯位的理解,亦必然崩潰于心照不宣的貪婪。
雙方的矛盾開始激化,廣藥集團以2004年陳鴻道受賄廣藥高管為由,要求收回王老吉的商標使用權。
盡管那時已經2011年,事隔七國企出身的廣藥深諳中國式關系,擅長于利用法律和制度有效打擊對方每一個薄弱點,前后起訴加多寶21次,索賠46億,并以21:0的傲人戰績輕松擊敗加多寶。
但在營銷戰爭中修煉了多年的老司機加多寶卻屢出奇招,步步為營,硬生生的在連輸21場官司的情況下,把王老吉逼得喘不過氣來。
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加多寶一開始就預料到自己要輸,所以,在2011年下半年的時候,開始去王老吉化,首先在包裝上,一面仍然印著王老吉,另一面則印著加多寶三個大字,為之后的全面更名做準備。
加多寶冠名了中國好聲音的第一季,作為當時最受年輕人歡迎的電視綜藝節目,貫穿整個節目的廣告精準地在這一受眾群體中曝光:“王老吉已改名為加多寶,一樣的配方,一樣的味道,怕上火,喝加多寶。”
加多寶試圖告訴消費者,加多寶和王老吉是一樣的紅罐飲料,只是改名了。
面對加多寶在中國好聲音的冠名,廣藥王老吉的大動作是新聞聯播前的黃金時段廣告投送。
網友調侃說“我真真不知道王老吉的公關團隊怎么想的,為什么選擇新聞聯播來賣涼茶,是不是覺得這樣很高大上?但你考慮涼茶的市場受眾了嗎?”
據調查資料顯示,國內喝涼茶飲料的消費群體大約在18到30歲之間,對于這個年輕群體而言,中國好聲音的市場轉化率明顯遠高于新聞聯播。
廣藥集團后來亡羊補牢,起訴加多寶虛假宣傳,并贏了這場官司。
但是加多寶僅僅支付了1081萬的賠償金,但這對于之后的利潤,實在微不足道。
另外,加多寶與王老吉分道揚鑣時,強大的地網軍團被加多寶牢牢掌控著。“槍桿子里出政權”這句話同樣適用于涼茶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