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熙十四年(418)十二月,緊鑼密鼓準備改朝換代的劉裕,為了應“昌明之后有二帝”的讖語,派人縊殺司馬德宗,謊稱因病駕崩。同時,他擁立司馬德宗的胞弟——33歲的瑯玡王司馬德文繼位,做了東晉末代皇帝。
司馬德文與司馬德宗是一母所生的親兄弟。太元十一年 (386),孝武帝司馬曜的淑媛陳歸女生了他,比他的胞兄司馬德宗小四歲。
司馬德文7歲時,被封為瑯玡王。
他不忘乃祖乃宗。劉裕北伐時,他自動上疏要求隨軍前往洛陽,修復了西晉皇帝的陵墓。
他篤于兄弟情誼。常常隨侍在司馬德宗的身邊,照顧這個不會說話、不能行動的胞兄,在宮廷內外很受稱道。桓玄篡位,他被降為石陽縣公,同被廢黜為固安王的司馬德宗一起被安置到潯陽(今江西九江);隨桓軍的進退而遷徙不定,最后被劫持到江陵(今湖北江陵)。桓玄敗死,桓氏一族幾乎被殺盡,做了漏網之魚的桓振謀圖報復。一天,他持槍躍馬,突然闖進司馬德宗的住處,瞪圓雙眼,怒氣沖沖地說:“我們桓氏家族有什么對不住國家的地方,而遭到滅族慘禍?”司馬德文正服侍在他胞兄身邊,回答說: “殺掉你們全族,并不是我們兄弟二人的主意。”一句話,說得桓振下馬拜服,就這樣為他胞兄解了難。劉裕得勢后,便尋找暗殺司馬德宗的機會。司馬德文看透這一心機,形影不離地守候在他胞兄身邊,使劉裕下不得手。劉裕最終殺掉司馬德宗,是利用了司馬德文不在他胞兄身邊的機會。
在當時人們心目中,他是一個賢王。
他常常為東晉的國祚擔憂。他在王府里,曾讓隨從們做射馬的游戲。有人勸說他:“馬是皇族的姓,你讓隨從射馬是不吉利的。”他被提醒,就不再玩這種游戲了。
但是,眼見東晉帝國的大廈即將傾覆,他自感無力支撐,便到佛教里尋求一點精神上的安慰。他鑄錢千萬,用來布施。又造了一尊高一丈六尺的金質佛像,他步行幾十里,親到瓦官寺把這尊佛家圣物迎接到京師里來。
由此看來,他又是一個精神空虛無所作為的親王。
劉裕把司馬德文撮上皇帝位子,僅是為應司馬曜之后有兩個皇帝的讖語之數。過了一年半,元熙二年(420)六月,傅亮秉承劉裕的密旨,暗示司馬德文禪位。當傅亮把禪位詔的草稿送到面前時,他欣然接受,說:“晉朝早已失去了天下,事至今日正該這樣辦!”于是親自照樣謄寫。劉裕即位后,把他廢為零陵王,安置在秣陵 (今江蘇南京報恩寺附近)。
從此以后,司馬德文深慮禍機。同被廢黜的皇后褚靈媛,形影不離的伴隨在他的身邊,為了預防被毒,一湯一水都經她親自檢查。這樣過了一年。永初二年 (421) 九月,劉裕派褚靈媛的哥哥褚叔度把她誑出,隨后,早已埋伏好的兵士翻墻而入,把司馬德文刺殺在臥室。他只有36歲,無辜地做了東晉皇朝的殉葬品。
他被謚為晉恭帝,葬于沖平陵。
晉代自秦始元年 (265) 司馬炎代魏,到元熙二年 (420) 司馬德文為劉裕所代,以禪位始,前后共存在了15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