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郭子儀七十高齡,唐代宗卻賞他6個絕色美人,4年后發現真高明
據《舊唐書·郭子儀傳》評價: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校中書令考二十有四。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侈窮人欲而君子不之罪。
以上這段話就是評價郭子儀的,在當時,他是一個被寄予厚望的將軍,但是,他究竟做了什么,會有如此高的評價呢?
不得不說說唐朝,唐朝是號稱史上最強的王朝,但后期也經歷了一段由盛轉衰的艱難時期,就在這時,郭子儀的能力逐漸體現了出來。眾所周知,史上的三朝元老已是罕見,而郭子儀整整輔佐了唐朝四代君王,其功績可彰。到了唐代宗時期,他立下的功勞更是顯赫,唐代宗還曾為此賞賜他六個絕色美人。
然而,當時郭子儀已有七十高齡,唐代宗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四年后發現真高明!
四朝元老,他為唐朝立下顯赫功績
厲害的是,郭子儀是唐代社會轉型期的傳奇式人物。
他自青年時以武舉從軍,掌管禁衛軍,到老年時被封為異姓汾陽郡王,八十五歲病逝。他半個世紀出將入相,歷保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四朝,“二歷鼎司,兩升都座,四作元帥,九年中書”。
真可謂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福祿壽考,善始善終,就是封建社會一大完人。
在伴君如伴虎的年代,他在官場上應對自如,游刃有余,并能秉公辦事,大有作為,這本身就是一個謎。
不但如此,在唐朝大災難“安史之亂”中,更是體現出他過人的能力。
公元755年冬,北方三鎮節度使安祿山起兵造反,率十五萬大軍自范陽長驅南下,攻州破縣,不到一個月,叛軍就攻陷了東都洛陽,不日兵臨關下。時任九原(包頭)太守的郭子儀,上書唐玄宗,潼關只可堅守,不可出擊莽戰。但此建言末被朝廷采納,大將哥舒翰率二十萬唐軍出關會戰,結果一敗涂地,就這樣潼關失守。
安史之亂爆發后,郭子儀充任朔方節度使,高舉平叛大旗東討,他先折賊將周萬頃、高秀嚴,收復云中,首戰告捷。接著,又在藁城大敗史思明數萬之眾。
安史之亂給唐朝帶來重創,但郭子儀卻在其中力挽狂瀾。他英勇善戰,用兵如神,成了收兩京、通關陜的第一人。唐肅宗到灞上勞軍,感慨地對郭子儀說:“雖吾國家,實卿再造。”
此后但凡國家有難,沖在前陣的必有郭子儀。“功蓋天下不居功,權傾朝野不弄權”,郭子儀贏得了當朝與后世歷代官民的敬重。他平生愛國愛民的英雄事跡,至今還在民間廣為流傳。
古稀老人被賞六絕色美人,四年后方知皇帝深意
肅宗死后,代宗即位。宦官程元振忌憚勞苦功高的郭子儀,向代宗一次又一次地打小報告。
郭子儀無奈,請求解除節度使和副元帥的職務,郭子儀為唐朝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難免會遭到別人的嫉恨。對于讒言與陷害,郭子儀并沒有做任何解釋,而是將肅宗所賜的一千多篇詔書呈給代宗,以此來表明自己的忠心。
代宗看過之后,非常內疚和感動,他對郭子儀說:“大臣憂疑,這是我很大的過失啊!我感到非常慚愧,也請你不要再憂愁了!”
自此以后,唐代宗更加敬重郭子儀,很多國家大事都尋求他的意見。但對于這樣一個德高望重的大臣,唐代宗卻曾將六個絕色美人賞賜給他,令人十分不解。畢竟在當時,郭子儀已經是一個年逾七旬的古稀老人了。
皇上的這番賞賜看似不妥,卻是包含深意的。直到四年之后,如此做法的用意顯露出來,不得不感嘆皇上的做法實在是高明。
俗話說:“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友”。郭子儀之所以受排擠,與他德高望重,太過正派也有一定的關系。為了保住這一個老臣,皇帝特地賞賜他美人的奢侈品,讓他過起“奢華”的生活。在美女作樂,歌舞升平的氛圍下,他與朝廷群臣的交往也就更平和了一些。
晚年郭子儀將沖虛之道運用得揮灑自如,以雅量榮天下,洞悉世情。汾陽郡王府從來都是大門洞開,販夫走卒之輩都能進進出出,因為這一情形,郭子儀的兒子也多次勸告父親。
后來,郭子儀語重心長地說:"我家的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家的奴仆吃官糧的有1000多人,如果我筑起高墻,不與外面來往,只要有人與郭家有仇,略微煽風點火,郭氏一族就可能招來滅族之禍。
現在我打開府門,任人進出,即使有人想誣陷我,也找不到借口啊。"兒子們恍然大悟,都十分佩服父親的高瞻遠矚。
他在古稀之年欣然接受皇帝賞賜的美人,也是出于這樣的深思。
小結
當官難,當清廉而又有為的好官更是難。郭子儀晚年看似沉迷于奢華的生活,其實也是他的一方妙計而已。在這樣的智慧之下,他也得以歷經四朝而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