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楊紫主演的圍繞著心理健康問題而展開的電視劇《女心理師》正在熱播。即將面臨高考的女孩尤娜是第一個案例的主人公。尤娜一出場就要自殺,平時跟同學關系不和,因為偷盜問題進過警局,為了冤枉同學不惜自傷。她的爸媽很痛苦:為什么以前那么活潑開朗的乖孩子,如今卻成了這個樣子?
在與心理咨詢師賀頓(楊紫飾)交談中,發現了尤娜在談到家庭問題時的阻抗和猶豫,于是把她的父母叫來了解情況。這一聊,尤娜“生病”的心理動機一目了然。尤娜的父母離異,但依然生活在一起,并且一直瞞著她離異的事實。尤娜無意間知道爸媽已經離婚,更讓她感到可怕的是,爸爸還要以出差的名義離開這個家。為了讓這個家繼續完整下去,尤娜才會狠心割傷自己,故意偷東西讓警察把自己抓進警局。
尤娜的“生病”,映射出的是這個家庭的病。讓我想起了我的那些求助者孩子們。從他們的身上,我多多少少都看到了“尤娜”的影子,她們在用自己的方式,傷害自己的方式,來呼喚爸媽的愛,呼喚這個家庭的完整。
家庭成員功能的失調,讓孩子陷入到恐慌
中國人口學會理事吳忠觀,把家庭的功能分為幾種類型:經濟功能、生育功能、性生活功能、教育功能、撫養與贍養功能、感情交流功能和休息娛樂功能。在這七大功能當中,經濟功能、撫養功能、感情交流功能占的比重是非常大的,如果家庭成員發揮的功能失調,家庭結構就會很脆弱,一件小事就會導致嚴重的后果。
主人公尤娜有一位控制欲強的媽媽和一位懦弱的爸爸。媽媽掌控的事情越來越多,爸爸在這個家的地位越來越弱。爸爸在這個家的經濟功能和撫養功能發揮不了作用,游離在家庭的邊緣,成為了可有可無的人物。最終,夫妻兩人在一次情緒大爆發后,情感交流失敗,爸爸提出來離婚,家庭就此破裂。而這個時候,尤娜表現出要追隨爸爸的意愿,所以媽媽會有非常強烈的背叛感,覺得女兒也可能會像丈夫一樣遠離自己,從而更加猛烈地攻擊自己的丈夫以求平衡。
遺憾的是,孩子對于家庭關系總是敏感的,這種敏感讓他們產生了太多的不確定感,不確定感又會讓他們陷入到恐慌。
系統式家庭治療理論的提出者莫瑞.鮑恩認為:家庭是一個系統,家庭情感穩定需要每個成員都有自我分化的能力,每個人在系統中都有自己的位置。當父母關系發生沖突時,子女介入其中,目的是緩和父母之間的緊張狀態,使家庭系統恢復平衡。在家庭系統中,子女與父母間的關系常常以親子三角關系的面目出現,親子三角關系主要是有三種形式:跨代聯盟、親職化、代罪羔羊。
夫妻中的一方為了避免直接面對婚姻問題,轉而尋求孩子的支持,和孩子聯合起來一起攻擊另一方。
孩子在超出自身發展水平的條件下,扮演父母角色或承擔父母責任。
夫妻為了避免直接面對彼此間的沖突,把注意力轉移到子女的問題上。
劇中尤娜,在這個家庭的親子三角關系中,充當的就是代罪羔羊的角色,為了緩和父母的矛盾,她變得越來越差,父母開始把注意力關注到她身上,家庭矛盾開始緩和。還有更多的“尤娜”們,她們用別的方式來緩和父母的矛盾。有的讓身體生病,有的超出自己的能力去替父母分憂,有的幫助弱勢的一方攻擊強勢的一方,這些都讓他們背負了這個年齡不應該背負的責任,直到有一天被父母看到。
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也經常遇到與劇中雷同的場景:
“你媽媽簡直是不可理喻......”
“你爸爸什么都不管,媽媽只有依靠你了……”
“你去和你爸爸說:……”
上述種種問題顯現出的好像夫妻之間的關系是靠孩子來維系的,這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責任重大,但是這個責任他可是擔不起的,一旦孩子感受到父母之間的情感失聯,就會潛意識里想通過一些方式來粘合父母的關系,但是往往小小的他們沒有什么更好的辦法,只能”以身犯險“,在自己身上制造各種問題。
《女心理師》中,并沒有呈現出尤娜的父母在得知孩子生病的原因后是怎么做的,但是作為一名咨詢師,我完全能夠想象,尤娜的爸媽回家后會采取怎樣的行動。方法只有一個,那就是讓尤娜意識到,不管爸媽是怎樣的生活狀態,她們對尤娜的愛是永遠存在的,爸媽的矛盾交給爸媽處理。
咨詢室內,面對著那些被“三角化”的孩子父母,我也總是試圖讓家長看到她們家庭中存在的三角形,并且讓他們為自己的事情負責。而面對那些被“三角化”的孩子,我則試圖幫助他們減少對未來不確定的恐慌,并幫助他們對于父母無形伸進來的手說“不”。
一位求助者告訴我,現在的她終于可以好好生活了。一直以來,她以為在這個家庭中,媽媽是受害者,她努力學習、努力工作,就是為了有一天讓媽媽以她為榮,讓爸爸后悔拋棄了這個家。然而現在她卻不這樣認為了,因為這么多年,她突然發現,她的努力并沒有讓媽媽開心起來,反而在她攻擊爸爸的過程中,全家人都受到了傷害。她說:“我以后再也不要為了爸媽而活,他們的事情就交給他們處理,往后的每一天,日子都是我自己的。”
為這位求助者高興,她終于與爸媽劃清了界限,不再被“三角化”,開始尋找自己的人生,為了這一天,她努力了三十年。
作為一名心理咨詢師,面對著來來往往求助的家長和孩子們,我深深感受到,還有很多的“尤娜”正在被“三角化”,承擔著他們這個年齡不應該承擔的責任。真希望那些還在被“三角化”的“尤娜”們,能夠對爸媽伸來的無形的手說“不”!也希望被“三角化”孩子的爸媽們,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停止“三角化”。
在這個世界上,本來就不存在非常完美的家庭關系,每個家庭都會有自己的問題。較好的家庭狀態是:父親、母親、孩子成為一個等邊三角形的關系,父母相愛,父母又愛著孩子,孩子對父母雙方懷有幾乎相等的正面情感。
一家人,無論怎樣變化,既相互關注,又各自獨立。相互關注意味著愛,各自獨立則意味著一定的自由。這樣溫暖和諧的家庭環境,是每個家庭成員的避風港和保護地,最有利于孩子健康明媚地成長。
關于家庭三角關系的問題今天就聊到這里,大家也可以靜下心來想想,自己的家庭中這個三角是否穩定?如果是變形的,問題又在哪里呢?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心理健康教育碩士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