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7年起,重疾保險規范就一直明確將原原位癌明確排除出惡性腫瘤疾病范圍。這是由于原位癌病情不重、費用不高,并不能算是重大疾病。但它也不應被忽視,如不及時早治,仍可能發展成癌癥。雖然重疾險不保,但輕癥賠付和醫療險還是可以提供足夠的保障的。
重疾險,保重疾。
癌癥屬于重疾,所以得了癌癥就能找保險公司賠錢。對嗎?
不!原位癌等6種惡性腫瘤不在重大疾病險的保障范圍之內。
怎么能這樣?這一定是保險公司的陰謀,玩文字游戲,故意不理賠,騙保民的錢。
冤枉了,還真不是。重疾險不保原位癌,完全合情合理、合法合規。
目前,將原位癌排除在重大疾病保險責任之外,是遵循中國保險業行業協會與中國醫師協會聯合宣布的《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的。
3.1.1 惡性腫瘤
指惡性細胞不受控制地進行增長和擴散,浸潤和破壞周圍正常組織,可以經血管、淋巴管和體腔擴散轉移到身體其他部位的疾病。經病理學檢查結果明確診斷,臨床診斷屬于世界衛生組織《疾病和有關健康問題地國際統計分類》(ICD-10)的惡性腫瘤范疇。
下列疾病不在保障范圍內:
(1)原位癌;
(2)相當于Binet分期方案A期程度的慢性淋巴細胞白血病;
(3)相當于Ann Arbor分期方案Ⅰ期程度的何杰金氏病;
(4)皮膚癌(不包括惡性黑色素瘤及已發生轉移的皮膚癌);
(5)TNM分期為T1N0M0期或更輕分期的前列腺癌;
(6)感染艾滋病病毒或患艾滋病期間所患惡性腫瘤。
明明也都是癌癥,為什么原位癌等6種疾病就不能保呢?
專家解釋,不受控制、浸潤和破壞、擴散轉移是惡性腫瘤的重要特征。將原位癌等疾病排除在外,主要是因為原位癌屬于癌癥初期狀態,通常不危及生命,經手術和中醫藥治療后,對身體不會造成重大損害,大部分患者治愈后可康復,相比其他惡性腫瘤疾病,治療費用也不算高。
不危及生命、費用不高,這兩點很重要,他們是劃定“重疾”邊界的首要依據。顯然,重大疾病保險產品中的癌癥不包括原位癌,是因為它還不夠?“重大”。
如上,重疾險,保重疾,“重”在兩點:
嚴重損害健康,乃至危及生命。
嚴重損害家庭經濟,平均治療花費超過10萬元。
故,重疾險的宗旨在于“保命”——有錢治病,“保家”——經濟延續,未雨綢繆,防范大病支出,將個人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為患者提供一筆大額保險金,以補償醫療開支和治療、康復期間的收入損失。
原位癌等6種疾病在兩個“重點”條件上都不滿足,所以排除在外,理所應當。不是保險業的陰謀,而是為了把保險金分配給真正需要的人、緩解其家庭疾苦所做的合理風控。
什么是原位癌?
原位癌是癌的最早期,又稱為0期癌,偶爾可自行消退。從醫學上講,“原位癌”是指局限在皮膚或粘膜內,還未通過皮膚或粘膜下面的基底膜侵犯到周圍組織的上皮惡性腫瘤。
原位癌發展成為浸潤癌(通常所說的癌癥)可能需要數年的時間,在此期間,通常不會危及生命,甚至患者沒有任何不適感覺。
所以,原位癌并不滿足“嚴重損害健康”這一點。
另外,原位癌的治療并不復雜,與一般良性腫瘤的治療差不多,經過比較小的手術治療,就很容易能獲得痊愈,故治療費用也不算高,一般也就幾千至幾萬元不等,大多數家庭都能承受。
由此,原位癌也不滿足“嚴重損害家庭經濟”這一點。
也就是說,原位癌確實算不上重大疾病,難怪國內外絕大多數重疾險條款都把它排除在保險責任之外。
原位癌的特點
發病率高。原位癌多發于口、唇、咽喉、腸、胃、肺甚至皮膚等處,女性發病率最高。其中,乳腺導管原位癌發病率高達20%。
易治愈。原位癌是惡性腫瘤的最早期,治愈率近100%。
治療費用低。例如早期宮頸癌治療費用僅需5000—30000元
不治將發展為重疾。若原位癌不及時加以治療,癌細胞突破基底膜后則發展成浸潤癌,將會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一旦發展成浸潤癌,治療費用將高達6~25萬元,甚至更高。
怎么才能保原位癌?
原位癌雖然容易治,但是發病率高,不及時治療也容易發展成浸潤癌,即使不算重疾,仍應得到我們高度的重視。可幾千幾萬也是錢,對不富裕的家庭而言,同樣有壓力。重疾險不賠,有什么別的保險產品能應對呢?
帶輕癥責任的重疾險 盡管原位癌不是重疾,但屬于輕度重癥。保險公司將這類疾病歸屬于輕癥責任,通常會附加輕癥責任或直接列入主險的保障范圍,累計給付1~3次,每次按基本保額的20~35%賠付。
部分防癌險
少數防癌險可以保原位癌,賠付額度是保額的20~50%。治療原位癌本來就花不了很多錢,這個額度足夠了。
醫療險
普通醫療險、百萬醫療險不限病種,都可以報銷原位癌住院醫療費用,不以“惡性腫瘤醫療保險金”,而以“一般醫療保險金”名義報銷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