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豐富的旅游資源分布廣、類型多、品位高,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奇特的自然生態
貴州是云貴高原的部分,位于廣西盆地與四川盆地之間,處在長江水系與珠江水系的分水嶺地帶,我國西南腹地。面積約18萬平方公里,平均海拔約1000米。東西相距595公里,南北相距500公里,地勢東高西低。高山、山地、丘陵和盆地是主要特征,有“八山一水一分田”,“地無三尺平”之說。
由于地殼經歷了多次構造運動,造就了較為復雜的地質構造。自然形成了眾多石芽、漏斗落水洞、豎井、洼地、峰林、峰叢、天生橋、巖溶湖、瀑布、跌水等奇觀,并與地下的溶洞、暗河、暗湖、伏流等縱橫形成了一個極富地域特色的自然“巖溶博物館”和山川河流。諸如著名的黃果樹大瀑布、龍宮、織金洞、馬嶺河、小七孔和梵凈山等高品味的自然景觀和氣勢雄偉的烏江山峽。山、水、洞、林、石交相輝映,渾然一體。
二、獨特的氣候條件
貴州處在云貴高原,具有高原型亞熱帶氣候特點:
(一)溫暖濕潤,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大部地區年均溫14~16℃,最熱月均溫22~25℃以下,最冷月均溫多在5℃以上。
(二)多陰雨,日照不足。平均年降水量多在1100~1400毫米之間。大部地區雨日在160天以上,小雨多,占全年總雨日80%。因多陰雨,故有“天無三日晴”之說。一般雨后,受冷熱空氣的影響,山地間常常都會出現云霧繚繞,騰云駕霧景象,給人一種似如人間仙境而美不勝收。
(三)日照偏少。多數地區年均日照在1200~1500小時之間,日照率僅25%~30%,是國內日照較少地區之一。因此,貴州全境氣候宜人,才有“中國涼都”六盤水和“爽爽的貴陽”美譽。加上有良好的森林植被,在國家公布的84處“天然氧吧”中,貴州就占有10個席位,也被譽為“空氣罐頭”和“空調”之說。每逢夏季酷暑季節,到貴州渡假避暑成為了一種時尚。
(四)貴州水資源豐富。貴州河流分屬長江、珠江兩大流域,河網密布。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產水指數高。所形成峽谷、陡灘較多,水質清澈見底。所以人們夏季常來貴州漂流避暑。銅仁也被譽為“中國水都”,也難怪“農夫山泉”落戶銅仁。
三、厚重的歷史性和地域文化性
(一)貴州是古人類發祥地之一,有著悠久歷史。早在24萬年前,貴州就有人類棲息繁衍,遠古人類化石和遠古文化遺址在貴州均有發現。其中最重要的是:黔西觀音洞古人遺址,屬舊石器時代早期猿人。與北京周口店、山西西侯度鼎足而立。貴州先后發現有舊時器時代中期的“桐梓人”、中晚期的“水城人”和晚期的“興義人”文化遺址。這些考古挖掘,是南方早期“智人”,是南方古人類用火最早和最多的遺址。反應出南方從“古猿人”向“古人”過渡再向“新人”過渡的晚期“智人”發展歷史過程。在根據貴州威寧、赫章、畢節、平壩等地發掘出新石器時代遺址研究發現,證明了貴州新石器時代人類已由打制石器轉入磨制石器和燒制陶器階段。在貴州這片土地上開始農耕狩獵,繁洐生息。
貴州大至經歷了:
1、鱉人時代(公元前30世紀至春秋時期)鱉巴——夜郎——土家族、仡佬族等,是貴州早期人文發展的一條主線。
2、牂牁時代(春秋時期)濮越——牂牁——布依族、侗族、壯族等,是貴州早期人文發展的另一條主線。
3、郡縣時代(秦、漢、三國、兩晉、南北朝、隋時期)
4、土司時代(唐朝、宋代、元朝時期)
5、行省時代(明代至今)從明永樂十一年二月初二日(1413年3月3日貴州正式成為省一級的行政單位。從清雍正5年(公元1727年)貴州基本確立延續至今的行政區劃。
夜郎囯,是中國在西南地區由少數民族先民建立的第一個國家。夜郎國被中原政權記述的歷史,大致起于戰國,至西漢成帝和平年間,夜郎王興同脅迫周邊22邑反叛漢王朝,被漢使陳立所殺,夜郎也隨之被滅,前后約300年。夜郎古國人文歷史悠久,秦漢時期屬夜郎國治地,唐宋曾兩次置夜郎縣。這里是中國稻作、鼓樓、巫儺文化保存最完整的地區,千百年傳承的“竹崇拜”、“牛圖騰”與斗牛、斗狗等獨特民族風情,構成了內涵豐富、撲朔迷離的夜郎文化。
被稱為“中國儒學最后一個高峰”和“近代啟蒙思想先導”的王陽明,在“王學圣地”貴州修文龍場“悟道”,開一代學風,推動了中國思想界的變革
(二)貴州不僅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也是古生物的發源地之一。在貴州出土并俗稱“貴州龍”的活化石,就生活在距今2.1億年前中三疊紀。1999年7月,平壩縣城東面瓦窯坡、豬籠坡出土的距今1億8千萬年的侏羅紀恐龍化石群。
四、原始和多樣性的少數民族文化
貴州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的省份,據官方發布的消息,全省共有56個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漢族、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瑤族、壯族、畬族、毛南族、滿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等18個民族。
(一)豐富性。貴州是我國惟一在高原上沒有平原的省份,世居民族多以山地而居,每一個民族居住十分分散,自成體系,因而文化呈多元性。又因交通不便,呈封閉性。僅以苗族為例,就有三大方言區語言互不相通,還有130多個支系,支系之間過著不同的節日、服飾差異或大或小。
(二)獨特性。漢族地區民間是以儒、釋、道受主流文化影響,而大山深處的世居民族沒有受到儒、釋、道的影響。在他們長期生活中,自創圖騰崇拜、佛道巫術、祭祀樂舞的宗教活動的創世神話,謳歌祭調、謠諺傳說等。如仡佬族的“敬雀節”,他們把神鷹似為神靈,每年到二月初一都要舉行祭祀活動,這一習俗流傳了三百多年歷史。又如水族地區有一種煙盒,是用一個完整的牛睪丸制作的——把牛睪丸外皮用硝水熬制好,然后用牛睪皮包裹泥坯綁牢,將花紋外模緊緊套壓在外面,置于通風處陰干?,幾宓貐^的煙盒,還有用羊睪丸制作的。這種獨特的物質讓外界匪夷所思。也有遠古巖畫、古黔青銅器、寺廟雕刻、蠟染刺繡、雞卜星歷、地戲、陽戲、儺戲、花燈廣為流傳,歷史悠久。
(四)唯美性。少數民族最顯著的是多姿多彩的服飾文化,至今保留了歷朝歷代的服飾特征,造型藝術之多樣、裝飾手法之新穎、工藝技術之精湛、文化內涵之豐富,在世界服飾文化中實為罕見。服飾上使用圖案符號記錄著的民族歷史、圖騰崇拜、傳說故事,使服飾成為珍貴的無字典籍。在貴州境內主要以苗族服飾為代表。服飾制作是少數民族人生的最大追求,精湛的技藝是他們精神支柱。一般女孩子從五六歲開始,就由母親、外婆對其傳承刺繡、挑花、紡織和臘染等技藝。歷史上受戰亂影響,為躲避戰亂,他們將家里積蓄換成銀錠打制成飾物由家中婦女佩服帶,需遷徙時,人走則家隨。屬于他們自己的人節日,總要把最好的服裝和銀飾展現出來。有小女初嫁,父母找來最好的銀匠都會把自己保存的銀子打造成各種銀首飾,給女兒出嫁時配戴,慢慢地變成了佩戴銀飾的習俗。
(五)瀕危性。貴州民間文化的原生性也導致了它更具瀕危性。在通常情況下,文化變遷是緩慢的、漸進的;而這些原生態文化在現代社會發展的過程中,緊閉的山門忽然大開,他們走出大山,重新認識了外面的世界,外來文化象洪水一般迅猛涌入。生產生活方式極大的改變,傳統文化受到極大沖擊。年青人都涌向外面的世界,接收新文化、新思想、新的生活方式。一些民間藝術、民間工藝和自成體系的獨特文化傳承方面受到嚴重影響,有的呈跨越式消失。一些以藝謀生的老藝人感到謀生艱難,且年齡偏大,年青人都到出外去了,這也使得傳統文化的瀕危性增強。
五、光榮傳統的革命老區,具有紅色性
貴州人民為中國解放事業作出過突出貢獻。在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中,紅軍長征經過貴州,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成為中國革命歷史的重要轉折,奠定了中國革命勝利的基礎。以毛澤東主席為代表的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長征中,在貴州征戰最多、路程最長、停留時間最長、最奇故事最多、留下足跡最多的的省份。紅軍足跡遍布88個縣(市、區)中的68個。強渡烏江、四渡赤水、遵義戰役在軍事史上有著濃重一筆。紅色旅游也在悄然興起。
隨著貴州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特別是貴州大交通的高速發展,航空、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的相繼建成,打開了通與外界的通道?!翱h縣”通高速,鄉鄉通油,“村村通”、“組組通”戰略的實施,以及對各景區、景點的投入和開發力度加大,使來貴州旅游選擇性增多,呈現“井噴”式增長。大交通為貴州旅游資源增添了活力。
貴州為了做強做大旅游產業,于2016年開展了一次旅游資源大普查,在普查中新發現旅游資源82679處,數量之大。其中尚未規劃、開發旅游資源單體共51626處,占資源總數的62.44%,貴州旅游業發展后勁十足。因此,后發優勢十分明顯。
六、目前貴州旅游存在的問題
雖然貴州擁有眾多類型豐富的旅游資源,氣候條件也較好。貴州在旅游推界上做了大量工作,“多彩貴州”呈現在了世人面前。但是,從旅游業發展的現狀來看,貴州卻還不是一個旅游業發展的大省。
(一)旅游產業發展與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存在一定差距。與同屬西部地區的鄰省四川、云南、廣西相比,旅游發展程度也相對較低,知名度還不是很高高。
(二)缺乏深層次的文化內涵性。古樸濃郁的民族風情,舒適宜人的氣候條件以及悠遠豐富的歷史文化,代表著貴州得天獨厚的旅游資源。但是,深層次的資源性文化內函沒有很好地挖。旅游整體形象不突出,沒有展現出自身的特色,還沒沒有形成強大的品牌和品牌效應。
(三)旅游產業信息化、電子商務服務平臺和統一的旅游資源信息服務滯后。一是能夠提供給旅游批發商和游人的電子服務設施和信息不足;二是沒有系統的旅游服務中心等基礎設施和宣傳貴州形象、產品促銷的資料和平臺;三是缺乏可向游人供導游的相關信息(包括網絡信息),旅游業信息化基礎設施;四是對典型的歷史遺產、優美的自然風光、獨特的民族文化、宗教和民族生活方式沒有一個較為系統、完整全面的展示平臺,缺乏對游客的吸引力。
(四)、旅游資源整合尚未完成,旅游業宣傳、目的地營銷等方面與建設旅游大省還有一定的差距,使得貴州旅游的產業性還沒完全顯現出來,還沒有真正成為支柱產業,對相關產業的帶動作用還很小。發展旅游業的動力不足,附加值不高,景區、景點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很多旅游景區配套基礎設施不夠完善。從目前貴州旅游方式上看,自駕游占到60一70%。造成一些景區景點停車難的問題。
(五)貴州旅游景點的文化內涵不足。在民族傳統文化的開發、保護和傳承方面缺乏系統性。
(六)從吃、住、行、游、娛、購六要素來看,與旅游者的需求有較大差距,基礎設施建設不完善,住宿條件差,星級賓館及床位數量嚴重不足,服務質量不高;通往景區交通狀況有待改善,許多旅游景區的可到達性較差;環保衛生設施和安全設施也急需加強。
七、對貴州旅游資源的幾點思考
(一)、繼續抓住歷史機遇,加快旅游產業發展。這幾年,中央對貴州的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較大,要繼續抓住非常難得的歷史性機遇,加快貴州旅游產業調整和規劃,在旅游產業的廣度和深度上多做文章。
(二)充分發揮大數據在全域旅游產業融合中的積極作用,搭建一個智慧旅游“一站式”服務平臺。一方面可以幫助各級政府更好地了解旅游產業的發展情況,清楚游客的真正需求什么,能夠更及時、準確地把握旅游市場的變化,為貴州提高旅游發展質量,優化消費結構、產品結構、要素結構,持續提升旅游服務標準化水平。為發揮大數據與山地旅游業融合發展,打造滿意旅游品牌,打造高效旅游、綠色旅游、滿意旅游和精準旅游提供更多數據支持。二方面是深化大數據在旅游領域的能力建設,構建全域旅游大數據綜合分析管理體系,為加快形成智慧旅游景區指導性規范提供支撐,使全域旅游資源全覆蓋,信息暢通,讓游客隨時了解和掌握旅游資源狀況。三是積極與國內旅游資源平臺聯合,提升貴州旅游營銷策略和熱度。
(三)、加大對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力度。特別是旅游區配套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除了旅游廁所、住宿、餐飲外,加大對停車場等設施的配套設施的投入。一是努力提升改造通向景區景點道路,為游客提供安全暢通的交通環境。二是要從根本解決景區“停車難”問題。三是創造方便舒適、安全衛生的環境,樹立貴州旅游的良好形象,吸引更多的客人,讓游客慕名而來,盡興而歸。
(四)、建立建全旅游行業自律,增強整體意識,規范服務,提高旅游行業的服務質量。旅游業是綜合性的“行業窗口”,是集“吃、住、行、娛、游、購”為一體的行業。即使的硬件上去了,卻沒有規范的服務,給來客留下遺憾。服務質量和水平,往往能代表一個地方、一個景區景點的形象,也能夠體現一個地方綜合能力。
(五)、對旅游資源的開發必須堅持合理性,避免同質化和過度商業化。貴州旅游資源相當豐富,在不斷開發新的旅游景點的同時,必須要注意保護旅游資源,合理開發,永續利用,避免同質化和過度商業化。同時,不能為了眼前利益斷子孫路,而應把眼光看遠些,要有長遠意識,要把青山、綠水、藍天留給子孫后代,把凝結在旅游資源中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留給子孫后代,源遠流長,發揚光大。讓子孫后代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將自然資源發揮得淋漓盡致,把我們的旅游業搞得更好,經濟更發展。
(六)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力,進一步創新旅游產業開發的投融資機制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運作的原則,實施多元化發展戰略,創新改革旅游投融資體制,多渠道籌集旅游開發資金的路子。把招商引資與旅游制度創新緊密結合,掌握投資主體的利益關注點,在政策許可的范圍內,通過制度創新,機制創新,優惠建設,讓利經營等,吸引更多投資者開發貴州旅游資源,做強做大“無煙”產業。
參考資料:
貴州歷史文化資源.貴州省地方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