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因為物質而選擇男人是可惜和浪費,她們放棄了追尋自己是誰的機會,吃苦趁年輕才能挖掘身體里的寶藏,老了面臨險境后悔晚矣!不要選“容易的路”,那其實是最艱難的,未經世故的女人習于順境,易苛以待人,而飽經世故的女人深喑暗境,反而寬以待人。我們不要取悅他人,我們要取悅自己。沒有人比做自己更重要,人不能影響其他人,要思考事物本身。閱讀是最低成本的投資方式,我從來沒有想到五年級時第一次讀《簡愛》后,這本書將對我以后的人生產生如此深刻的影響,讀書不會立馬得到效益,但它無聲無息,潛移默化融入你的思想,融入你的血液。無論是《綠山墻的安妮》還是《簡愛》,我從中深知讀書的重要性,也知道世界上有那么多人努力地去改變自己的命運,以及刻在我骨子里的對平等自由的追尋都可以追溯到我的童年時期,我的愛情觀也是被《簡愛》影響的,所以當你讀了幾本書,受到了教育,你就開始了新一階段的旅程。物質基礎決定心智的自由,心智的自由決定詩歌的誕生。一個女人如果要寫小說,那么她必須要擁有兩樣東西,一樣是金錢,另一樣是一件自己的房間。寒門難出狀元,貧窮的確會限制自己的想象力,馬云為什么會如此膽大地做出那么多開創性的決定,就是因為他有錢,錢給讓人安全感,他可以得到我們羨慕的資源,他也不用為生活中的雞毛小事而煩心,憂慮。所以無論通過什么方式,去旅行,去閑著,去思考世界的過去和未來,去看書做夢,去街角閑逛,讓思緒的釣線深深沉入街流之中。伍爾夫在書中客觀描寫了女性和男性的關系和角色,在過去的時代,一個性別享受著安慰與繁榮,另一個性別卻遭受著貧困和動蕩,男性們強調女性的劣等,心里不是想的女性的劣等,而是自身的優越感。在父權,男權社會里,女性沒有教育,自由選擇婚姻的權利,沒有競選投票的權利,無數的女性世世代代被困在家庭里,女性只存在男性小說創造的小說里,她們被關在屋里隨便毆打,女性的形象完全取決于男性,社會始終是男性的,政權始終掌握在男人手里。在以往的時代里,人們不鼓勵女性成為藝術家。相反,她會遭到斥責,侮辱,說教和勸誡,當女性作家把憤怒,仇恨等自己的主觀情緒融入小說中,那么小說就失去了它的真實性,這就是在近代時期很難再出現像莎士比亞和托爾斯泰那樣寫出偉大的詩和小說。大師之作從來不是獨自誕生,獨立存在的,它們是漫長歲月的共同思考的產物,是群眾的思想,它有一個聲音,背后訴說著萬千大眾的群體體驗,希望越來越多的女性為自己應享受的權利不斷發聲,永遠奮斗。當然這本書特別喜歡伍爾夫提到的偉大的心靈是雌雄同體的,詩歌的誕生需要母親,也需要父親。任何藝術的創作都需要大腦中的男性和女性達成某種合作,只有這樣才能得到人們的共鳴,才更有穿透力,參透永恒的真諦。男性和女性各司其職才能更好地生活在這個世界。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