鬻姒,《史記》中作芮姬,齊景公的妾室。齊景公十分寵愛她,她也為景公生下一子,名呂荼。齊景公因寵愛鬻姒,也十分疼愛她所生的兒子公子荼,曾為公子荼當牛騎而磕掉門牙。
齊景公五十八年(辛亥,公元前490年),齊景公的夫人燕姬所生嫡子死去。此時,諸位大夫因擔心芮姬得寵于齊景公,害怕其子呂荼會成為太子,皆說愿意在諸公子中選擇年長賢德者為太子。齊景公一來年老,討厭提立太子之事;二來寵愛芮姬,想立呂荼當太子,但不愿主動提出的他,只得對大夫們說:“及時行樂吧!還怕國家沒有君主嗎?”同年夏,在位58歲之久的齊景公自覺不久于人世,終于開始考慮遲遲不愿提及的立嗣問題,最終決定立芮姬所生的公子荼為嗣,并將上卿國惠的兒子國夏與高昭的兒子高張招到自己榻前,親手將幼子呂荼托付給了兩位重臣。為使呂荼能夠順利繼位,下令驅逐其他公子遷居至萊地。九月二十四日,齊景公薨,呂荼嗣位,是為齊晏孺子。然而,齊景公還未埋葬時,其他公子因害怕被殺,皆逃亡國外。呂荼的異母兄壽、駒、黔逃到衛(wèi)國,公子駔、陽生則逃到魯國。萊人為此唱道:“景公葬禮不能參加,國家軍事不讓謀劃。眾公子的追隨者呀!你們最終去向何方。”
齊晏孺子元年(壬子,公元前489年)六月,齊國大臣田乞和鮑牧發(fā)生政變。得到信息的國氏和高氏救援已來不及,高張在政變中被殺,國夏則逃出齊國。田乞從魯國接回公子陽生繼承王位,是為齊悼公。
齊悼公元年(癸丑,公元前488年),齊悼公將芮姬送走,并把公子荼流放到賴地(今山東省章丘市西北)。不久,又下令將他處死。芮姬至此再無音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