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統統都是下半身思考的動物。”安雪在密友聚會上咬牙切齒。
盡管我也是在她攻擊范圍內“男人”中的一員,但我完全可以理解她的憤怒,因為今年才剛過去了不到一半,安雪已經失戀了兩次。
年初的時候她認識了一個男生,兩個人相處了兩個多月,在一次短途旅行中兩個人水到渠成地開了個房,升華了一下感情。
安雪說,第二天早上看到那個男人躺在她旁邊,她感覺好像已經和他結婚生子過完了一生——然而旅途結束之后,男人就開始間歇性玩消失,終于在半個月之后,他對等在他家樓下的安雪說了“我們進展太快了,要不冷靜一下吧”。
安雪把拎在手里給他煲了兩個小時的湯狠狠潑在他身上,轉身回家哭了整整一夜。
有了這次前車之鑒,安雪在交往第二個男朋友的第一天就告訴他,自己絕對不能接受婚前性行為,想上床必須先結婚。
男生有點莫名其妙,但也沒說什么,安雪大喜過望,覺得終于遇到了懂得尊重她憐惜她的真命天子,剛開始戀愛就每天去男生家里給他做飯打掃衛生,風雨無阻。
但這段戀情持續的時間還不到一個月,男生請她吃了頓飯,向她表示非常感謝她的付出,但是還是算了吧。
被分手時安雪手里正捧著一杯紅酒,她很想像上次一樣把紅酒潑他一臉,但她突然覺得特別無力。
“是不是因為我不跟你睡?”安雪含著眼淚問,沒有得到回答。
“你別跟我分手,我……我可以跟你睡,好嗎?”安雪的眼淚掉到紅酒杯里,但對面還是一片冷冰冰的沉默。
“睡不睡都被甩,你們男人到底要女人怎么辦?”安雪灌下一杯酒,紅著眼眶問我。
其實我想告訴她,根本不是睡不睡的事兒。
要不要睡,什么時候睡這樣的問題,在戀愛中根本不存在標準答案,這不是一道非此即彼的判斷題,而是一道“言之成理即可”的開放題。
我見過剛在一起就迅速上床的情侶,現在已經過了兩年沒羞沒臊的小日子正在籌備結婚,我也見過談了一年多戀愛最多接個吻的戀人,男生特別有耐心地說她還沒準備好就再等等吧。
尤其是我有個關系特別好的妹子,幾乎每次戀愛都是一周之內本壘打,但她的歷任男朋友睡過之后不僅不舍得分手,還越來越粘人,無論是打電話的時長、約會的頻率還是禮物的檔次都有了質的飛躍。
她永遠都無法理解,為什么兩個人都想做的一件事情,女生就非得口是心非地拖著。
“兩個互相喜歡的人,做一件大家都想做都開心的事兒,有那么難嗎?”
妹子說這話的時候表情挺沒心沒肺的,但我就在這個時候,get到了她身上那種很獨特的魅力——她談到上床這件事情的時候,從表情到語氣都看不到一絲一毫的“取悅感”。
她愿意做這件事情,一定是因為“她自己喜歡”,而不是僅僅因為“那個男人喜歡”。
這種心態是會反映到行為上的——以前每天聊一個小時微信,現在就還是一個小時,說不定還間歇性變成半個小時;或者以前每個禮拜約一次會,現在就還是約一次,說不定這周末索性還不約了。
然后男人就反而開始懵逼,這到底算不算搞定了?怎么睡都睡了她一點變化都沒有?
得承認,這種“不能通過上床來搞定”的姑娘在男人眼里,實在是太酷了。
我也問過她,有沒有過哪次戀愛她不想進展太快的,她說也有。
那段時間她工作特別忙,一個月有二十天都在出差,回家了基本上精疲力盡,實在不在狀態。
男朋友提出想要更進一步,她說,最近不行,這兩個月我太累了沒什么心情,等我忙過了這一陣子去找你。
結果,男朋友不僅毫無怨言地等了她兩個月,還在這段時間給了她更多的關懷和照顧,她加班就及時買宵夜,她出差回來凌晨一點多去接機,噓寒問暖無微不至。
她說過一句話,我在那次聚會上轉述給了安雪:
“這件事情,壓根不是為了滿足男人取悅男人,是為了你自己好,為了你們的感情好,別總猜測男人怎么想,你就不能問問自己怎么想的嗎?你到底想不想要?”
這個問題根本不局限在“要不要和男人上床”這一件事情上。太多的女孩子在愛上一個人的時候,都只顧著拼命取悅對方,所做的一切都是圍著這個男人的意愿轉:
男人喜歡成熟御姐范,她們就堅持穿十厘米的高跟鞋哪怕腳上全是血泡;
男人想去一線城市發展,她們就二話不說辭了老家的工作跟過去;
男人說事業上升期不考慮結婚,她們就無怨無悔一等四五年,把自己拖到快要三十歲……
她們看上去好像全身散發著真愛無敵的光芒,但光芒背后的她們,眼底都是不足為外人道的委屈和心酸——為愛的人付出當然沒錯,可她們總是忘了問問自己是怎么想的,忘了問問自己到底想不想做這些。
更令人唏噓的是,正是這樣最“偉大”和“無私”的姑娘,往往最容易成為被傷害的那一方。
她們不知道自己錯在哪里,她們甚至以為自己付出得還不夠多,犧牲得還不夠徹底,就像安雪在第二次被分手的時候,以為自己做錯的不過是“沒有和他睡”。
她依然認為,是自己的取悅和討好給的不夠。
但事實上,情場如戰場,弱肉強食的法則依然無處不在。
我聽過這樣一個比喻,說假設你們之間存在兩把椅子,一把寫著強者,另一把寫著弱者,你自愿坐在弱者的那把椅子上,把自己放得很低去仰望他討好他的時候,對方就只能坐在強者的那把椅子上,對你肆無忌憚地予取予求。
想要愛一個人是一件好事,想要為愛的人付出和奉獻,也同樣是值得贊美的事。
但你要時刻記住的是,愛他的那個人是你,想要為他付出的那個人也是你——“你”,才是這段關系中的主體。
就像有句話說,你愛一個人的時候,也許會覺得他整個人都在發光,驚艷又遙不可及。但你可能沒有意識到,那道光可能是你看向他的時候,你眼里的光。
在為他赴湯蹈火之前,請你一定先看看自己,把自己當作一個強者,至少把自己當做一個有血有肉,有獨立意識和思想,有情緒和意愿的人。
多問自己一句,為他付出犧牲的時候,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你是不是真的愿意那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