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編劇六六近日在微博上稱,她參觀養老社區后,想推薦父親去住養老公寓,被父親堅決拒絕,“那傷感好像我遺棄他了一樣”。這條微博引發網友對讓長輩住養老院是孝還是不孝的爭論。筆者調查發現,自愿住養老院的老人越來越多起來。
她說是晚輩更放不下思想包袱
名人家庭的養老問題似乎總是更容易成為話題。此前,當紅明星吳秀波因為讓母親住養老院,一度被指“不孝”。其實,他母親當時在養老公寓已住4年多,她沒覺得兒子不孝,自己住得挺舒服。
對于如今網友再度“論戰”,家在湖南長沙市瀏城橋建設銀行宿舍的易新江說,其實不全是老人觀念守舊,反而是晚輩更擔心被別人當成不孝子女。她有7個子女,6個在長沙,但她和88歲的老伴沒和子女同住。不想給子女添負擔,她和老伴物色了一家靠郊區的養老山莊。“起初他們(子女)也不愿意,跟著去考察了一番就答應了。”易新江笑著說,現在兒子每次去看望她,還順帶從山莊捎一桶山泉水回去。
他說子女一番心意我誤會了
已在河北邢臺邢醫休養院住了兩年多的楊喜成(化名)今年78歲,他當初曾對子女的建議大發雷霆:“送我去養老院?送去等死吧!”
2012年9月,楊喜成突然犯病,他強撐著爬到沙發邊,撥打了120,又把門打開。等他被搶救蘇醒后,兒子還在從合肥趕來的火車上。53歲的兒子請了一個月假來照顧,父子倆在病房里第一次平心靜氣交流了養老的問題。楊喜成吐露了自己的顧慮,怕養老金不夠用,怕養老院條件差,怕子女不去看他,“最主要的還是受不了別人說閑話”。他所在的邢臺濱河小區,住養老院的確實沒幾個。
楊喜成康復后,兒子和女兒在半個月里跑了7家養老院,記下每家的收費、伙食、房間大小、護工數量等細節,讓楊喜成一一過目,最后由他選定了醫療條件較好的邢醫休養院,女兒還陪他去試住了幾天,幫他牽線搭橋認識了好幾位同樣愛好書法的老人。兩年來,子女也沒有“食言”,女兒每半個月來探望一次,兒子兩個月回來一次,有時還接他回原來的小區住幾天。閑言碎語還是有,但楊喜成已無心辯解。
他們說自愿進養老院的更多了
云南昆明知青養老公寓負責人段玲英告訴記者,幾年前,家屬帶老人來報名就像“搞地下工作”,填信息都含糊其辭,生怕讓人知道底細。這兩年,她注意到,來入住的老人不少都是自己來,兒女反而隨后才來考察。據她的統計,該養老公寓500多位老人中,自愿入住的占80%以上。其中,因為在家無人照顧、不想給子女添負擔的各約20%,約25%是因疾病想要專職照護,“其余的可以說是單純為了養老,比如想和更多同齡人交流,可以在這上老年大學等”。
2014年,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曾隨機對400位住養老院的老人調查發現,87.8%的受訪者是自愿去養老院,純粹被子女送去的僅占2.5%,無依靠、不得不去的占9.2%,其他原因為0.5%。河南鄭州頤和養老院院長王玲說,隨著獨生子女一代的贍養負擔加重,自愿入住養老院的老人還會更多。
(來源:大河健康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