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國與國之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越南作為同樣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同盟國,理應和中國團結起來、友好相處。但未曾想到,越南卻對中國倒戈相向,視中國為眼中釘,大肆侵犯我國西南邊境地區。面對越南對我國領土的大肆侵擾,我國立刻展開對越自衛反擊戰,不到一個月就奪回被越南搶占的個別領土。
對越自衛反擊戰
然而,就在這短短一個月的對越自衛反擊戰里,卻爆發了許許多多轟轟烈烈的戰役。其中,諒山戰役尤為慘烈,令許多越南老兵都記憶猶新,據說,諒山城區直接被轟平,天上像是在下炮彈雨。
那么,越南為什么要入侵我國邊境?涼山戰役是怎么一回事?為什么會落得如此慘烈的戰局?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我軍炮火蓄勢待發
越南為何侵犯我國?
上個世紀七十年代,世界的政治格局和國際聯盟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隨著美蘇爭霸的不斷白熱化,美蘇兩國之間的爭鋒也逐漸表現在越南這塊土地上-一方面,美軍的對越戰爭進入拉鋸戰階段,隨著軍費國防開支的負擔加重,拖緩了美國的國內經濟。
美蘇爭霸
因此美軍在越南的進攻逐漸陷入泥潭之中,不得不撤軍越南。另一方面,蘇聯也展開對于美國的全方位戰略壓制,美蘇爭端愈發尖銳。與此同時,蘇聯對于中國內政的不健康干涉和企圖推進中國南北分裂的野心,也使得中蘇關系不斷惡化。隨著中蘇兩國的利益發生沖突,中蘇常年累積的矛盾也終于爆發,這導致中蘇關系進入交惡階段。
而這時的越南,剛剛從美國的魔爪之中解脫出來,內部矛盾也得以解決。在終于擺脫內憂外患的情況下,越南眼見同為社會主義陣營的兩位老大哥爭得面紅耳赤,一時間陷入迷茫。
中蘇交惡期間國內出現的反蘇游行運動
彼時,與蘇聯交惡的中國正在國際局勢之中正面臨被政治孤立、經濟封鎖的艱難境地,為了能夠打破中國在國際局勢之中的僵局。而中國“破冰”局面的突破口,正是美國。
不過,所謂“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作為蘇聯死對頭的美國,自然也十分樂于接受中國拋出的橄欖枝,與中國開始建立穩固的合作關系,我國得以借助美國抵抗蘇聯對于中國國內的封鎖排擠,而美國也得以借中國之手與蘇聯抗衡,何樂而不為?
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
對此局面,蘇聯便借機拉攏剛與美國結下仇怨的越南,并向越南煽動對于與美建交的中國的敵對情緒,來限制中國的發展。在蘇聯的煽動下,越南國內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反華運動”,不再重用越南黨中的親華派,也取消黨章之中的毛澤東思想,國內民眾也瘋狂排擠華僑,影響在越華僑的正常生活。
囂張的越軍
而這樣的局面對于蘇聯來說還遠遠不夠,在蘇聯的軍備支持和暗地挑唆下,越南竟然走上了擴張道路,甚至號稱要做僅次于美蘇的“世界第三軍事強國”。籍此之下,越南開始在其北方的中越邊境大肆侵擾,并爆發多次武裝沖突。是可忍孰不可忍,越南背信棄義,忘記中國的幫助也就作罷,但領土是國家的底線,絕不容得他人侵犯。于是,對越反擊戰一觸即發。
諒山戰役
諒山,位于越南與廣西交界邊境處,地理位置極為特殊。直面中國廣西北部,同時,在其北部地勢崎嶇險峻、叢林密布;在其南部,稻田縱橫,水網密布,地勢平坦一望無垠,此地地形使得諒山易守難攻,十分兇險。
挺進諒山
與此同時,在諒山之中,公路鐵路南北貫通,北可達中越邊境,南則直通河內首都;諒山市區也被高山環抱,周圍地勢極其險峻。所以,諒山不僅是一道攔在河內門前的天然屏障,更是其北部地區的交通樞紐。因此,諒山對于戰役來說有著至關重要的戰略地位,也是我們在對越自衛反擊戰之中的重要攻略戰地:守住諒山,則可擋兵來,拿下諒山,則可直接一馬平川橫掃至河內首都。
解放軍戰士
自對越自衛反擊戰開戰以來,解放軍戰士經過接連不斷的艱辛戰斗終于威逼諒山,將諒山包圍在重重兵力之下。此時此刻,越軍在北的兵力全部藏匿于諒山周圍易守難攻的險峻地勢之中,憑借著對于周遭地形的熟悉對我軍展開游擊防御突襲,以高打低的炮彈襲擊阻礙我軍的前進。
我軍戰士商議戰術
但是,在面對作戰經驗豐富的解放軍,越兵還是略遜一籌,只注重于消極防守,而忽略了突破重圍,沒有及時調整戰術實施反撲,無疑于慢性死亡。我軍則很快抓到了越軍的戰術漏洞,采用機械化部隊打破僵局并立即補上步兵的穿插打法,突破了越軍的防守體系。
我軍一經突破,就猶如洪水之勢勢不可擋,原先孤立奮戰的各個越軍支撐點在我軍的穿插之下也無法做到互相支援,只好孤軍奮戰,最終在我軍的穿插分割之下逐一被剿滅攻破,我軍即刻以壓境之勢橫掃諒山。
炮彈雨
越南軍隊
在破解了諒山的外圍防守之后,就要與諒山內部的守衛隊進行正面激戰。這支駐守在諒山的越南守衛隊并不簡單,是抗美戰爭之中的主力師,在抗美戰爭之中立下了赫赫戰功,作戰能力突出,曾獲“越南人民武裝英雄”“南方的一顆金星”等多項殊榮,被越南人民給予了很大的厚望,也是越南在此次戰爭之中最后的底牌。
而我軍也不甘示弱,主攻諒山的解放軍隊是曾參加長沙起義的陳明仁兵團和堪稱人民解放軍“外戰專家”的54軍團。在越南使用違禁彈藥的不公平競爭下,我軍決定讓越南人嘗嘗炮火的教訓。
萬炮齊發
于是,他們先以重炮集群,對越軍展開猛烈的炮火攻擊,集中了三百余門火炮對諒山越軍進行密集轟擊,在三十分鐘之內落彈幾萬發,用“萬炮齊發”將涼山市炸成一片火海。這一幕令許多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的老兵和許多越南兵至今仍記憶猶新,并形象比喻為:像是在下炮彈雨。無論越兵怎樣躲避,都無法徹底躲開炮彈的襲擊,這樣的炮火激烈程度是越軍在抗美戰爭之中都未曾見到的景象!
萬炮齊發
與此同時,在諒山附近的越軍憑借著高地優勢也對我軍展開炮火攻擊,以密集火力封鎖我軍的進攻路線。對此,我軍積極調整戰略,坦克炮兵相結合,“以炮制炮”,壓制住敵方火力,并趁機從防守力量薄弱的側翼突擊,利用炸藥包和爆破筒不斷開路,逐漸占領陣地,并趁機穿插躍進,擊潰各點越南軍隊,將越南“南方的一顆金星”這一王牌部隊也徹底打倒,越南軍力大勢已去。
對越自衛反擊戰
在對越軍“最后一擊”之后,我軍殲滅了越軍的主力部隊,迫使越軍南撤,最終成功占領諒山。回望此刻的諒山,在兩軍炮火的猛烈轟擊之下已經被夷為平地,一片廢墟瘡痍-幾乎所有的房屋建筑甚至道路等交通設施都被摧毀殆盡-這其中,有不少的道路還是中國幫忙修建的。
想當初,在中國伸出的援手之下,越南得以進入快速發展的狀態。如今,越南卻選擇與中國撕破臉面,最終落得如此下場,實在可悲可嘆。中國軍隊占領著這個越南北部的重要交通樞紐,如果繼續向南,就可以一馬平川,直達越南的首都內河。
戰后的諒山
但是念在與越南的昔日交情,中國并未痛下殺手。在攻占下諒山的第二日,中國政府便正式宣布:
'中國邊防部隊被迫自衛還擊,現已達到預期目的。自1979年3月5日起,中國邊防部隊開始全部撤回中國境內'。
結果,還未等我軍正式撤離,越南又死要面子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國軍隊沒有占領諒山,中國軍隊目前所控制的是諒山老區,并未近年來越南迅速發展起來的諒山新市區。
戰后諒山
在越南當局的“賴皮”和挑釁之下,本來準備撤離的我軍一下子被點燃了怒火,在許世友得到中央軍委的請示過后,便率領我軍以神速前進,控制了諒山的新市區。這使得越南前線作戰士兵苦不堪言,他們實在想不通為什么當局不“見好就收”,還要逞強,讓越南又多了些許不必要的犧牲。
凱旋歸來的解放軍戰士
而這次慘烈的涼山戰役,也讓越南以及其它企圖侵略中國領土的不軌國家明白到:中國絕不是好惹的角色!-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