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高考地理命題密碼解讀微專題84:中國自然地理概況

微專題84:中國自然地理概況

【考點命題規律分析】

[考點趨勢剖析]

3年考情統計

題型示例

考點分析

命題趨勢

 

3年26考,分值184分

2015安徽卷,35,34分

2015課標卷,4、5,8分

2014江蘇,25、26,6分

2014四川,7、8,8分

2014大綱卷,9~11,12分

2013北京卷,1~2,8分

2013課標卷,6~8,12分

本考點是2010年——2015年全國課標卷必考內容,側重考查中國地形、氣候、河流和自然資源等自然特征。選擇題和綜合題并重,難度系數0.65左右,

根據對近5年來對這個考點考查的統計來看以圖表資料為載體,考查區位定位能力,以等高線地形圖、地形剖面圖、等溫線分布圖或等降水線分布圖等形式切入,考查我國局部區域的地形、氣候、水文特征、自然資源等

 [考點分層透析]

【典型例題1】(2015·南平質檢)下圖為以塔里木盆地中的點O為中心向a、b、c三個方向繪制的地形剖面圖。據此回答題。

根據上圖判斷下列選項中對應正確的是(  )

A.a— b— c—     B.a— b— c—

C.a— b— c—     D.a— b— c—

關于O點與a、b、c相連的三條線路上的地理事物,下列敘述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Oa線沿線資源豐富,礦井廣布、工業城市密集

B.Ob線沿線地區農業發展的優勢因素是熱量充足,氣溫年較差大

C.Oc線沿線地區地質條件脆弱,多地熱和水力資源

D.Oa、Ob、Oc三條線路中河湖均位于內流區,水源不足

 【答案】B C

【考點透析】我國主要地形區及特征

1. 主要山脈及其地理意義

山脈

圖示

地理意義

天山

 

南疆和北疆、暖溫帶和中溫帶、塔里木盆地和準噶爾盆地分界線。山脈北坡為迎風坡,降水較多

陰山

 

內流區和外流區,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分界線

昆侖山

 

塔里木盆地、柴達木盆地和藏北高原、地勢一、二級階梯分界線

秦嶺

 

一月0等溫線;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暖溫帶和亞熱帶、濕潤和半濕潤、北方和南方地區分界線

南嶺

 

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華中和華南分界線(東西走向)

大興安嶺

 

東北平原和內蒙古高原,內流區和外流區,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地勢二、三級階梯,東部季風區和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分界線;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

太行山

 

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 地勢二、三級階梯分界線

巫山

 

四川盆地和長江中下游平原,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

長白山

 

松花江和鴨綠江、圖們江分水嶺

武夷山

 

贛江與閩江分水嶺、江西和福建分界線、江南丘陵和浙閩丘陵分界線

賀蘭山

 

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季風區和非季風區,內流區和外流區,內蒙古溫帶草原地區和西北溫帶暖溫帶荒漠地區分界線

祁連山

 

暖溫帶和高寒氣候區,內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地勢一、二級階梯分界線

2.我國主要地形區

四大高原

地形區

位置范圍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青藏高原

 

“世界屋脊”,平均海拔4 000米以上,世界最高;冰川廣布;雪山連綿;起伏平緩,“遠看是山,近看是川”

以畜牧業為主;種植業分布于雅魯藏布江谷地和湟水谷地;人口稀少,少數民族主要是藏族

內蒙古高原

 

地面坦蕩,從東向西由草原到荒漠草原,再到荒漠;風力作用強烈

草原畜牧業;河套平原、寧夏平原、河西走廊的灌溉農業發達;少數民族主要有蒙古族、回族等

黃土高原

 

黃土深厚,土質疏松;流水侵蝕作用強烈,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以谷子為主的旱作農業;以煤炭為主的能源開發

云貴高原

 

地勢西高東低,地表崎嶇不平,多山間盆地;喀斯特地貌典范

“壩子”為農業區,交通落后制約經濟發展;旅游資源豐富;少數民族分布廣

四大盆地

地形區

位置范圍

自然地理特征

人文地理特征

塔里木盆地

 

我國面積最大的盆地;氣候干旱;內部平坦,沙漠廣布(分布有我國面積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周圍多綠洲;油氣資源豐富

綠洲農業,種植棉花和葡萄等;人口和城市沿盆地邊緣呈環狀分布;油氣資源開發

準噶爾盆地

 

沙漠、戈壁廣布;邊緣多綠洲,半封閉,西北部有缺口,降水稍多;油氣資源豐富

綠洲農業,種植春小麥、甜菜;人口和城市沿盆地邊緣呈環狀分布;油氣資源開發

柴達木盆地

 

高原盆地,多戈壁、沙漠,東部多沼澤、鹽湖,資源豐富

礦產資源開發,青藏鐵路沿線多工礦城市

四川盆地

 

紫色土廣布;東部多低山、丘陵,起伏大,西北部為成都平原;天然氣、井鹽等礦產豐富

農業較發達,成都平原是重要的商品糧基地;人口、城市密集

三大平原

【典型例題2】(2015·四川成都零模)下表是我國東部地區四地的氣候資料,據表回答題。
表中四地最有可能位于

A.地——華北平原      B.地——云貴高原   

C.地——塔里木盆地    D.地——海南省

表中地區農業發展的主要不利條件和主要農作物是

A.熱量不足;春小麥      B.水源短缺;棉花

C.光照不足;水稻        D.降水少;甜菜

 【答案】  B

【考點透析】我國的氣溫和降水特征及成因

1.氣溫特征及影響因素

2.降水特征及影響因素:

3.鋒面雨帶移動規律

我國東部季風區降水與夏季風的進退及夏季風的強弱有很大關系。正常年份,隨著太陽直射點北移,暖氣團勢力逐步增強,夏季風開始登陸我國的南方,與仍影響我國大陸的冷氣團交鋒,形成鋒面,我國的雨季開始,大致是五月在我國的華南地區,隨著暖氣團勢力的進一步增強,六月份,冷暖氣團在江淮地區相持約一個月時間,形成梅雨天氣。七、八月份鋒面雨帶推移到華北、東北地區,九月份,鋒面雨帶南撤,十月份夏季風完全退出我國大陸,雨季結束。由鋒面雨帶的推移規律可見,雨帶北進慢,南撤快,如圖所示:

 4.中國氣候的基本特征、成因及其影響
【典型例題3】閱讀青海省的圖文資料,回答問題。

中國2010年上海世博會青海館以“中華水塔·三江源”為主題,展現中華水塔的山水風情與三江源的生態意境,引導人們尋找中華民族母親河的出生地,揭示三江源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和城市之源。

青海館外墻的色調由明快的綠、白兩種顏色構成,綠色代表著江河源頭的生命氣息和凈土特色,白色象征著高聳的昆侖雪峰。“青海省地理簡圖”上甲、乙、丙三條山脈中表示“昆侖山脈”的是________;圖中A、B、C三大江河分別是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分析青海省成為“中華水塔”的自然地理條件。

世博會青海館以“源出青海”為核心概念,展現了三江源對三大流域的城市和文明的養育功能。分別寫出A河流和B河流流經的兩個省會城市(直轄市)名稱。

A河________;B河________。

面對我國城市發展中的水資源問題,青海省深感作為“中華水塔”所肩負的責任,確立了“環保立省”的發展之道。簡述我國城市發展中面臨的水資源方面的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并提出青海省作為“中華水塔”應該采取的有效舉措。

問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舉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乙  黃河  長江  瀾滄江

地處我國第一級階梯,地勢高;有冰川積雪融水、降水和地下水作為三大江河主要補給來源。

A河:蘭州、銀川、鄭州、濟南。B河:重慶、武漢、南京、上海。

問題:水資源短缺和水質變差。原因: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用水需求量激增;水資源利用率低;浪費嚴重;水資源受污染等。舉措:保護植被,涵養水源;防止污染,提高水質;節約用水,提高水資源利用率。

【考點透析】三、中國的河流

1.我國不同地區河流水文特征的差異

我國地域遼闊,內、外流域河流水文特征差異明顯,季風區南北跨度大,因此南北差異也較大。具體分析如下圖所示:

2.長江、黃河、珠江的河道特征

長江:

黃河:

珠江:


【典型例題】根據下表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表  我國四省(區)人口及部分自然資源統計數據(2006年)

上表中所示省(區)的簡稱依次是

A.川、黑、蘇、隴     B.蘇、川、隴、黑

C.黑、川、隴、蘇     D.隴、黑、川、蘇

下列推理,其過程和結論正確的是

A.耕地面積小,因此,山區面積

B.水資源總量多,因此,年降水量

C.木材總蓄積量少,因此,森林覆蓋率

D.城鎮人口占總人口比重小,因此,鄉村人口比重

 【答案】 D

   [考點規律揭秘]

地理材料分析類試題的解題方法

1.題型特征

材料分析題是一種考查學生理解能力、歸納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的綜合考查題型。它本身起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將課本知識和課外知識相結合。材料分析題所提供的材料不同,可分為文字材料型、圖文結合型、表格型、圖表結合型和圖表文結合型。無論所給材料如何復雜,都是為考查能力服務的,材料都是現象,考生需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因此,它具有“制作巧、容量大、靈活性高和區分度強”等特點。

2.解題技巧

仔細閱讀材料提取信息。解題時必須認真閱讀材料,對材料進行由表及里,去粗取精的綜合分析,明確材料的中心問題及屬性,理清它們與地理學科中哪些知識、規律和原理發生聯系;明確問題產生的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辨別哪些是人類活動對問題的產生和發展起主導性作用,哪些是關鍵性的,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這樣,通過閱讀從材料中提取關鍵性信息,掌握材料的核心和問題的本質,為進一步分析提供基礎。

聯系教材,拓展思維,探索解決措施和對策。雖然材料分析題提供的情景是聯系社會實際的熱點問題情景,對學生而言是新情景和新問題,然而它必然是教材內容的“折射”。因此,建立教材與試題材料的聯系,以教材的原理、規律和模式為理論基礎進一步分析材料,進行橫向的延伸與縱向的深入拓展,以求觸類旁通,是解決實際問題的關鍵。分析中尤其要注意充分利用試題的“設問”,以設問為線索,聯系原理、規律。聯系教材中和社會生活中的“案例”,發現問題的原因,探索解決問題的策略。

認真組織答題內容。答好第一問。一般情況下,一個材料分析題設有好幾問,而設問大都是相互聯系著的。往往答對了第一問,其它問題便迎刃而解了。因此,答第一問時一定要細心,要注意對材料作多方面的考慮,既要考慮材料的顯性含義,又要分析材料的隱性含義,全面考慮問題的正反面,力求全面準確。把握、運用好地理基本原理。從具體材料中得出有關的地理基本原理或規律,從地理的角度去思考分析。答案要簡明扼要。材料分析題每問的分值有限,所以答題時問什么答什么,不必展開。總之,要解答好材料分析題,只要掌握了解答題技巧,無論命題者從哪個角度,哪個層面上提出問題,都能應付自如,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最終取得理想的成績。

【示例】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寧夏部分地區示意圖。

材料二    沙湖位于銀川市的北面,西依賀蘭山,當地盛行東北風,其北面是大片灌溉農業區,而且面積還在不斷擴大。沙湖原本是一片濕地,上世紀50年代,一場罕見的暴雨侵襲了賀蘭山脈,暴雨引發山洪,順著山勢呼嘯而下,傾泄進賀蘭山腳下的一處低洼地,雨過天晴,一汪湖泊赫然出現在人們面前。沙湖位于寧夏平原的沉降中心,至今地勢仍然在不斷下沉。

分析銀川附近耕作區發展農業的優越自然條件。

分析說明寧夏沙湖的成因。近年來,寧夏沙湖周圍的一些湖泊均已干涸,而沙湖能在一片沙漠廣布區歷經幾十年仍沒有消亡,且其面積還有擴大的趨勢,試分析原因。

銀川市決定建設“山水園林城市”,計劃在市郊建立一個面積大約是西湖5倍的人工湖。是否合理?試從地理學的角度進行評價。

 所以賀蘭山阻擋了西側沙漠對沙湖的掩埋;又發現沙湖南側是沙漠,而當地盛行東北風,就會使南側的沙漠繼續往南邊移,給沙湖騰出地方;北側灌溉農業區,有利于沙湖的地下水補給;材料中還有“地勢仍然在不斷下沉”,有利于地下水的補給,這樣,答案已經躍然紙上。第題,是一個開放性試題,評價其合理或不合理,只要能根據當地自然環境(氣候干旱,缺水;有河流經過,有補給水源等)和社會需求(湖泊能調節氣候,改善環境),能夠做到自圓其說即可。

【答案】位于寧夏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為溫帶大陸性氣候;云量少,光照充足;黃河流經,灌溉便利。

成因:地勢低洼,山洪沖蝕積水而成。原因:地面沉降,利于地下水匯集;北面是大片灌溉農業區,給沙湖補給水源;賀蘭山阻擋了西北風攜帶的風沙蔓延;當地盛行東北風,使沙湖南邊的沙漠不斷南移,沙湖面積逐漸擴大。

合理。有河流流經,可以保證湖水的補給與更新;當地氣候干旱,可以調節小氣候。

或者:不合理。會占用大量耕地;當地氣候干旱,降水少,水資源短缺。

 【考點經典試題訓練】

 [3年高考真題]

1.(2015·安徽卷,35,34分)閱讀圖文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下圖為巴音布魯克地區示意圖。巴音布魯克濕地發育于天山山脈中部大、小尤爾都斯盆地中。盆地內河流蜿蜒,流向區外。冬季嚴寒,年平均氣溫-4.7℃。

巴音布魯克濕地內有國家級天鵝自然保護區,棲息著大量的野生天鵝。濕地周圍草場廣闊,是傳統的畜牧業區。20世紀中后期,出現過牧現象。同時,每年都有大量的畜群進入自然保護區,嚴重干擾了天鵝的生存與繁衍。

⑴描述圖示區域河流干流流向。

⑵簡析巴音布魯克濕地的形成條件。

⑶請你對巴音布魯克天鵝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保護提出建議。

(2014·江蘇地理,25、26,6分)下圖為我國某綠洲示意圖。讀圖回答2~3題。

2.該區域修建水庫的主要目的是(雙選) (  )

A.保障城鎮用水    B.開發水能資源

C.蓄水灌溉農田    D.發展水產養殖

3.適合該地農業持續發展的措施是(雙選) (  )

A.開發山地,擴大耕地面積

B.大量開采地下水,灌溉農田

C.修建防滲漏灌渠,推廣節水灌溉技術

D.營造防護林網,保護農田

(2014·四川文綜,,7、8,8分)下圖所示區域受西風影響,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讀圖回答4~5題。

4.圖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 (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5.據自然環境條件推斷,圖示地區下列土地利用類型的比例 (  )

A.草地>荒地>林地    B.耕地>林地>荒地

C.荒地>草地>耕地    D.林地>耕地>草地

(2014·大綱版文綜卷,9~11,12分)下圖中甲地所在的國家,農業以畜牧業為主,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于貨物過境和港口服務業。據此完成6~8題。

6.該國農業生產緊缺的自然資源是 (  )

A.土地資源      B.水資源

C.生物資源      D.太陽能資源

7.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導區位因素是 (  )

A.地形   B.氣候   C.公路交通樞紐   D.港口

8.該城市發展成為該國首都的優勢條件是 (  )

A.位置適中   B.資源豐富   C.氣候宜人   D.經濟中心

(2013·北京卷,1~2,8分)讀圖,回答第9~10題。

9.圖中

A.甲地是中國日出最早的地方     B.夏至日漠河有極晝現象

C.大興安嶺為內、外流區分水嶺   D.松花江干流有凌汛現象

10.東北平原

A.地勢中間高,南北低             B.冬冷夏熱,伏旱嚴重

C.農業實行小農場經營,精耕細作   D.是中國重要的商品棉基地

(2013全國課標Ⅱ卷,6~8,12分)下圖示意某地區年均溫的分布。讀圖,完成11~13題。

11.影響該地區年均溫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A.臺風     B.海陸分布   C.地形    D.大氣環流

12.圖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13.樟樹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優勢樹種。圖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可能有樟樹集中分布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

 [創新預測試題]

一、選擇題

(2015·樂山模擬)甲、乙兩地分別位于我國兩大地形區中,請根據下表所提供的資料,回答1~2題。

1.甲、乙兩地所在的地形區分別是(  )

A.云貴高原、成都平原   B.橫斷山區、江南丘陵

C.橫斷山區、四川盆地   D.云貴高原、洞庭湖平原

2.甲地夏季氣溫明顯低于乙地,其主要成因是(  )

A.所處地形類型不同  B.所屬氣候類型不同

C.所處海陸位置不同  D.所處緯度位置不同

2015·湖南師范大學附中月考)讀圖,回答3~4題。

3.我國主要入海河流年總輸沙量變化可能是由于

A.水土流失現象加劇    B.河流沿岸大規模挖砂

C.修建水庫數量增多    D.近十年降水持續偏多

4.據圖推斷,近年我國

A.濱海鹽堿化趨勢減弱   B.臺風破壞程度明顯降低

C.沿岸濕地的面積縮小   D.河口附近海岸侵蝕后退

2015·湖南師范大學附中月考)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是影響我國大陸的重要天氣系統。我國東部的主要鋒面雨帶,通常位于副高脊線以北5~8個緯度距離處,并隨副高的北進南退而移動。下圖繪制的是副高對我國天氣影響示意圖。讀圖回答5~6題。

 

5.如果副高控制區域位于圖中位置,則雨帶處于

A.南部沿海一帶   B.東北地區   C.華北地區   D.長江中下游地區

6.當北方冷空氣勢力最強盛時

A.我國受副高控制最明顯     B.我國鋒面雨帶控制在華北地區

C.鋒面雨帶已撤離我國大陸   D.臺風已蓄勢待發

(2015·浙江省紹興一中回頭考試)讀“我國某地某月等溫線圖”,回答7~8題。 

7.圖中三條28℃等溫線將圖示地區劃分為甲、乙、丙、丁四個區域,其中溫度相對較低的區域是

A.甲、乙   B.乙、丁   C.甲、丙   D.丙、丁

8.圖中M地氣溫區別于周圍地區的影響主要因素是

A.地形地勢     B.緯度位置

C.大氣環流    D.海陸位置

(2015·唐山模擬)下圖是我國某河流干流區位置及不同土地利用類型的變化特征圖。讀圖,完成9~10題。

 

9.據圖示信息可推測,該河流(  )

A.冬季無結冰現象   B.以雨水補給為主

C.水位季節變化小   D.下游徑流量最小

10.與1985~2000年對比,該流域2000~2010年水體面積大量減少的主要原因是(  )

A.蒸發量加大,下滲嚴重

B.耕地面積擴大,農田灌溉量增大

C.城鎮規模過大,需水量增大

D.林地、草地減少,涵養水源能力差

(湖南省安化一中2015屆高三9月月考)下圖是“中國雨季類型圖”,回答11~13題。

 

11.圖中①地區雨季類型為

A.全年干旱多晴區    B.夏半年多雨區

C.夏雨集中區        D.夏雨區

12.圖中M地區夏秋季節多雨的主要原因是

A.受西南季風影響    B.受高壓脊的影響

C.受臺風影響        D.多對流雨

13.導致N地類型界線向西北凸出的因素主要是

A.水源   B.土壤   C.地形   D.人為活動

二、綜合題

14.(四川省內江市2015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讀四川省地形圖,回答下列問題。 

(1)據圖描述四川省地形特征。

(2)你是否贊成四川省大力發展水電?請依據所知識圖中信息說明理由。

(3)結合達州地區地形特征,用熱力環流原理分析巴山夜雨漲秋池的原因。

15.(2015·湖南省長沙市長郡中學月考)讀“我國某區域及其1月0℃等溫線分布示意圖”,完成下列問題。

 

(1)說出1月0℃等溫線的走向及其影響因素。

(2)圖示區域生物資源豐富,簡析其自然原因。

(3)比較R1、R2河段流速和流量的差異,并說明判斷的理由。

(4)簡析古漢中在歷史上的交通地位,并說明判斷理由。

 

考點經典試題訓練參考答案:

[3年高考真題]

1.【答案】(1)(自源頭)由東向西流經小尤爾都斯盆地,至巴音布魯克附近向南流入大尤爾都斯盆地,然后再向東南流出本區。

⑵該地區有較多的冰雪融水、大氣降水和地下水補給,河流眾多;盆地內陸勢平坦,排水不暢;氣溫低,蒸發弱;地下凍土層發育,阻滯水分下滲。

⑶合理放牧,防止草場退化,恢復天然植被,走可持續發展之路;加強對自然保護區的管理,保護濕地,嚴禁人類活動對天鵝棲息地的干擾和破壞;加強環境教育,提高公眾的環保意識。

 

⑵濕地形成、發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分,而地貌和氣候條件決定了地表水的狀況。從地貌條件來看,地勢低平,排水不暢,地表有多條徑流匯集,地下有隔水層或凍土,不利于地表水下滲,使地表常年處于過濕狀態形成濕地;從氣候條件來看,降水較為豐沛地區易形成濕地,降水雖少,但氣溫較低,蒸發微弱地區,因原有水分便于保存,也易形成濕地。

⑶對自然保護區的保護應從法律、管理、宣傳教育、行為等角度分析。加強宣傳,增強環保意識;加強管理,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同時保護該區地表植被,保護天鵝棲息地等。

2.AC  3.CD 

【解析】第2題,圖中綠洲位于我國西北內陸,氣候干旱,植被稀少,水源缺乏。所以該區域修建水庫的主要目的是調節徑流的季節變化,保障城鎮用水和農田灌溉用水。該區域河流水量較小,水能資源不豐富,更不適合發展水產養殖。第3題,該區域的主要環境問題是土地荒漠化,為了防治土地荒漠化,應該退耕還草,不適宜擴大耕地面積;發展節水農業,節約用水,合理利用水資源;適度放牧;在綠洲邊緣營造防護林網,保護基本農田,禁止過度樵采等。

4.C  5.C

【解析】第4題,根據題干信息,該區域受西風影響,由該區域的等高線地形圖,可以判斷②、④地位于西風的背風坡,降水量少;①、③地位于開口向西的伊犁河谷中,但①位于河谷的底部,③地位于河谷東部的迎風坡,降水量多。第5題,根據圖中經緯度,可以判斷該區域深居亞歐內陸,降水少,以荒地為主,在一些降水稍多的山地,分布著一些草地,只在綠洲、河流沿岸分布少量的耕地。

6.B  7.D   8.D

【解析】第6題,根據經緯度可知,該國位于非洲大陸的東北部,屬于熱帶草原氣候區;根據圖例可知,該國多時令河,據此判斷水資源短缺是其發展農業生產的限制性因素。第7題,根據圖例可知,甲為海港,因此其形成的主導區位是港口。第8題,從圖中信息看,甲城市不僅為港口,還有多條交通線通過,說明其經濟腹地廣大;“財政收入主要來源于貨物過境和港口服務業”說明甲城市經濟活躍,為該國的經濟中心。

9.D  10.A

 

11.C  12.A   13.B

【解析】第11題,提取圖像信息,等溫線主要呈東北—西南方向延伸,且在島嶼中部閉合,聯系臺灣山脈主要呈東北-西南走向,故影響的主要因素是地形。第12題,③地在夏季風的迎風坡,夏季多地形雨;②④在冬季風的迎風坡,冬季多地形雨;①地氣溫高,海拔低,為島嶼西部沿海平原地區,無地形雨,降水最少。第13題,從設問中提取信息“樟樹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的優勢樹種”,排除位于北回歸線以南熱帶的④;③地據等溫線判斷,海拔較高,山地植被的垂直變化導致該地已經不是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①地氣溫較高,海拔低,位于島嶼沿海平原,多數地區已開辟為耕地,故無集中分布。②地既在亞熱帶,又非平原和高海拔地區,故最有可能集中分布。

 [創新預測試題]

1.D 2.A

【解析】第1題,根據甲、乙所在經緯度,結合甲、乙兩地的海拔可以判斷,甲地緯度低,海拔較高,應為云貴高原;乙地位置偏東,海拔低,應為洞庭湖平原。第2題,從上題分析可知,甲為云貴高原,乙為洞庭湖平原,根據氣溫隨海拔升高而降低,較易得出正確答案為A項。

3.C  4.D

【解析】第3題,整體來看河流的泥沙是在波動中減少的,而海平面的變化是在波動中加大的,而且海平面在波動中升高。河流上游修建水庫,泥沙大量沉積在庫區,入海泥沙量的減少。如果水土流失加劇,入海泥沙量會增加,而不是減少。大江大河泥沙的減少受人為挖沙活動的影響不大,甚至可以不考慮。如果降水偏多,水土流失應該加大,河流攜帶的泥沙量也會增加,整體應該是增加而不是減少。第4題,由圖中可以判讀出海平面是上升的,濱海鹽堿化應該加重,而不是減弱。臺風的破壞程度與海平面變化以及入海泥沙量沒有直接必然的關系。由于海平面上升,入海河水受阻,因此沿岸的濕地面積應該是擴大。由于海平面上升,海岸必然后退,海岸的侵蝕也會隨之后退。

5.D  6.C

7.B   8.A

【解析】第7題,讀圖,根據等值線的變化規律,按某一遞增或遞減的規律變化,可以判斷出四地的氣溫范圍。甲地氣溫大于28°C,乙地氣溫在26-28°C之間,丙地氣溫大于28°C,丁地氣溫在26-28°C之間,所以溫度相對較低的區域是乙、丁兩地。第8題,根據圖中的河流分布看,M地是許多河流的源頭地區,說明這里的地勢高,屬于山地地區。M地氣溫小于26°C,是因為海拔高于周圍地區的原因。

9.D 10.B【解析】第9題,根據圖中經緯度可知,該河流位于我國西北內陸地區,以冰雪融水補給為主,水位季節變化大,冬季結冰。第10題,結合上題分析與圖示可以看出,該地耕地面積擴展迅速,灌溉用水增多,導致河流水量減少,水體面積大量減少。

11.C  12.A   13.C

【解析】第11題,讀圖,圖中①地區是華北地區和東北地區,雨季類型為夏雨集中區。全年干旱多晴區是②。夏半年多雨區是④。③是夏雨區。第12題,圖中M地區位于我國西南地區,夏秋季節多雨的主要原因是受西南季風影響,雨季長。受高壓脊的影響區是少雨區。該地位于內陸,不受臺風影響。該地是西南季風受地形抬升,多地形雨。第13題,圖中N地位于祁連山山麓,位于東南季風的迎風坡,降水較多,所以不是干旱多晴區,導致界線向西北凸出,所以主要影響因素是地形。該地水資源短缺。土地是氣候作用影響的結果。人為活動不是區域干旱多晴天的主要原因。

14.【答案】(1)以高原和盆地地形為主;西高東低;地勢起伏大

(2)贊成

四川地勢由高原到盆地落差大;河流眾多,流量大,水能資源豐;我國經濟發展迅速,能源需求量大;工程技術力量強。

不贊成

山高谷深、地形崎嶇,巖石破碎、工程難度大;修建水壩,影響生態環境;當地經濟發展落后,資金不足,能源需求量小;距離東部發達地區市場遠。

(3)達州地區位于大巴山東段,以山地為主,多平行嶺谷;夜晚山上氣溫低氣壓高,山谷氣溫高氣壓低,風從山頂吹向山谷,山谷的暖濕氣流被抬升而凝云致雨;河谷地形,河水匯集快,迅速上漲。

【解析】第(1)題,地形特征一般從總體地勢變化、主要的地形類型及其分布兩方面描述,從圖中不難看出,四川省地勢西高東低、地勢起伏較大,西部以高原為主、東部以盆地地形為主。第(2)題,本小題為開放性題目,若贊同,主要從該地發展水電的自然條件、市場、技術等方面加以分析;若不贊同,主要從開發水電的不利條件及開發過程中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等方面加以分析。第(3)題,本題要求先說出該地地形,再結合地形,運用熱力環流的原理說明該現象的形成原因。達州地區位于大巴山東段,以山地為主,多平行嶺谷;夜晚山上氣溫低氣壓高,山谷氣溫高氣壓低,風從山頂吹向山谷,山谷的暖濕氣流被抬升而凝云致雨;河谷地形,河水匯集快,迅速上漲。

15.【答案】(1)東西走向;緯度和地形(秦嶺)

(2)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區,氣候條件復雜;地形起伏大,垂直分異明顯,為生物提供了多樣的生存環境

(3)流速:R1河段流速較小(或R2河段流速較大)

原因:R1河段以流水沉積作用為主;R2河段以流水侵蝕作用為主

流量:R2流量較大(或R1流量較小);

原因:在R1、R2間有支流匯入(或R1位于上游,R2位于下游)

(4)交通樞紐。通過古棧道向北溝通渭河平原及城市(如西安),向南聯系四川盆地及城市(如成都和重慶);向東通過漢水聯系長江中下游地區(如武漢)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專題14 中國地理
中考高分 | 初中地理易錯點常考精選,七年級、八年級各冊都有!
中考背記 簡答大全200點(高中也適用)
地理背誦手冊專題1.9:中國的自然環境
八上|期末復習提綱(到自然資源)
【常考知識】中國地理13大常考知識點, 背會至少提高20分!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阿合奇县| 乌审旗| 航空| 福鼎市| 呈贡县| 连城县| 澄迈县| 炎陵县| 天津市| 佛学| 双鸭山市| 临澧县| 台北市| 龙江县| 旺苍县| 南投县| 溧水县| 佛冈县| 平凉市| 敖汉旗| 抚远县| 汝南县| 崇州市| 平利县| 阳城县| 呼玛县| 鸡泽县| 铁力市| 邮箱| 彭山县| 大关县| 新晃| 买车| 凌海市| 巴林左旗| 北川| 上蔡县| 丰城市| 杭州市| 广河县| 宝兴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