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基層涌現出多種互助養老形式,一定程度上是農村正式養老服務體系缺位情況下的策略應對,是城市養老服務體系的有益補充。針對這一現象,本文致力于回答如下問題:國內外有哪些互助養老模式類型,分別有什么特征和經驗?這些模式有何異同,有何社會基礎和成長脈絡?發展中面臨哪些問題?如何進一步提高?
第一,村委主辦,政府支持,社會參與。由村委組織主辦和發起,各級政府從政策規劃、基礎設施、資金、管理培訓等方面給予扶持指導,社會廣泛參與,是農村互助養老模式的共同特征。在肥鄉互助幸福院的建設期,縣財政會給予一次性配套資金2.5萬元,以配置臥具、炊具等生活必需品,平時給予運行補助,標準為每20人每年給予5000元補助,每超10人加1000元。2011年,肥鄉縣將互助幸福院建設納入“十二五”和新農村建設配套設施規劃,省政府出臺了指導性意見。社會參與主要表現為,村民、志愿者和外出經商務工人士主動提供經濟和服務支持。
第二,低成本、小福利和基本公共物品的集體供給。老人自帶米、面、油,村集體統一提供鹽、醬油和醋等生活用品。鹽、醬油和醋、水電暖、文體等生活用品和設施成本并不高,卻構成了實在的集體福利。前屯村幸福院公共物品的集體供給還體現在場地上,即幸福院由閑置校舍改造而成。這種小福利乃至微福利式的公共供給保證了較低的成本投入,緩解了個人和政府的支付壓力。
第三,兼有居家、社區和機構養老的生活方式。 “離家不離村,離親不離情。養老在鄉村,享樂家門口”,這是媒體對肥鄉模式的宣傳,形象展現了肥鄉互助養老的居家和社區生活特征,既保留了鄉土味道,又凝聚了村莊情誼。經濟來源靠自己或子女,“老人可以自己做飯,兒女們可以送飯、送菜,幫助老人洗衣服”,是居家養老的內容。“可以玩牌、扭秧歌”,“老人們都能說到一塊兒,不寂寞”,是社區養老的優點。而集中居住、集體生活又有機構養老的痕跡。同時,農村互助養老是社區建設的重要領域,創新性地組織化了村莊,凝聚了社區情誼。
第四,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抱團互助。幸福院制定了衛生、安全、互助等相關管理制度,規范了日常運行及老年人的行為。院長由入住老人民主推選產生,幸福院同時開辟小菜園自供新鮮蔬菜。為有效化解集體生活中的矛盾,選擇積極性高、協調能力強的人進行管理也是肥鄉模式的成功經驗。從管理到服務,均充分滿足了“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需求。幸福院不配備專門服務人員,而由入院老人互助提供做飯、照料等服務,體現了抱團互助的特色。具體的形式是,身體好的照顧身體差的,年輕的照顧年老的,經濟好的支持經濟差的。老人身體意外時,日常生活由同伴自發照顧,遇緊急情況彼此照應是他們風險應對的合作策略。“肥鄉模式”示范作用巨大,代表性強,后來在農村遍地開花的“××模式”大多以其為范本。
但是互助養老必須面對現實的問題,盡管互助養老在緩解養老壓力方面形式新穎,成效顯著,仍面臨許多現實困境。
(一)臉面觀與入住機構間的沖突
在肥鄉前屯村幸福院建成初期,“沒人住”是困擾創始人的主要難題。這與我國傳統的孝道文化有關,入住幸福院被普遍視為家庭養老的失敗。進養老院影響老人及子女臉面的觀念在城鄉中國具有普遍意義,成為互助養老院成立推廣的重要障礙,相信在強勁現實需求面前,人們將與時俱進,改變觀念。
(二)政府介入所引發的角色定位紛爭
政府在互助養老領域的介入容易引發有關政府角色職能的爭議。首先,如何確保政府予以政策引導、財政支持的同時,保持互助養老的自治性質,使其免受行政介入的負面影響?其次,如何平衡鼓勵互助養老與兜底養老責任間的關系?德國“多代屋”項目盡管效果不錯,仍招致是政府從社會照料服務部門撤離后“遮羞布”的批評,可見,民眾在養老照料服務的政府責任上有更多期待。上述問題與爭議有待理清。
(三)服務有限與需求巨大的關系緊張
服務有限與需求巨大的關系緊張有四方面的具體表現:一是床位少,服務接納能力有限,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孤寡空巢老人需求。二是服務內容與項目不全面,在醫療護理與其他養老服務提供上嚴重不足。三是在互助養老機構中,專業老年社會工作缺位,缺乏對入住老人適應過程、精神和集體生活方面專業的指導。四是選擇性限制入住對象。以前屯村為例,入住互助養老院需同時滿足如下條件:70歲以上;身體健康且生活能夠自理;本人愿意,兒女申請;五保戶、特困戶還需經村“兩委”研究決定。低齡老人、需護理的“殘病”老人都被排除。
(四)缺乏長效穩定的資金注入
以河北互助養老幸福院為例,主要資金來源包括:村集體投入、有限的政府運行補貼、捐助等社會投入。[16]在政策扶持上,國家層面的支持政策尚未出臺,省市財政僅起到輔助作用,且各地做法不一,亟需形成穩定的財政供給渠道。而村集體與捐贈投入在中國也具有明顯的地域差異和不穩定性,資金鏈存在斷裂風險。與德國“多代屋”每年4萬歐元的運行資助相比,肥鄉模式按人頭計的運行補貼(滿20人5000元)加上后來的一次性縣財政配套建設資助(2.5萬)仍略顯單薄。相關調研表明,“缺少資金”是今后幸福院運行的最主要困難。
怎樣能積極享老,并且讓子女放心,老人還能夠安度金色晚年生活,有沒有這樣一個養老或享老的去處呢?
省發改委立項批復重點養老項目,養生窯洞天然溫泉,坐擁三千畝翠綠山林,暢游千年連昌財運河,樂享漢唐文化勝景。
中國漢山(洛陽)老干部安養基地的建立,成就了平凡的老人享受非凡的晚年生活!在宜陽的長壽之鄉——三鄉鎮,中國漢山(洛陽)老干部安養基地響應國家政策,在政府大力度支持下將于2016年開園,園區內依照老年人習慣建筑了不同的住宿區和娛樂區,依山面水,歷史悠久,是一個養生享老的好地方;那么有人該問這么好的地方一定很貴吧,不是,中國漢山(洛陽)老干部安養基地針對不同的老年群體做出了不同的養老標準,5萬起輕松養老,20萬可免費養老!積極養老,享老養生的晚年生活不再“一票難求”!
中國漢山(洛陽)老干部安養基地由友松老年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建設,2013年被省發改委列入河南省第一批A類重點建設項目。項目總用地面積近1100畝,其中一期近800畝為溫泉窯洞、生態種植、生活配套、綜合服務的商業經營用地。
項目投資6.8億元,建設期三年。項目建成后將成為河南省最大的綜合性養老服務基地、 河南省高端養老服務樣板基地、河南省養老人才培訓基地、全國綠色藥材示范基地、全國高端養老服務示范基地、全國老年文化交流基地、全國忠孝文化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