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國60歲以上的老齡人口已達2.5億,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提出多項舉措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優化養老服務供給。
我國的養老服務有著許多的“堵點”,如何疏通這些“痛點”,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難題。養老市場供給不足是首要問題,針對養老行業需對癥下藥,給人給錢給機制?,F在亟需增加多層次的有效供給,而首先需要向市場借力,激發市場活力。再者持續完善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增量提質,滿足多元化養老需求。
養老服務如何補短板?有專家表示:現在形成了廣泛的共識,養老主要以家庭為基礎,以社區為中心。財政要為養老服務托底,保障社會養老基本服務,還要鼓勵養老合作社、養老社區、養老機構多種養老方式發展,鼓勵公眾加入養老服務義工隊伍,形成高端與大眾消費全覆蓋的多元化養老服務體系,使老年人都能獲得滿意的養老服務。在迎接老齡化挑戰中,個人、社會、政府要各有分工、齊頭并進;關于養老的思考和準備,青年人和中年人也要考慮,要在職場活躍的人生階段,對自己的老年生活有所思考和規劃。
養老也不只是老年人的事情,養老變成了一個全民關注的事情,智慧養老體系也在逐漸成熟化,開始走進尋常百姓家中。2012年,全國老齡協會提出“智能化養老”的理念。2015年,明確提出要“促進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2017年,多個部門印發《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計劃在5年內建設500個智慧健康養老示范社區,意味著智慧養老駛入發展快車道。
(社村通智慧養老平臺功能示例圖)
智慧養老服務系統整體來說是運用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物聯網、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技術、智能呼叫、云技術、GPS定位技術等),創建 “系統+服務+老人+終端”的智慧養老服務模式,并且涵蓋了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日間照料等多種養老形式。通過跨終端的數據互聯及同步,連通各部門及角色,形成一個完整的智慧管理閉環,實現老人與子女、服務機構、醫護人員的信息交互,對老人的身體狀態,安全情況和日常活動進行有效監控,及時滿足老人在生活、健康、安全、娛樂等各方面的需求。
(社村通智慧養老平臺居家養老功能示例圖)
居家養老已是世界公認的理想養老模式。智慧養老體系的居家養老服務是以家庭為核心,以社區為依托,老齡人群為服務對象,企事業服務機構為網點,信息化平臺為支撐,以專業化服務為主要服務形式,積極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廣泛動員社會力量,充分利用社區資源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醫療護理和文化娛樂、精神慰藉等方面服務的一種社會化養老服務形式。
(社村通智慧養老平臺居家養老運營管理示例圖)
居家養老系統以信息化系統為重要支撐載體,居家養老運用管理后臺由運營管理系統、服務中心、服務商子系統、志愿者子系統、老人/子女自助中心、家庭醫生健康管理中心、政府監管子系統多個子系統組成。居家養老服務平臺由多個子系統組成,分別是項目運營商管理系統、通信運營商管理子系統、呼叫中心系統、社區服務中心系統、服務商子系統、志愿者子系統、政府監控子系統、遠程健康檢測子系統、居家安防子系統、用戶及親屬自助平臺、 APP手機客戶端。
智慧養老平臺中的機構養老系統適用于養老機構、養老院、敬老院、養老福利院、老年公寓等養老服務機構。系統涵蓋接待管理、老人管理、服務管理、人事管理、床位管理、費用管理、庫存管理、評估管理、統計分析、系統管理等功能模塊,涉及從接待到退房的所有流程。通過明確部門職能,精簡業務流程,優化服務項目,科學規范管理,提高養老機構業務處理效率和管理效率,減少資源浪費,提升核心競爭力。
(社村通智慧養老平臺居家養老功能示例圖)
機構養老運營管理后臺設有養老院系統、養老院集團管理系統、醫生工作站、護士工作站、技師工作站、藥師工作站多個子系統,其中還帶有護工APP、醫生APP、護士APP、技師APP等多個移動端。機構養老系統功能全面,簡單易用;管理流程規范完善,從始至終,環環相扣;支持連鎖化管理的養老機構。
智慧養老平臺功能全面,操作簡單,界面友好;擁有良好的硬件接入能力;可進行大數據統計分析;采用先進的呼叫中心技術;具有穩定性、開放性和擴展性。發展智慧養老平臺對養老資源進行有機的整合,打造一站式的養老服務,為老人制定個性化的養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