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想過,當你老了,你的老年生活會如何度過?居家養老,由孩子或者保姆照顧;公立養老院養老,住得起但條件可能不太好;私立養老院,環境不錯但貴得有點嚇人。我們先來看看殘酷的養老現狀:
養兒防老就是個笑話
俗話說“養兒防老”,然而80后、90后在本該“三十而立”的年紀,對贍養父母卻倍感壓力。據調查,九成80后確定自己無法贍養父母,其中有一半以上的80后還需要父母進行資助。當年都言“養老防兒”是笑談,而如今孰料一語成讖?,F如今,“啃老”已經成了極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很多年輕人就像螞蟻一樣,將父母的資產一點點搬空。
房價的上漲,迫使現在的80,90后都是拿父母多年積攢的養老錢買房。連還房貸都費力,又拿什么給父母養老?
有種養老叫不愿拖累子女
有一種養老:叫不想拖累子女!北京青年報的報道,溫州有位老人叫戴金秀,70歲,育有二子一女,都有工作有家庭,當老人被查出是肺癌晚期時,為了拖累子女,選擇了自殺這種極端方式,她認為,這是她能為孩子做的最后一件事。她不想家中所剩無幾的錢,花在自己這個“廢人”身上。
有這種想法的老人很普遍,廣西一重病老人擔心家里沒錢治病,為不連累兒子,在救護車上咬舌自盡!
老人年輕時,供孩子上學、娶媳婦、看孩子,一旦完成人生任務,喪失勞動能力,無論是物質或情感上,得到的反饋卻少得可憐。再加上重大疾病的困擾,在無奈之下卻選擇了結束生命,為的就是不拖累子女。
空巢老人養老
如果你只是給父母打個電話問候一下,那么父母給你傳遞的基本上都是“挺好的”三個字的謊言,如果你還不了解自己父母養老現狀和心理,我勸你好好看看一本關于老年生存報告的書《老年悲歌》,這本書寫出了你老父老母的生存困境。
一個風燭殘年的獨居老人,由于體力不支不能下樓購買食品,不得已只好將每天三餐減為一餐,生命只能是茍延殘喘。
還有一個夏大爺,老伴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去世,唯一的女兒又遠在上海。他于是便開始了“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孤寂日子。有一天暈倒在地上,他想站起來,但就是怎么也掙扎不起來,也喊不出來,他心里很明白或者奇跡出現才能活下去,就是上海的女兒這時碰巧回來,就有救了,否則只有等待死亡。
也許是心靈感應,兩天后奇跡還真發生了,女兒竟然奇跡般地回來了。幾年后女兒告訴他,她嫁給了一個德國人,他不能去干涉女兒的婚姻,這意味著什么,夏大爺心里很明白類似的“奇跡”是不會發生第二次的……
說到底,養老真的還是要靠自己,靠自己硬朗的身體,靠自己內心的充盈,還要早做好養老規劃。
關于如何才能有尊嚴的養老,其實就是一句話: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兩個人在沙漠中行走,突然看到在沙灘上立了個牌子,上面寫到“拿的人會后悔!不拿的人也會后悔!”其中一個人想,走在沙漠中已經夠累了,行李也很重,拿了還增加重量,索性就不拿,繼續往前行。另一個人看到不拿會后悔,就拿了一小把放在行囊里。
好不容易到了城鎮,兩個人開始整理行李,抓了把沙放在行囊里的那個人,就把沙倒出來,發現是金沙,于是非常后悔,早知道多抓幾把,再苦再累也要把行李箱塞滿,那以后的生活就后顧無憂了!另一個人更是后悔不已—我還得努力工作好幾年,才能賺到那把金沙”。
養老時,做了養老準備的人后悔,當初沒準備多一些;而沒做準備的人后悔也來不及了,甚至陷入絕望。
其實,養老如同爬山,如果我們選擇在20歲爬60歲的山,這個坡度我們走路就可以過去,我們需要的只是時間而已;如果到55歲,甚至到60歲的時候再考慮爬60歲的山,這時我們需要扶梯才能上山,甚至還需要專業的登山工具;等到60歲以后,就不需要再爬了,所以養老規劃越早到最后越輕松。
相對于其他方式,商業保險養老有著無可取代的好處。活得越久,領得越多,生活品質還有保障,讓人完全不必擔心老無所依和拖累子女的問題!
年輕的時候就要做好準備。每個月哪怕存100元,200元、300元;一些不必要的開支和應酬,我們省下來,放到養老的儲備里面;然后1年、5年、30年日積月累下來,也會變成一筆財富。所以,如果你今天感覺有壓力,你更應該為未來去做好準備,養老就是存儲今天的財富,應對未來30年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