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對,也稱嚴對,詩律術語,指工整的對仗。即兩句在詞性、詞 類、句型等方面都分別整齊相對,甚至同一詞類中,還可能分若干 小類,也分別相對嚴整。
工對除具有對仗的兩個基本特征外,還要符合以下兩個條件:
(1)對應詞語必須是同類或近類詞,詞義可相類、相反、相稱。 所謂詞義相類,即對應詞語若非名詞,應取同一類詞語對應,個別 允許的近類詞可以對應;若為名詞,應取同類或近類詞語相對應。 例如: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杜甫《曲江對酒》其二)
江上小堂巢翡翠,苑邊高冢臥麒麟。(杜甫《曲江對酒》其一)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風。(晏殊《寓意》)
先看名詞:“花”對“水”,名詞小類近類相對;“蛺蝶”對“蜻 蜓”,名詞小類同類相對。“江”對“苑”,名詞小類近類相對;“堂”對 “冢”,名詞小類同類相對;“翡翠”對“麒麟”,名詞小類同類相對。 “梨花”對“柳絮”,名詞小類同類相對;“院落”“池塘”,名詞小類近 類相對;“月”對“風”,名詞小類同類相對。再看其他詞類:“穿”對 “點”,“見”對“飛”,均動詞相對。“深深”對“款款”,均形容詞相對。 “上”對“邊”,同為方位詞。“小”對“高”,同為形狀形容詞。“巢”對 “臥”,亦是動詞化了的名詞與動詞相對應。“溶溶”對“淡淡”,都是 形容詞。
詞義相反,即詞語表達的意思相反,而詞類則要求相同或相 近。例如: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催兩鬢生。(徐涂《旅懷》)
命仆安排新暖閣,呼童熨貼舊寒衣。(劉克莊《冬景》)
“絕”對“生”,動詞相對,詞義相反。“新暖”對“舊寒”,都是詞義 相反,形容詞相對。
詞義相稱,就是對應詞語詞類相同或相近。例如: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飄揚血色裙拖地,斷送玉容人上天。
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其中,“蛺蝶”對“蜻蜓”,“揚”對“送”,“地”對“天”,“云橫”對 “雪擁”,都是詞義相稱。
(2)對應詞語親和結構要相同。工對對應詞語其詞素結構必須 相同。例如上述杜甫《秋興》(其一)“江間波浪兼天涌,塞上風云接 地陰”。其中“江間”對“塞上”,為方位結構。“江”“塞”為正,名詞; “間”“上”為方位詞。而“波浪”對“風云”,其詞素結構為“近義”, “波”“浪”義同,“風”“云”義近。“兼天”與“接地”均為動賓結構,在 句子中作形式狀語,“涌”和“陰”為謂語動詞。
再如上述葉采 《暮春即事》“雙雙瓦雀行書案,點點楊花入硯 池”。其中“雙雙”對“點點”,為“重疊親合”,即疊字。“瓦雀”對“楊 花”,為“偏正”,“雀”“花”為正,名詞;“瓦”“楊”為偏,亦是名詞,起 修飾限定作用。“書案”對“硯池”,亦為“偏正”,“案”“池”為正,名 詞;“書”“硯”為偏,亦是名詞,起修飾限定作用。“行”與“入”為謂語 動詞相對。
有些對仗乍看似工對,實則不是。例如李白的《登金陵鳳凰臺》 詩句: 三山半落青山外,二水中分白鷺洲。該聯對仗中,“外”對 “洲”,詞性不合;“青山外”對“白鷺洲”,其親合關系之結構亦不同, “青山外”為方位結構;“白鷺洲”為偏正結構。這種結構對仗有“差 半個字”之說。清人袁枚《隨園詩話》云:“尹文端公(繼善)論詩最 細,有‘差半個字’之說,如唐人‘夜琴知欲雨,晚簟覺新秋’,‘新秋’ 二字,現成語也。‘欲雨’二字,以‘欲’字起‘雨’字,非現成語也。差 半個字矣。”其實,“欲雨”乃動狀結構,“新秋”乃偏正結構,二者結 構不同。這種對子看似工對,實則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