閑愁似乎不分年齡段,說來就來了。有時是坐在一棵樹下,有時是高高地站在樓頂縱覽長江,有時甚至面對堪稱絢麗的西天晚霞,閑愁來時,內心有說不出的寂寥。
閑愁自古就有,是閑出來的。無事可做時,或不知該做什么時,悶得發慌。人閑愁的時候很脆弱、很焦慮甚至很悲憫。古裝戲里的閑愁人生,仿佛聲聲在耳。
聽,張生吟誦:“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鶯鶯對上:“蘭閨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憐長嘆人?!?/p>
在古代,衣食無憂的青年女子們就是在莫名的愁緒中流連度日的,沒有人,包括她們自己都習以為常。很多時候,憂郁反倒給她們增添了魅力,因為只有身份高貴,心靈豐富敏感的人,才能夠擁有對人生更多自覺的體察。
或許,無論我們生在什么樣的時代,自己活在世上終歸是孤獨、飄零的個體,任何一個人與你聯系的紐帶都不是鐵一樣結實的,這根紐帶有時說斷就斷了,就像最初剪斷你的臍帶那樣由不得自己。
只是,能夠生活在什么樣年代,出生在什么樣的家庭,甚至一生中女人遇見什么樣的男人,男人碰上什么樣的女人,誰都無法選擇。當今我們時時面臨的現實壓力,在鶯鶯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她只有因寂寞難遣、向往愛情而生出的煩惱與愁緒。在今天的人們看來,她的種種愁緒都是閑愁,而所有閑愁都是要不得的。如果看見身邊有人如此這般,朋友會吼一聲:醒醒吧,快去做事啦!年輕時,閑愁來時都不自覺,只有到了中年之后,有時會猛然清醒,苦笑一下,便去打理應該打理的人生。
現代人是功利的。他們不舍得花時間閑愁了。女人離開數年相親的男人像離開一個債主;男人看著離去的女人背影哼一聲天涯何處無芳草!偶爾在閑愁上面花點時間,做點姿態,也是像倒車那樣為了更好地前進。在我們人生過程中,你可能在某一時段完全占有一樣東西,也可能一生都占有某樣東西,但你不可能一生都占有你希望得到的東西。有時候占有的越多壓力就越大,占有的越多,就會因承受不起,為其所傷。
多數人認為,比較純粹的閑愁,只能是某類生活無憂的女人的專利。男人若沉湎其中就有些搞笑。男人的堅強多半是社會逼出來的。
古時候沒有人鼓勵女人去獨立,因為那時好像沒有獨立和依從之別。從前的女人和男人有一種相當天然的和諧關系。比如鶯鶯,就從來不必擔心張生會因她不能夠賺錢而小看她。社會上“男尊女卑”,而在家庭之內,夫妻之間,似乎也并不缺少平等。
如今社會在鼓勵女人獨立,但實際上還有女人去依附。利益是第一位的。那么只要能換來金錢和安逸,依附也是一種足以耀人的本領了。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誤了多少女孩前途。我始終覺得,無論男女,獨立之經濟獨立之精神都非常重要。(荊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