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vian2歲的時候,不知道從哪天開始變成了「定時炸彈」。
有天早上,她非要自己穿衣服,可試了半天穿不上,我想幫忙,她就大喊不。
在和衣服長時間“較量”后,女兒放棄了,然后開始氣的扔衣服,說“不要你了”。
這樣的情況還發生在各種場景中:
電梯必須是她按的,不然就跺腳大哭
家里的燈必須是她開,誰開就關掉她重開一遍
......
作為老母親的我在想難道女兒進入傳說中的“Terrible Two(可怕的2歲)”,開始了“第一反抗期”嗎?
2歲寶寶“叛逆期”
會有哪些表現?
不單是小薇,相信很多爸媽會發現,孩子在2歲前后有了明顯的變化:
2歲前孩子像個小綿羊,爸媽說啥都聽,可2歲后卻開始和父母唱反調,說不得罵不得,一言不合就哭給你看,簡直像個“小惡魔”。
從兒童心理發展學角度來說,2歲孩子開始不聽話、不服管、脾氣大其實是轉折期,這一時期為人生“第一反抗期”,是孩子成長的表現。
在這個階段,孩子自我意識的萌發,引出的變化,開始了與大人們的各種沖突。
具體會有下面幾種表現:
你會發現,和孩子每天的對話,幾乎都是以“不”告終的:
“要吃飯嗎?”“不要”
“來穿衣服了”“不要”
“要準備睡覺了哦”“不要”
......
這是因為2歲開始寶寶自我意識萌發,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想表達自己的意愿,而說“不”能選擇或是接受大人的要求,就變成了他們的口頭禪。
就像渴望自己穿衣服的Vivian,最后穿不好會對衣服發脾氣,有的孩子想學大人用筷子吃飯,夾不起來而弄的滿桌都是......這些都是孩子想要表現獨立的方式。
2歲的孩子,為了證明自己是個“小大人”,試圖獨立完成某些事情,但無奈身體發育跟不上大腦的想法,就會出現想做卻做不好,于是開始大發脾氣。
凳子一定要坐最小的那張,燈必須是我開的,電梯按鍵必須是我按的......孩子開始有自己的“規則”,被打破就會立刻去糾正或者大哭大鬧。
這個時候孩子具有一定的觀察能力和認知能力,他們會建立自己的秩序,以及嚴苛的要求,所以如果秩序被打破就會出現情緒失控而發怒。
孩子變得不愿意和別人分享,認為“所有的東西都是我的”,可能出現和小朋友搶玩具,偶爾還有咬人、推人的情況。
大人覺得:寶寶怎么變“自私”了?
但實際上是孩子自我意識發展上,開始有了物權概念,所以出現不管是誰,侵犯了他們的東西,孩子就會拒絕、發怒、情緒失控。
明明每天和你對著干的孩子,在你出門的時候又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淚,他們會搞各種“破壞”吸引大人的注意,2歲的孩子渴望獨立,但又很依賴父母。
寶寶真正的內心世界,想告訴爸媽們:我想探索世界,但我怕你們不愛我了。
常常有家長抱怨,這個階段孩子最難帶,并歸結于“叛逆”,但其實2歲是孩子認知能力和自我意識形成的關鍵期,更需要我們的理解和支持。
家長應該正視孩子的變化去引導孩子,這也是親子共同成長的好機會。
面對孩子的“叛逆期”
父母該怎么做?
1. 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
哭鬧表達需求,是寶寶最原始的本能,2歲是語言發展的黃金期,應該讓孩子學會用語言表達,而不是哭鬧。
日常和孩子的互動中,多給孩子語言練習的機會,可以通過玩游戲、讀繪本等方式,鍛煉孩子的表達能力,除此之外家長可以試著教會孩子「情緒命名」。
Vivian大哭的時候,我和她爸都是先讓她哭完。等她情緒平靜下來后,會抱抱她,問她剛才為什么哭,如果是生氣,就告訴她“那下次生氣的時候可以說出來,會更管用”。多幾次女兒有印象了,就會說“我生氣了”。
生氣、難過、開心、興奮...在每個情景下教會孩子表達,久而久之,孩子就不會只用哭鬧來表達情緒了。
2. 給孩子選擇權
爸媽們可以改掉“命令”的口吻,試著換一種溝通方式,多給孩子做選擇題。
比如想讓孩子吃水果,可以問“寶寶想吃蘋果還是香蕉呢”?這樣孩子覺得自己被尊重、能選擇,而不是回答要或者不要,孩子也更能接受。
3.允許“自由”,但要堅持底線
父母要堅持自己的底線,讓孩子知道哭鬧不是萬能的,在不超出安全和道德范圍的情況下,允許孩子自由探索這個世界。
平時孩子想做的事情,只要在原則內,都可以讓他們去嘗試,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比如讓孩子給花澆水、收拾玩具、遞個水果等等。
但涉及到原則性問題,爸媽們一定要堅持底線,比如為了無節制的吃零食而哭鬧,就不應該妥協,讓孩子哭完情緒平靜后告訴他:哭是不能換來零食的。
幾次之后,孩子了解父母的底線,就不會再用哭鬧來要求了。
4.控制自己的情緒
很多家長從耐心到吼叫甚至是威脅,比如“再這樣媽媽不要你了”“這樣下次不帶你出來了”......結果孩子脾氣反而越來越大,哭的更兇。
父母先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不能用“暴力”解決問題,2歲的孩子并不是講大道理,或者告誡訓斥就能說通的,如果發現自己控制不住情緒時,可以試試這么做:
離開情緒現場,讓自己冷靜下來
換個角度思考,去理解孩子的行為
情緒穩定后,給孩子一個擁抱
如果已經對孩子發火,在情緒平緩后向孩子認錯,告訴孩子為什么自己會生氣,一個吻、一個擁抱讓孩子感受到愛,會更平和的解決問題。
寫在最后:
在觀察Vivian進入“第一反抗期”后,我和她爸更關注她的情緒,教她更多語言表達,慢慢地找到“和平”相處方式,有次她又和衣服“較勁”了十分鐘,我抱了抱她說:
“我們要出門玩啦,時間來不及了,我幫你套個頭,剩下你自己來可以嗎?”
“好。”
剩下的袖子幫她舉著穿過后,她為自己勝利的穿衣大聲歡呼,那一瞬間我覺得她長大了
孩子成長的每一步,都對未來至關重要,2歲其實不可怕,只是孩子長大了,咱們能做的就是給孩子更多的陪伴和關愛,哭鬧過后記得給個擁抱,引導孩子更好的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