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許多非洲人眼里,可能有錢人就是印度商人的模樣。幾乎哪里有生意,哪里就有印度人的身影。從南非的約翰內斯堡的電腦商,直到到肯尼亞內羅畢的二手車店,直到烏干達藥廠,他們所有的主人都是印度人。此外,許多當地人十分以來的日用品店也大都是印度人在營業的。
一名印度裔婦女在南非某市場的攤位上售賣非洲手工藝品
要知道,在非洲大陸上,印度人幾乎有錢掛鉤。幾乎所有身處當地的印度人的收入都要遠高于黑人,甚至于比一些白人的收入還要高!因而,倘若你在非洲看見一個黑人小伙開著豪車,他可能并非是車主,很可能是坐在后排的司機。而后排的許多人大多數都是包著頭巾的印度后裔。印度人究竟是何時在非洲落腳的呢?他們的出現又給非洲帶來了哪些改變呢?
21世紀初非洲部分國家印度裔人群數量
雖然生活在非洲的印度后裔現在看起來十分闊綽,不過早期這些印度人都是被賣到非洲當奴隸的!是不是感到十分不可思議!眾所周知,黑奴貿易臭名昭著,卻從來沒聽說過印度人被賣到非洲當奴隸的事。
1652年,荷蘭抵達非洲境內,憑借著強大的實力,很快就將非洲收入囊中。然而廣袤的非洲大地勞動力稀缺。雖然非洲境內本身就有為數眾多的黑奴,不過出于穩定著想,荷蘭人決定從印度引進奴隸,防止黑人集聚引發暴動。
早期印度奴隸主要從事種植業等活動,也有少部分會成為荷蘭人的奴仆。截止到19世紀初期,開普敦的印度奴隸人數已經達到了1100人,占據當地奴隸總人數的36%。而這批印度奴隸也成了印度被迫“移民”非洲的第一批民眾。
隨著實力迭代,英國取代了荷蘭成為了南非的主人。還將范圍擴大到了非洲的東部與南部。為了便于統治,英國在此地修建了大量的基礎設施。雖然在此后1833年,英國廢除了奴隸制。但是開發非洲仍需要大量的人力。而這些人力資源便繼續從印度源源不斷的輸送而來。
1860年印度契約工被運送到南非的納塔爾
到了20世紀中期,非洲被西方各國瓜分殆盡。在此期間,有大量的印度勞工離開國內,抵達非洲,并且為非洲的發展事業開始“發光發熱”。
19世紀中期開始,英國統治印度大部分地區,這使得南亞次大陸這片人口密集的地方成為英國殖民體系中提供人力
直到1896年,英國在肯尼亞的蒙巴薩修筑了一條途徑首都內羅畢,抵達烏干達首都坎帕拉的跨國鐵路。據悉,這條鐵路全長2000公里,耗資325萬英鎊,也因此,被英國人稱為“瘋子鐵路”。
東非大鐵路示意圖,這條鐵路途徑地理環境非常復雜的區域
據悉,當時英國為了建造這條鐵路,不惜從印度運來3萬勞工。礙于處境艱難,開發困難,許多勞工在此期間或因患病,或因過勞死于非命。由于鐵路經過大片無人區,許多勞工在修建同時,會被土著與猛獸襲擊。在建察沃段鐵路時,還出現了毛骨悚然的食人魔事件(特指獅子)。截止1901年,工程結束后,共有9000名勞工死去。
據悉,為了開拓產業,非洲各地都引進了大批印度契約工。僅南非就有15萬!彈丸之地的毛里求斯都有4.2萬人。而這些勞工在契約結束后,許多人選擇留在當地,發展形成了后來的印度聚集區。
十九世紀在非洲的印度勞工
印度獨立后,從印度移民的人員也更加多樣。不僅限于勞工,商人同專業的技術人員也紛紛踏入非洲大陸。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印度人開始走出國外,并且在先進國家移民、定居(特指高知分子)。與此同時,印度國內由于人口眾多,就業壓力過大等問題,導致國民生活困苦。同歐洲相比,非洲臨近印度,也成了更多印度人的選擇。
據悉,在部分東非國家中,印度人一度成為這些國家的主力人員。雖然印度后裔只占非洲全部人口的3%。然而,156萬的印度人也使得印度成為非洲境內占比最大的人種!
毛里求斯的印度教節慶日盛況
1893年,印度的“圣雄”甘地抵達南非。并且以律師的身份在此地生活了21年。而他所提倡的非暴力不合作也在當地一呼百應。由此經驗后,甘地輾轉回國,并且組織了印度的獨立運動,最終大獲全勝。
1902在南非約翰內斯堡做律師時期的甘地(中間者)
而甘地在印度取得成功后,也給非洲人民帶來了曙光。在種族歧視的時代,生活在當地的印度人同黑人結成了同伴,開始進行獨立戰爭。
非洲獨立運動
針對非洲種族歧視最嚴重的南非,印度將這一問題提交聯合國。1964年,聯合國以禁運的方式脅迫南非認同人種平等。而印度由于幫助非洲解除了種族歧視,生活在當地的移民或后裔地位扶搖直上。
素有“小印度”之稱的毛里求斯,這個國家的執政人,自1968年起就一直是印度后裔把持的。在印度人成了這個國家的多數人口后,著名的“圣水湖”也成了印度教的朝圣地,還在它的旁邊修建了一座寺廟。而生活在當地的印度人始終堅信,總有一天這里的湖水會匯到印度的恒河之中。
毛里求斯的“圣水湖”周圍都是印度教中的神造型
同移民歐美的印度處境天差地別。雖然在歐洲,印度后裔始終無法真正同白人融入在一起。不過,在非洲,他們就會受到黑人的熱烈歡迎,并且在許多地方,印度人都會受到破格的優待。
1994年,在曼德拉成為南非第一位黑人總統后,他坦言自己受甘地的影響身份深淵。并且對外稱,甘地乃是南非同印度之間的橋梁。此外,在他執政期間,也有印度后裔坐上了南非的高官。甘地的孫女埃拉·甘地還成了南非的議員。
印度人在南非開的超市
雖然非洲經濟不興,但是非洲境內有著取之不盡的各類資源。正是因此,非洲才會被殖民多年,經濟發展受到嚴重的影響。
時至今日,非洲未被開發的地區仍有無數難以預計的財富。印度也因此才會同非洲簽署援助協議。并且通過大量生活在當地的印度后裔,在推進當地經濟發展的同時,印度也賺了不少外快。
南非德班市街景
為了謀求在非洲的發展,印度先后在非洲推行了“經濟技術合作計劃”、“非洲發展新伙伴計劃”、“聚焦非洲計劃”等項目,并且為此投入了大量的資金以及技術支持。截止1949年,印度對于非洲的投入達到20多億美元。而這一數字在進入21世紀后,還在繼續擴大。單2004年的“印非技術經濟協作運動”合作中,印度就提供了5億美元的借款。
2007年,印度在非洲推行“泛非電信網絡”計劃,通過衛星以及網絡將非洲各國連在一起。并且還建設了甘地工業園,并且鋪設了大量的電纜光纖。并在當地搭建了數據處理中心,以及許多通信塔等設備。2009年印度電信公司正式開通非洲網絡。并以此為非洲提供終端教育、遠程醫療等網絡服務。此舉也使得印度成為非洲電信產業的最大贏家。
印度總統拉姆·納特·科文德訪問非洲
而印度作為資源品貧乏的國度,每年75%的石油依賴進口。而非洲境內豐富的石油資源,也極大地吸引著印度的目光。并以此提供了“以援建換物資”的策略。為了開采石油,印度先后投資超過10億美元。如今,印度每年從非洲引進的石油占國內進口的20%,非洲也成了印度的資源保障。
要知道非洲境內醫療資源貧乏。而印度又是藥品仿制“大國”。而印度對非洲的援助,也使得印度藥在非洲正式推廣。
據悉,印度自2001年起就開始源源不斷的為非洲提供抗艾滋病藥品。由于印度制藥不但物美價廉,并且效果也有保障,因此被非洲各國廣泛采用。據悉,印度是非洲各國藥品進口的重要國家之一,而印度制藥也在非洲打響了品牌。
2019年印度海軍軍醫生在莫桑比克幫助治療受颶風襲擊的災民
“且君新得諸侯,非有存亡興滅之德,深入人心,恐諸侯之兵,不為我用。”
長此以往,非洲境內的無論是生產生活都充斥了印度的影子。而非洲大陸的各種資源也源源不斷的輸送回印度,印度對非洲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強了。
引用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