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三國魏國魏文帝曹丕簡介

  東漢延康元年(200)十月二十八日,東漢潁川郡的繁陽亭(今河南許昌繁昌)祭壇高筑,牙旗獵獵,禁衛林立,氣氛肅穆。東漢王朝的末代皇帝獻帝劉協,強忍淚水,勉作笑容,向一代新君主俯首稱臣。在祭告天地的繚繚香煙中,一位黃袍加身、受禪稱帝的君王得意地俯視著壇下的臣民,接受他們的朝拜。這位傾祚漢室、開創新朝的中年人,就是曹魏帝國的第一代君主——曹丕。

  一、青少年時代

  曹丕,字子恒,中平四年(187)生于沛國潐郡(今安徽亳縣),是著名大政治家曹操的次子。曹丕的青少年時代,正是東漢王朝迅速走向沒落,群雄角逐,軍閥混戰的時期。曹丕4歲就開始學習騎馬射箭,自幼跟隨父親南征北戰,過著一種戎馬生活。建安二年 (197),曹操遭到張繡圍攻。曹操的勇將典韋戰死,長子曹昂和侄子曹安民均被射死,而年僅10歲的曹丕竟能乘馬逃脫,可見此時的曹丕已是一個善于騎射的英俊少年了。

  曹丕在《典論》 自敘中說,他不僅時常馳騁平原,擊獵狡獸猛禽,使弓不虛彎,而且也擅長劍術,曾拜師于河南人史阿,學得精熟。鄧展擅長搏擊,通曉五兵,能空手奪刀。曹丕曾與鄧展在酒席間以甘蔗作兵器,進行演練,數個回合中,曹丕三次擊中鄧展的胳臂。鄧展仍不服,于是重新交手,曹丕一擊正中鄧展的顙子,如果戰場搏擊,鄧展肯定斃命了,所有在場飲酒觀看的人,都為曹丕的高超武藝所驚服。

  其實,由于連年征伐的戰爭環境,使得人人都必須學習騎射,以便戰場搏敵,平時自衛。曹丕的弟弟曹植也嫻熟武藝,而武功最出眾的,當數綽號叫 “黃鬚兒”的二弟曹彰。曹彰不僅能手格猛獸,而且在戰場上也是一員驍勇過人的虎將。和曹彰的勇武相比,曹丕要略遜一籌。曹彰常常領兵出征,曹丕則主要是留守后方。因此,從軍事指揮才能來說,曹丕不算是很杰出的。

  曹操喜愛文學,當時知名的文人如楊修、陳琳、丁儀、王粲、徐干、應玚等都聚集在曹操周圍。曹丕和他弟弟曹植正是在這樣環境的熏陶下長大的。曹丕8歲便能寫文章。建安八年(203),年僅17歲的曹丕隨父攻伐據于黎陽的袁譚、袁尚,途中賦詩記敘出征行軍的雄壯場面: “千騎隨風靡,萬騎正龍驤。金鼓震上下,千威紛縱橫。”寫得很有氣勢。這一時期,正是曹操以漢丞相名義四處征伐,剪滅群雄的時期,曹操在消滅異己過程中,勢力迅速發展,成了中原地區事實上的霸主。曹丕兄弟也在這種氛圍中成長起來。戰爭生活不僅使他們增長文韜武略,也培育了他們政治上統馭江山的雄心。

  二、太子位的角逐

  建安十三年(208),赤壁之戰以后,曹操和孫權、劉備逐漸形成了三分天下的局面。東漢政權已經名存實亡了。東漢建安十八年(213)曹操被封為魏公、加九錫,又詔曹操位在諸王之上,隨后又封曹操為魏王,以丞相領冀州牧。東漢朝廷一切政務,皆出自曹操,漢朝廷的文武官員就是丞相府的官員,魏王與皇帝已經只是名義上的差別。這時,不少文武官吏勸曹操自立為帝,但曹操出于政治上考慮,沒有這樣做。曹操說:“如果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他把改劉漢為曹魏的使命留給了自己的后代。

  在這種情況下,立誰為將來承續基業的王太子,就是十分重要的問題了。曹操有二十五個兒子。長子曹昂在隨曹操南征張繡時被射死。曹昂死后,曹丕在諸兄弟中就是長兄了。在曹丕諸兄弟中,除曹丕、曹彰、曹植、曹熊是被立為正室的卞夫人所生,其他都是庶生。而庶生子一般是沒有資格立為太子的。因此,按照嫡長子繼承的傳統制度,曹丕在爭立太子的過程中具有最為優越的條件。同時,曹丕能文能武,在建安十六年(211)時,就被封為五官中郎將、副丞相,按說把曹丕立為太子是自然的。但事實上,卻并非如此。曹丕面對著的不僅是一個常常不循舊規,有雄才大略的父親,而且有幾位才識卓越亦雄心勃勃的兄弟,太子的桂冠是不會輕易落到他頭上的。

  最早對曹丕構成威脅的,是他的同父異母小弟曹沖。曹沖聰敏過人,5、6歲時,已經有成年人的見識和智慧了。有一次,孫權送給了曹操一頭大象。曹操想知道象的重量,于是詢問群臣們,如何才能得知,眾人都想不出辦法。這時年幼的曹沖說,可以把大象放到船上,然后在船上貼水面刻上記號,把象從船上牽出后,將石塊等物稱過重量放到船上,直到使船上刻的記號下沉到與水面相平,那么船上所載物體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這就是人們熟知的曹沖稱象的故事。曹沖小小年紀就有如此才智,使曹操十分高興。當時戰亂年代,刑法嚴峻,不少人因犯了小罪過而被處死。曹沖每見到犯罪受刑的人,就前去探詢,了解其中是否有冤情。對于那些平時勤勉而因某一過失觸犯刑律的將吏,曹沖經常替他們向曹操陳述,代為請求寬刑。經曹沖辨明冤情而免遭殺戮的有幾十人。因此曹操經常對群臣稱贊曹沖,說他既才識明達,又有仁愛之心,并且容貌俊美,一表人才,有讓曹沖繼承事業之心。不過,這位小兄弟的壽命不長,建安十三年 (208),曹沖13歲,便得病死去。曹操十分悲痛,曹丕勸曹操不要過份悲傷,曹操說:“這是我的不幸,卻是你們兄弟的大幸。”可見,曹沖若在,曹丕能否繼位是很成問題的。曹丕當了皇帝后還經常說: “假若倉舒 (沖字) 在世的話,我也不會有天下。”

  在立太子的問題上,真正使曹丕提心吊膽的是二弟曹植。同曹丕一樣,曹植也是能文能武,胸有大志的人物,并且論才思敏捷,比曹丕有過之而無不及。建安十五年(210),曹操在鄴城(河北臨漳縣)筑銅雀臺。曹操率諸子登臺,令他們各自作賦。曹植年僅19歲,援筆立成,文詞通達耐讀,曹操很是驚異他的才華。曹植平時生活簡樸,不尚華麗,每當曹操問以軍國大事,都能應聲而答,因此特別受到曹操的寵愛。當時楊修、丁儀、丁廙、賈逵、王凌等人都傾向曹植,積極給曹植出謀劃策。楊修是當時有名的才士,任曹操的主簿官,他才智過人,善于領會曹操的心思。有一次,曹操去看正在修建的相國府大門,看完后只在門上寫了一個“活”字走了。楊修見后,就令工匠把大門拆了,重新修得小一點。別人問他為什么,他說丞相在門上寫一“活”字,門中有 “活”,是“闊”字,丞相嫌門修得大。門改小后,曹操又來看,果然很高興。丁儀深得曹操器重,曹操曾想以愛女給丁儀為妻。曹丕知丁儀與曹植友善,于是以丁儀眼睛不好而勸曹操罷議,丁儀知道后很恨曹丕。丁儀與曹植過從甚密,在眾人面前數次稱贊曹植為奇才,積極贊成立曹植為太子。丁儀的兄弟黃門侍郎丁廙也向曹操進言,勸曹操立曹植為太子,曹操感到他說的很有道理。楊修、邯鄲淳、楊俊等人,在曹操征詢他們有關立太子的問題時,也屢次稱贊曹植的才智。

  邯鄲淳初次見到曹植時,植為之凈身傅粉,跳舞擊劍,誦俳優小說數千言。又與之評說造化之端,論列古今人物文章、當官為政之要及用武行兵方略。其學識之淵博,見解之卓越,令邯鄲淳深為嘆服,謂之 “天人”。

  楊修、賈逵、王凌并且忖度曹操的心思,就有關問題預先給曹植作好十余條答詞,每當曹操要曹植答問,曹植都能迅速應對。曹操為了觀察曹丕與曹植的能力,令曹丕和曹植各從鄴城一城門中出去,同時又密令守門官吏不準放走任何人。曹丕來到城門,沒法出去,只得回來了。曹植去請教楊修,楊修告訴他:“你奉王命出城,如果門吏阻擋,可將門吏斬了。”曹植依言而行,曹操果然認為曹植比曹丕有能力。

  曹丕見曹植及其同黨如此活動,不敢懈怠,也與一幫親信官吏積極謀劃。早在東漢建安十六年 (211),曹丕被封為五官中郎將時,就開始培植自己的勢力,一時五官中郎將府第前賓客如云。曹植雖然文才優于曹丕,但在政治斗爭方面卻不是曹丕的對手,論籌謀奪權、治理國家,曹丕是勝曹植一籌的干才,因此朝廷上許多官吏早已有心依附在曹丕門下。曹丕團結的是些明于政略而在朝掌握實權的官僚人士,這與支持曹植的多是些文人學士是不相同的。支持曹丕為太子的有賈詡、崔琰、毛玠、邢颙、吳質、桓楷、衛臻等。他們根據 《春秋》立嫡以長之義,力主立曹丕為魏王太子。當時擔任魏國尚書的崔琰,論關系,與曹植較親近,因為曹植是他的侄婿。但當曹操征詢應立誰為太子時,崔琰就以 《春秋》之義相對,堅持立曹丕為太子。

  為了與曹植爭位,曹丕經常派人探聽曹植及其同黨的活動。并收買曹植府中的下人,讓他們到曹操那里告密,使曹操知道了楊修等人為曹植作答詞等事情,引起曹操對楊修和曹植的不滿。同時曹丕也經常與自己的支持者積極謀劃。為了躲避曹植等人的耳目,曹丕在與吳質商量時,就用車載著些廢棄的簏子,讓吳質藏在簏子中,這樣進出官府。但還是被楊修知道了,楊修告訴了曹操。曹丕很害怕,吳質說:“明天可繼續以車載簏進出,里面放上布匹。”楊修看到后又去告訴曹操,曹操派人查驗,發現里面是布匹,并沒有藏人,曹操于是懷疑楊修是誣告。曹操出征時,曹丕與曹植都在路邊送行,曹植稱頌曹操的功德,預祝出師克捷,出口成章,文思高妙,左右的將佐都凝神傾聽,曹操也很高興。曹丕沒有曹植這樣的才思,在那里默然不答,悵然若失。這時吳質悄悄告訴曹丕:“等魏王開始走時,你流涕就是。”等到曹操走時,曹丕一邊哭著一邊跪拜,祝愿父王與將士平安,曹操及左右將士也都嘆息。于是大家都認為曹植只是能說會道,辭語華麗而已,但論心地誠實仁厚卻不如曹丕。

  面對曹植爭立的威脅,曹丕問深有謀略的太中大夫賈詡,如何才能鞏固他的地位。賈詡告訴他要寬厚仁德,奉行仁人志士簡約勤勉的精神,朝夕兢兢業業,不要違背做長子的規矩。曹丕聽了他的話,時時注意修養,深自砥礪,使曹操對他看法越來越好。而曹植卻正相反,曹植平時任性而行,飲酒無度,行為不檢點,又不注意掩飾,多次犯了曹操的禁忌。有一次曹植乘車行馳,私自打開司馬門而出,這是違犯禁令的,曹操知道后大為生氣,令將趕車的官吏處死,并下令嚴禁諸侯們違犯制度。曹操說:“最初我認為子建 (植字子建) 是諸子中最可以定大事的。”“自臨淄侯曹植開司馬門私出后,使我另眼看待此子了。”有一次曹操登高臺,恰好看到曹植妻穿得很華麗,曹操是崇尚簡樸的,于是以曹植妻違犯服飾制度,將曹植妻子賜死。

  曹植在曹操眼中是越來越失寵了。但曹操仍認為曹植是諸子中最有才華的,作為善于選拔人才,并且深知人才對于事業成敗重要性的曹操,在立太子的問題上仍是舉棋不定。一天,曹操屏退左右,就立太子事單獨征詢賈詡,曹操是很看重賈詡的謀略的。賈詡只是微笑,并不回答。曹操說: “問你問題,你不回答,這是為什么?”賈詡說: “我現在正思考著一件事,因此不能馬上回答。”曹操問: “你想什么?”賈詡答: “我正想著袁本初、劉景升父子的事呢。”曹操大笑,于是立誰為太子的事在曹操心中最后定了下來。袁本初即袁紹,劉景升即劉表,賈詡雖然沒有明說,實際上是提醒曹操:如果象袁紹、劉表那樣廢長立幼,難免日后諸子紛爭,內亂不休。這正好觸及了曹操的心事。如何使自己開創的基業傳續下去,并且長治久安,這才是曹操最關心的。至于《春秋》之義,對于不循常規的曹操來說倒并不重要。

  東漢建安二十二年(217),曹丕終于被立為魏王太子,時年31歲。曹丕得知立為太子,歡喜異常,情不自禁地抱住丞相長史辛毗的脖子說:“辛君知道我有多么高興嗎!”的確,這是他將來成為魏王,最后登上皇帝寶座的關鍵一步。

  建安二十五年 (220),曹操的頭疼宿疾又犯了,不久便在洛陽病逝。朝中文武百官一面派人向太子曹丕,鄢陵侯曹彰,臨淄侯曹植,蕭懷侯曹熊等報喪,一面將曹操裝殮入槨,連夜扶靈櫬向邯鄲進發。曹丕率領邯鄲大小官員出城,迎接曹操靈櫬入城。文武百官哭作一團。這時兵部尚書陳矯大聲說:“先王駕崩,天下惶恐,太子應當節哀,先即王位,以安民心。否則一旦有變,國家危險。”有人提出,按照規定,諸侯王崩,太子繼位,須有皇帝封授的詔書。陳矯厲聲說: “現在非常時刻,豈能泥拘于常規!” 陳矯的意見是對的,當時一聽說曹操死,社會上已經有了混亂跡象,軍隊內部首先開始騷動,曹操賴以起家的青州軍先自離散。不趕緊繼承王位,使權位虛懸,時間一長,難免不出禍患。恰好這時御史大夫華歆自洛陽趕來。華歆是曹氏集團的積極追隨者,也是擁立曹丕為太子的得力人物。他為了向曹丕獻殷勤,在洛陽逼著獻帝下詔,封曹丕嗣位為丞相、魏王、領冀州牧。有了皇帝詔書,文武百官更加起勁,一天之內就把繼位的儀式籌備齊全,扶曹丕繼承了王位。正在這時,曹彰自長安率領十萬大軍趕到。曹操病重時,曾召曹彰回洛陽,大概是擔心在自己病危時發生動亂,因而召回統帥重兵的親子以防不測。曹彰比較賞識他的弟弟曹植,而對他兄長曹丕卻不怎么恭敬,他是愿意讓曹植嗣位的。因此曹彰見到曹植就說: “先王讓我回來,是想讓你繼位的。”曹植說:“不能這樣做,你沒見袁譚、袁尚兄弟嗎?難道你也愿意咱們兄弟相殘嗎?”曹丕聽說曹彰率大軍趕來,不免著慌。他深知這位黃鬚老弟的剛烈脾性,弄不好是會動武的,那么他手中的魏王璽綬尚未攥熱乎就有可能丟掉。其他官員也很憂懼。這時,諫議大夫賈逵挺身而出說:“讓我出城說服他。”曹彰將十萬大軍在城外扎住,見到前來迎接的賈逵,劈頭就問: “先王的璽綬在哪里?”賈逵沉下臉來嚴肅地說: “國家自有其承續大位的人,現在太子在鄴城已經繼位,正在料理喪事,先王的璽綬,不是你這樣的諸侯應該問的。”曹彰雖威猛,但卻很識大節,于是便不再作聲,帶領親隨跟賈逵進城奔喪。賈逵問: “你是來吊喪的,還是來爭王位的?”曹彰說:“我當然是吊喪的。”賈逵說: “那么你帶這么多兵將進城干什么?”曹彰立即讓跟在身邊的親兵親將也一同留在城外軍營,自己只身一人進城哭拜父王。曹植、曹熊等兄弟也都趕來,哭拜在父親的靈堂前。二月,曹丕兄弟與文武百官為曹操隆重出殯,將一代雄才曹操葬于高陵。

  夙夜以求的魏王寶座,終于如愿以償,此時的曹丕,其心中之狂喜,自然比冊立為世子時有過之而無不及。曹丕立即開始行使魏王兼丞相的權力,為鞏固政權采取措施,向更高的目標攀登。

  三、代漢建魏

  曹丕任魏王兼丞相、領冀州牧后,成了漢王朝的實際主宰。曹丕上任之初,即提拔在擁立自己登上王位的過程中出了力的官吏。他首先提升賈詡為太尉,華歆為相國,王郎為御史大夫,把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己一黨手里。鑒于漢末宦官亂政的教訓,決定宦人做官不能超過諸署令,只能做跑腿服侍的雜役小官。

  為了廣泛培植勢力,曹丕聽從吏部尚書陳群的建議,創立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對漢代實行的州郡察舉選官制度的改革,即州設大中正,亦稱都中正,郡設小中正,亦只稱中正,以賢能有識鑒的人來擔任,即由他們品評本郡的人才,定其高下,分為九品,送入吏部,任命為官。九品中正制本來是要按才能品選人物,最初也確實選拔了一些人才,在當時那種人士流移的時代是起過作用的。但后來卻演變成由中正來決定人才的高下,而中正又都是由本州郡的世家名門貴族官僚來擔任,因而所定為上品者,無非世族名門。這種選舉制度,對于形成后來的門閥政治起了重要作用。

  為了建立功名,曹丕在當年六月,興兵南征,想讓臣民們知道新的魏王也是一位抱負恢宏能治國將兵的大才。度支中郎將霍性不識時務,上疏勸阻,說什么兵者兇器,登基之始,不可擅動,竟被曹丕砍了頭。

  八月份,曹丕率領大軍浩浩蕩蕩來到安徽亳縣。孫權聞報,忙派遣使者來向曹丕奉獻古玩珍寶,求和結好。這正中曹丕下懷,如果真打,還不知道什么樣子,先王曹操何等謀略,對孫權也無可奈何,他曹丕現在能否打個平手也難說。現在孫權主動求和,使他既不必交戰,又在臣民面前樹起了威信,何樂而不為。既而,又接到報告說,劉備名將孟達領眾來降。曹丕繼位不過半年,在與孫、劉對抗中接連占了上風,真使曹丕高興。于是曹丕在亳縣宰牛擺酒,大饗六軍和父老百姓。召來許多優伶樂工,演出各種戲曲雜耍,曹丕同眾將佐在皎潔月光下開懷暢飲,歌舞升平,著實快活了一番。

  權位的鞏固,威望的增加,使曹丕取漢而代之的欲望越來越強烈。他一邊總攬朝政,裁決萬機,一邊為代漢作準備。于是,社會上接連傳出了象征改朝換代的吉祥之兆。三月,毫縣出現黃龍。據說,東漢熹平五年 (176),毫縣也出現過黃龍,當時光祿大夫橋玄問主管天象歷法的太史令單飏 “是何兆”,單飏說,當有新君興起,不到50年,黃龍會再次出現。在旁邊的殷登把這話記住了。到這次亳縣出現黃龍,正好過去了45年。殷登說:“單飏的話,現在應驗了。”曹丕聽說此事后,馬上召見了殷登,對他備加贊賞,說殷登德高誠實,記識天道,特地賜給殷登三百斛谷,以示嘉獎。四月份,饒安縣又報稱出現了白色山雞,這又是一個吉兆。曹丕又賞賜饒安的臣民,減免饒安的租賦,并讓祭祀官大祭宗廟。八月,石邑縣又云鳳凰群集。連續出現吉兆,使朝野上下都知道天意要改朝換代了。凡此種種輿論,都表明曹丕正在緊鑼密鼓,準備代漢稱帝。

  東漢延康元年(220)十月,在改朝換代的洶洶輿論下,當了幾十年傀儡,整天擔驚受怕忍辱偷生的漢獻帝,在皇宮里再也混不下去了。這一天,深諳曹丕心意的左中郎將李伏,太史丞許芝與華歆、賈詡、陳群、王朗等,到皇宮奏請漢獻帝禪位于魏王曹丕。李伏奏道“孔子玉版中,已有預言,定天下的人,魏公子桓(曹丕字子桓),正是魏王表字,合于符讖,因此出現種種祥瑞,陛下當應天順人,仿效堯舜故事,禪位于魏王。”太史令許芒以天文權威的身份,舉出了魏當代漢的種種天象佐證。接著魏王侍中劉廙、辛毗、劉曄、尚書令桓階、尚書陳矯、陳群,給事黃門侍郎王毖、董遇等官員也紛紛上奏,要獻帝禪位。在眾臣威逼下,獻帝只得讓御史大夫張音持節奉璽綬禪位,并冊告魏王曹丕:“從前帝堯禪位于虞舜,舜也將帝位禪給了禹,天命無常,惟歸有德。漢的治道早已不成樣子,傳到我后,更是天下大亂,群兇肆虐,幸賴魏武王神武明達,拯救四方災難,廓清環宇,才延續了漢家宗廟。今王繼承前業,光大仁德,恢宏文武,發揚了先考的弘烈。上天降下各種祥瑞,漢朝天祿已終。歷數在你,你就順應天命吧。成大禮,以承天命。”曹丕見到璽綬和冊告,自然欣喜,但也不得不假意做作謙讓一番。然后才舉行了禪讓典禮,正式登基稱帝,國號為魏,改元黃初。這時,曹丕33歲。

四、貶抑群弟

  曹丕雖然在權力爭奪中接連獲勝,卻沒有忘記那些曾對自己帶來很大威脅的兄弟。尤其三弟曹植,素有才名,身邊又有一幫文人推波助瀾,實在是一心腹之患。丁儀、丁廙在幫助曹植爭奪太子位時,積極參與謀劃,并在曹操和眾人面前多次稱贊曹植的才干,曹植封臨淄侯后,丁儀、丁廙又時常與曹植在一起飲酒賦詩,過從甚密。因此,曹丕一立為魏王,就將丁儀、丁廙收捕入獄。曹植知道中領軍夏侯尚與曹丕關系密切,就去托夏侯尚向曹丕說情,希望夏侯尚就象少年救野地里的黃雀那樣救出丁儀兄弟,丁儀兄弟也對夏侯尚叩頭哀求。但此事犯在曹丕的心病上,盡管夏侯尚再三求情,曹丕還是把丁儀、丁廙殺了,并且盡誅其族中所有男子。

  接著,曹丕又分遣諸兄弟們回各自的封地。曹彰自以為先王在世時,他攻城掠地,多受重用,希望能得到曹丕的任用。但曹丕卻感到他手握重兵對自己是一大威脅,因此也不例外。曹彰見這位老兄鐵面無情,十分不高興,不等他下令,就交出了自己統領的大軍,回到封地中牟縣去了。曹植更為惶恐,他自知過去對這位兄長多有冒犯,現在密友被斬,自己鬧不好也得成為曹丕泄憤的犧牲品,因此更不敢有任何違逆的表示。曹植要求去祭告一下先王再走,曹丕也不批準,曹植只得悲悲切切地離開京城,去當他的臨淄侯了。

  曹丕為了顯示新朝福祉,提拔了許多功臣元勛,封賞了大量官銜爵位,對他的親兄弟也不能不有所表示。曹魏黃初二年 (221),曹丕諸弟: 鄢陵侯曹彰、宛侯曹據、魯陽侯曹宇、譙侯曹林、贊侯曹袞、襄邑侯曹峻、弘農侯曹干、壽春侯曹彪、歷城侯曹徽、平輿侯曹茂,一律晉爵為公,只有曹植沒有晉封。原來曹植在臨淄十分郁悶,過去賦詩唱和的朋友沒有了,而朝廷派來監管的官吏管制得又十分厲害,使他動輒違犯規定。他心灰意懶,深感忍活茍且也不容易。于是終日飲酒,借酒澆愁。醉后行為自然疏狂。臨淄侯封地的監國官灌均就上奏,說他“醉酒悖慢,劫脅使者”。曹丕不禁大怒,派兵火速到臨淄把曹植擒拿到京,想治曹植的罪。曹丕的母親卞太后急忙出來阻止,卞太后召曹丕來哭著說:“你兄弟曹植平時就嗜酒疏狂,他自恃胸中有才,行為放縱,但念及你們是同胞兄弟,你就存下他一條命吧。你若寬恕了他的罪過,我死后也就瞑目了。” 曹丕說:“我也深愛他的才華,只是想懲戒一下他的疏狂脾性,并不殺他。”華歆是曹丕的心腹大臣,他勸曹丕說: “子建才智頗高,又有大志,若不早日除掉,必為后患。”曹丕說: “母命不可違。”華歆又獻策說:“人們都說子建出口成章,我不太相信,皇上可召他進來,試試他的才華,如果不能出口成章,就殺他; 如果真是如此,就貶他。”曹丕認為可以。一會兒曹植進來拜見;他十分惶恐,見到曹丕后就伏拜于地請罪。曹丕說:“我和你情份上是兄弟,但道義上是君臣,你竟敢倚仗有才就蔑視禮儀,以前先王在世時,你常常向別人夸耀顯示你的文章,我懷疑你是找人代筆寫的。現在我限你七步之內作詩一首,如能做到,就免你一死,否則從重治罪,決不寬貸。”曹植說: “請出題目。”當時殿堂墻上掛著一幅水墨畫,畫著兩只牛相斗于墻下,一牛墜井而死。曹丕指著畫說:“就以這幅畫為題,詩中不許犯著 '二牛斗墻下,一牛墜井死’ 字樣。” 曹植走了七步,即吟成一首詩:“兩肉齊道行,頭上帶凹骨,相遇塊山下,顃起相搪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渄是力不如,盛氣不泄畢。”曹丕和群臣都吃一驚。曹丕又說: “七步成章我還以為很慢,你能應聲作一首詩嗎?”曹植說: “請命題。”曹丕說: “我和你是兄弟,就以此為題,但也不許犯著 '兄弟’ 字樣。”曹植連想都沒有想一下,即隨著曹丕的話音賦詩一首: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曹丕聽了,動了骨肉之情,禁不住潸然落淚。他母親從殿堂后走出來說: “你為兄的為什么要對弟弟如此相逼呢?”曹丕慌忙說: “我們雖是兄弟,但國法不可廢棄。”于是貶曹植為安鄉侯,隨后遷為鄄城侯。曹植在其母的庇護下,以其超群的文才總算逃過了一次危難。

  曹丕為了削弱諸弟的力量,對他們多方限制,處處防范。曹魏皇初三年(222)三月,曹丕立皇子曹叡為平原王,同時也將諸弟進爵為王。四月,總算把曹植也晉爵為鄄城王。然而,他們實際上都是徒有空名而無實地。每個王國只撥給一百余老兵守衛,王國與京都相隔千里,又不準聚會,諸王外出游獵不得超過三十里。又設防輔監國的官對他們進行監視,這些人幾乎天天都要向曹丕打小報告,說諸王的壞話。諸王在封地內形同軟禁,想當稍微自由些的老百姓也當不成。在這種情況下,曹氏兄弟們人人自危,不敢有少許違逆的舉動。北海王曹袞,為人非常謹慎小心,平時專愛研讀儒家經典,不參予其他活動。負責監督他的文學、防輔官員們商量說:“咱們受詔督察王公的行為,舉報他們的錯誤。他們有過失當然要上奏,但有善行也應讓上面知道。”于是共同上表稱贊北海王行為端正。曹袞知道后,卻十分害怕,責備防輔官員說: “你們這樣做,實在是幫倒忙,突然聯名上表稱贊我,對我并沒有益處。”連表揚他都害怕,可見當時諸王的處境。

  對于曹植,更加嚴厲。當初曹丕代漢稱帝時,曹植曾經怨激而哭。曹丕也記下了一筆帳。曹丕曾對左右官員說:“人心真是不同,當我登大位的時候,天底下竟有哭的人。”侍從的大臣們都知道曹丕此言指的是曹植。曹魏黃初三年 (222),曹丕因小過而殺了宛城太守楊俊,與楊俊常在曹操面前稱贊曹植有關。在此前已殺了贊成立植為太子的孔桂。由于曹丕與曹植關系如此,一些官吏對曹植也頗不恭敬。甚至時常有人為了討好曹丕而誣告曹植,使曹植的處境更加艱難。黃初三年 (222),曹植為東郡太守王機、防輔吏全輯等誣告,被輯拿到京都。曹植不得不面陳受的濫謗。事后他寫詩說“眾口可鑠金,讒言三至,慈母不親。憒憒俗間,不辨偽真。”表現了他的憤慨。黃初四年(223)五月,曹植與白馬王曹彪,任城王曹彰到京都朝拜。曹植自思曾有過錯,應當當面向皇帝謝罪。曹丕得知后,使人攔住曹植,不讓他朝拜。卞太后擔心曹植會自殺,對著曹丕直哭。這時曹植已經光著頭背著鐵銘 (一種刑具) 赤著腳來到了闕下。兄弟見面后,曹丕仍板著面孔,神色嚴峻,不同曹植說話,也不讓他戴帽穿鞋。曹植伏在地上哭泣請罪,卞太后見狀自然很不高興,曹丕這才讓曹植穿好衣服。滿腹才華、傲視一切的曹植,真是到了萬般無奈的地步。

  任城王曹彰的遭遇就更慘了。曹彰剛毅威猛,武藝過人,并且深諳兵法。連曹操在伐吳蜀時也問曹彰如何行軍布陣。當時外地曾獻到京都一只猛虎,其虎滿身錦斑,異常兇猛,裝在鐵籠子里,連那些梟傲不羈的人也不敢輕易走近看看。曹彰拽住虎尾纏在臂上,老虎搭拉著耳朵不敢吼一聲,眾人都佩服曹彰的神勇。南越國獻了一頭白象,曹彰用手扯住象鼻,象伏在地上連動都不能動。曹丕鑄了一口千斤重的大銅鐘,十多個壯士都抬不動,曹彰搬起來能小跑。各地聽到曹彰巡視,都息兵自保,不敢妄動。曹丕說:“以任城王的雄壯威武,吞并巴蜀,如蒼鷹銜死鼠那樣容易。”正因為曹彰如此驍勇,曹丕才很忌恨,萬一這位黃鬚弟不聽號令,起兵謀反,那是很傷腦筋的。因此,曹丕決心除掉他。黃初四年 (223)六月,曹彰進京朝見,曹丕與他在卞太后宮中下圍棋,邊下邊吃棗。曹丕事先命人在一部分棗中下了毒,自己挑無毒的吃,曹彰不知,隨便拿著吃,當即中毒。卞太后到處找水搶救,可是所有瓶罐早已被曹丕預先命人砸毀,卞太后急得光著腳跑到井邊,可仍無法打水。就這樣,眼看曹彰被毒死。曹丕本想再害死曹植,卞太后氣憤地斥責他: “你已經殺了我的任城王,不許你再殺我的東阿王 (當時曹植為東阿王)!”也許是太后的話起了一點作用,也許因曹植不掌兵,是個文人,又表現溫順得多,后來總算沒有被害。

  曹氏諸王的封地和境況如此可憐,但曹丕猶害怕日后尾大不掉。臨終前他又改封諸王為縣王,諸王的封地由一郡縮小到一縣,這種分封已是虛應故事了。曹丕分封諸王不是為了屏障中央,而是為了防止諸弟爭權,這個目的確實達到了。曹魏政權始終沒有出現過外藩強盛欺凌中央的局面。但它也造成了皇室孤立無援的弊病,使日后司馬懿父子能夠較為容易地篡奪曹氏的大權。

  五、三國鼎立

  曹丕對于治國之術還是頗精通的,而且也知人善任。黃初二年 (221),曹丕擢升遼東 (今遼寧遼陽) 郡守公孫恭為車騎將軍,使這一鞭長莫及的地區保持穩定。又命張既為涼州刺史,去平息當地胡人的反抗。張既到金城,不顧兵少道險,渡河擊敵。發現胡人大軍在要隘鹯陰口屯扎,企圖阻住張既軍。張既揚言要猛攻鹯陰口,以吸引敵人,暗地里選精兵直出武威,突然來到敵人后面,胡騎以為是天降神兵,不戰而去。張既賞賜將士,率軍追擊。諸將都說: “士卒已很疲倦,難以與敵再戰。”張既說:“不乘此時敵人大敗追擊,必為后患。現在我們兵寡將少,正可吸引敵人再戰,如果我后續大軍都來了,敵人懼怕,逃到深山,再想殲滅他們就不容易了。而我們一退軍,他又出來騷擾。正所謂 '一日縱敵,患在數世。’”于是引軍大進,與數千胡騎相遇。張既趁夜埋伏下三千騎兵。然后令參軍成公英率領一千多人前去挑戰,交鋒后,張既令成公英佯敗而退。胡騎見張既兵少,果然爭先追擊,張既即令伏兵齊出,截擊胡騎背后,成公英亦率軍回擊,前后夾攻,大敗胡騎。河西走廊遂平定。曹丕又乘勝設置都護府,重新開通了與西域的聯系,密切了與西域少數民族的關系。曹丕通過剿撫并用的手法,使邊疆地區穩定下來,鞏固了魏王朝的統治。

  黃初二年 (221),劉備在成都稱帝。鼎立三方中已經有兩家正式亮出了旗號,只剩孫吳一家了。劉備當了皇帝后,起兵幾十萬,沿長江東下攻打孫權,要為他死去的盟弟關羽報仇。在劉備大軍壓境的嚴峻形勢下,孫權派遣使者面見曹丕,向丕稱臣,奏章恭敬卑微,并送于禁返國。文武百官一齊道賀,丕也沾沾自喜。這時,劉曄說: “應乘勢出大軍,渡江擊吳,孫權滅亡了,則蜀國勢單力孤,勢難久存。這是天賜良機,不可錯過。”曹丕卻不以為然,說:“別人投降稱臣,我們卻乘機翻臉,恐怕會阻塞天下英雄歸降之心。”曹丕終于接受了孫權的降表,并派太常邢貞前往武昌 (今湖北鄂城) 封孫權為“吳王”,加九錫。孫權親自前往驛站等候邢貞,他手下的文臣武將都認為這是恥辱,孫權卻說:“從前劉邦也曾接受項羽封號為漢王。做人做事,要有勇氣面對現實,一個虛名,對我有什么損失呢?”如此能屈能伸的氣度,真不愧為鼎足而立的雄主。

  曹丕聽說進攻孫權的蜀軍,用樹木做柵欄,連營七百多里,于是說蜀軍犯了兵家大忌,必敗。果然,不久陸遜就在夷陵大敗蜀軍。曹丕要孫權把兒子送到洛陽,作為兩家和好的保證。孫權虛與委蛇,一味推托。曹丕才發現上了孫權的當,不禁大怒,于是打算起軍伐吳。劉曄說:“現在討伐時機已過去了。孫權剛剛獲得勝利,上下一心,而且有江河湖川相阻,不可能倉促將他制服。”曹丕不聽,遣大軍南征。孫權因為揚越一帶少數民族沒有完全征服,有心腹之憂。加上與蜀大戰剛罷,需要休整,于是又謙卑地上書曹丕,請求準許他改過自新。并說:“打算代兒子孫登向皇家求婚,”又說“打算派孫邵、張昭護送孫登同時入洛陽。”曹丕此時倒抓住了要害。回書說: “我豈愿勞師動眾到長江邊去,孫登早晨上道,我晚上便退回大軍。”至此孫權已哄騙不下去,于是遂不再使用曹魏年號,自奉年號為 “黃武”。這標志著孫權與曹魏再次決裂,正式自主了。

  曹丕被孫權耍弄了一番,十分震怒,便御駕親征。孫權派太中大夫鄭泉到蜀國訪問,與蜀漢恢復往來。東吳和曹魏雙方在長江邊互相攻伐,誰也奈何不了誰。盡管曹魏人多勢眾,卻常常吃虧。到黃初四年(223)三月,曹丕只得下令班師。這次南征,勞師糜餉,無功而返,實在是由于曹丕短于將略而盲目行動的緣故。

  這年夏天,蜀主劉備在永安 (今四川奉節縣) 逝世,太子劉禪繼位,丞相諸葛亮輔政。諸葛亮派尚書鄧芝出使吳國,與吳交好。孫權也明白只有兩國互相依靠,才能與魏鼎足而立。如果兩家不和,勢必被曹魏所乘,都不可能生存下去。于是吳蜀恢復了聯盟。

  曹丕聞聽吳蜀復盟,感到不妙,便于黃初五年 (224)再次伐吳。侍中辛毗勸阻,他不聽,留下尚書仆射司馬懿鎮守許昌。八月,曹丕登上御舟,順著蔡河穎水進入淮河,九月抵達廣陵(今江蘇揚州市)。東吳將軍徐盛率軍備戰。這時江水正漲,波濤洶涌。曹丕走到江邊,長嘆道: “我們雖然有強大的騎兵,卻沒有用處,看情形無法攻擊。”正好暴風驟起,曹丕乘坐的御舟,錨鏈刮斷,失去控制,隨波飄蕩,幾乎翻覆。曹丕于是下令班師。

  黃初六年(225)春,曹丕又命司馬懿為撫軍大將軍,留守許昌,親率水陸大軍,再度伐吳。宮正鮑勛勸阻說:“王師屢次出征,始終不能戰勝,原因在于東吳跟蜀漢,唇齒相依,依仗山川險阻,我們難以攻下。大軍一出,物資消耗很大,不可以興兵。”曹丕大怒,把鮑勛降為治書執法。此時,蜀漢諸葛亮率軍南征,七擒孟獲,降服了西南少數民族。

  曹丕大軍于十月抵達廣陵。江岸上,魏國軍隊十余萬,綿延數百里,旌旗招展十分壯觀。然而東吳戒備森嚴,無隙可乘。適逢天氣寒冷,水道冰封,船艦不得入江。曹丕只得再次下令班師。東吳將領孫邵,派部將高壽,率敢死隊五百人在曹軍歸途狹路上,突然襲擊曹丕御營,曹丕大驚。高壽奪得曹丕的備用御車“羽蓋”呼嘯而退。數千艘艦船,擁擠在河冰中,不能前進。尚書蔣濟多方設法,才把艦船一艘艘拖進淮河,返回基地。曹丕生前的最后一次征伐,就這樣結束了。

  曹丕在位期間,幾次對吳用兵,均無功而還,其實也是必然結果。此時鼎立三方經過多年經營,根基均已鞏固,吳蜀雖然弱小,但聯合起來,足以與曹魏抗衡。曹丕雖然很想建功立業,但當時既不具備滅吳滅蜀的客觀條件,曹丕本人也沒有曹操那樣的雄才大略,在孫權和諸葛亮這樣老謀深算的對手面前,他在軍事上不可能取得什么大的成就,并不奇怪。

  六、一代文豪

  曹丕父親曹操喜好文學,又愛搜求人才,因此,當時知名文人羅織了不少。東漢建安九年(204),曹操剪滅袁譚、袁尚,俘虜了陳琳。陳琳曾替袁紹起草 “討曹檄文”,把曹操祖父是宦官都揭出來,當時曹操十分惱怒陳琳筆如鋼刀,但看到這樣出色的檄文,又不覺拍案叫好。現在俘虜了陳琳,陳琳表示愿降,操愛其才而冰釋前嫌。東漢建安十三年 (208),操南征劉表,又得到了久聞其名的王粲。操聽說大文學家蔡邕多才多藝的愛女蔡文姬流落匈奴,馬上派周近持玉壁將蔡文姬贖回。于是,鄴城形成了一個以曹氏父子為首的文人集團。

  曹丕和弟曹植,在父親的影響下,自青少年就有很好的文學造詣,現在同集合在曹氏政權周圍的孔融、王粲、陳琳、阮瑀、劉楨、應玚、徐干、楊修、邯鄲淳等才華橫溢的文人在一起,如魚得水,詩文大長。

  曹操連年在外征伐,常以曹丕留守鄴城。曹丕在公務之余,與文友飲宴歌舞,賦詩唱和,隱隱領導著鄴城文壇。曹丕深知戰亂時期男女離別的痛苦,寫出了有名的 《燕歌行》:

  “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群燕辭歸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斷腸,慊慊思歸戀故鄉,君何淹留寄他方?賤妾煢煢守空房,憂來思君不敢忘。不覺淚下沾衣裳。援琴鳴弦發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長。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漢西流夜未央。牽牛織女遙相望,爾獨何辜限河梁?”

  這首詩代表了曹丕詩歌的特點,大都是男女之情和游子思婦之作,內容并不驚人。在韻律上也還不夠成熟,但這卻是有史以來的第一首七言詩,其開創之功,不可埋沒。他的 《黎陽詩》是六言體,也是前無先例。而 《大墻上蒿行》則開長句長篇之首,全詩三百六十四字,句子長者達十三字。

  曹丕的詩多很通俗。《善哉行》:“高山有崖,林木有枝。憂來無方,人莫之知。人生如寄,多憂何為?今我不樂,歲月如馳。”這些句子如同口語,代表著一種健康的現實的詩歌創作傾向。

  東漢建安十六年 (211),曹丕被封為五官中郎將以后的數年間,文學名士之間往來尤其密切。五官將府一時賓客如云,名流如鯽。除孔融因時與曹操齟齬被操所殺,曹丕與“建安七子”中的其余六子王粲、陳琳、阮瑀、徐干、應玚、劉楨經常在一起,賦詩作文,唱和酬答,欣賞奇文,相析異議。

  這個時期,可說是建安文學的繁盛時期,建安文人的力作,多出于此。王粲的《七哀詩》,陸瑀的《駕出北郭門行》,曹植的《送應氏》、《白馬篇》,劉楨的《亭亭山上松》,均為傳世佳篇。曹丕的抒情散文《與朝歌令吳質書》,也為世人稱道。大家都是多次從軍征伐的人,滿眼看不盡的離亂,因此,下筆多很悲涼。而蔡文姬的 《悲憤詩》讀來更覺斷腸。但這也恰好形成了建安文學的特點: 貼緊現實,悲涼慷慨,有一種來自生活的軍旅雄健之聲和清涼豪壯之氣。

  東漢建安二十二年(217)冬天,瘟疫流行,徐干、陳琳、應玚、劉楨先后去世。文友作故,曹丕不勝悲痛。他寫信給好友吳質說:“徐、陳、應、劉一時俱逝,痛何可言邪!昔日游處,行則同輿,止則接席,何嘗須臾相失! 每至觴酌流行,絲竹并奏,酒酣耳熱,仰而賦詩。當此之時,忽然放聲高歌,不自知樂也。謂百年已分,長相共保,何圖數年之間,零落略盡,言之傷心。”

  這年冬天,曹丕著述的 《典論》脫稿了。在《典論、論文》一篇中,曹丕對亡友的文學成就和詩文特色作了公正的評說。指出:“王粲擅長寫賦,徐干的詩文經常表現出舒緩的格調。陳琳、阮瑀的章表書記,是當今的杰作。應玚的詩文平和而氣勢不夠遒勁,劉楨的詩作氣壯而不夠綿密。孔融文章的才氣高妙,有超人的地方,然而不善于議論,往往是文辭雄辯而道理不足,甚至間雜有嘲笑戲謔的句子,至于他所擅長的地方,可以同楊雄、班固比列。”他結合自己的創作體會和亡友詩作特點,提出了“文以氣為主”的論點,在文學理論上作出了重要建樹。他提出四科八類的文章分類,各種文體都有自己的體要特點。同時,在文章中他反對“文人相輕”、“貴遠賤近”的傾向,提倡 “審己以度人”。末了,曹丕意氣昂然地指出,文章是“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把文學的地位和價值提到從來沒有過的高度。這篇文學理論批評專論,總括了建安時期各位名作家的詩文成就和特點,對文學提出了新的認識和新的觀點,確是不朽之作。

  為了紀念諸亡友,曹丕編輯了徐干、陳琳、應玚、劉楨文集。至此,在建安文壇上叱咤風云的只剩曹丕與他老弟曹植了。曹植才傾天下,連曹丕也承認他天資過人。困窘的境遇,倒進一步成就了曹植在文學方面的造詣。曹植在逆境中的詩作比少年得志時所寫的詩成就高得多,那篇膾炙人口的《野田黃雀行》,就是在曹丕把好友丁儀處死時的激憤之作。曹植在 《贈白馬王彪》 中的悲憤傾訴,也充滿了感染力。

  黃初七年(226)正月,南征歸來的魏文帝曹丕,拖著疲憊的身子,在文臣武將的簇擁下,返回許昌。這次伐吳,數千戰艦,十萬鐵騎,旗幡帆幔,遮江蔽日,何等氣勢。可除了對著咆哮的江水示示威外,仍沒有動著東吳一根毫毛,反而在班師時遭到幾百吳兵突襲,弄的手腳失措,真是氣煞人! 曹丕臉色陰沉,心情沉重地思考著。眼前就是許昌城,許昌城對曹氏父子來說,總是分外親切,許多輝煌業績不都是在許昌這個地方建立的嗎! 將要進城了,突然,城南門平白無故地崩塌了。曹丕不由臉色煞白,這可不是吉兆! 曹丕怒喝一聲,車駕轉向洛陽而去。

  曹丕在洛陽病倒了,臨終立曹叡為皇太子。彌留之際,曹丕為太子選擇輔政大臣。也許是神志恍惚的緣故,也許是司馬懿平素的干練忠順給了他良好印象,曹丕在這關鍵時刻忘了先王曹操的囑咐: “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禍”。曹丕選擇了中軍大將軍曹真、鎮軍大將軍陳群,征東大將軍曹休,也選擇了撫軍大將軍司馬懿為輔政大臣。其實,這時的司馬懿并無異志。多年來,曹操對司馬懿既使用又限制,時時提防,給司馬懿留下了深刻印象。到曹丕掌權,才漸漸付以實權,令懿獨擋一面。曹丕的信任,使司馬懿倍加勤奮忠誠,加上才智過人,確實為魏王朝辦了許多漂亮事,在這三國爭戰的多事之秋,的確是個難得的人才,曹丕正是看到了這些才臨終托孤的。曹丕并沒有錯。司馬懿畢竟是曹丕死后為曹魏擋住諸葛亮多次攻伐和平定各方叛亂的不二能臣,沒有司馬懿,魏明帝曹叡的日子會更不好過。問題在于明帝曹叡臨終竟又一次象他父親那樣托孤于司馬懿,而沒有看到司馬懿此時已權重翼豐,從而為曹氏子孫留下了后來的禍患。

  黃初七年 (226) 五月,曹魏開國皇帝兼一代文豪魏文帝曹丕,在洛陽嘉福殿病逝,終年40歲,葬于首陽陵。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曹丕
七步成詩——曹子建
曹植帶兵醉酒惹怒曹操 失寵愛卷入兄弟之爭
解讀曹植失寵的原因:曹操為什么要放棄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第幾子?
曹操為何不立曹植為太子,只因他做錯了這兩件事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遂昌县| 平远县| 文山县| 策勒县| 土默特左旗| 陆丰市| 抚松县| 昌都县| 左云县| 遂溪县| 尼勒克县| 綦江县| 广丰县| 麻栗坡县| 临猗县| 柘荣县| 大渡口区| 磐石市| 盐城市| 桂东县| 贵阳市| 盘山县| 当涂县| 沾化县| 丹东市| 鄢陵县| 当雄县| 彝良县| 陕西省| 堆龙德庆县| 怀柔区| 合作市| 甘孜县| 呼图壁县| 吉水县| 泰来县| 香港| 张家川| 紫阳县| 江门市| 嘉善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