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以來歐美以強硬方式叩開東方大門,文化輸出的同時也搶占了國際話語權。在西方文化的大語境中,東方文化被悄悄地塑造成迂腐、保守、神秘主義的象征。電影為西洋造物,其審美從來以西方理論為依據。
無奈之下,中國武術也不得不順應西方審美觀,在大銀幕上躥下跳,囂張跋扈,武師動輒像布魯克林區混混一樣,撂狠話,比武功,秀肌肉。
徐浩峰的功夫片[師父]上映以來引發爭議,其質感強于形式的風格,令人不禁想象中國武林真正的樣貌。其實,多年來,徐浩峰一直都在通過自己的作品,從各個方面,糾正人們對中華武林的誤解,還老祖宗的東西一個本來面貌。
習武者張揚嗎?
真正的武林中人是否真的都性子剛烈,成天一臉“爺在這兒,來找爺”的高調?未必。
▲[一代宗師]里的葉問就一臉謙和,品茶聽曲兒的時間絕對比打木人樁的時間長。
《逝去的武林》中,徐浩峰就指出,內家拳改造心志,練多了,反而變得沉穩謙和,老輩拳師不識字,卻很有涵養,氣質高雅。但見[倭寇的蹤跡]中的裘冬月和[師父]中的天津武師們,絕不是揎拳捋臂的大老粗,卻各個仿佛儒士名流,器宇不凡。
武人如何解決爭端?
當然,觀眾多希望主角們話不投機,就拼個你死我活。但事實可能不是這樣。[一代宗師]中,馬三貿然出手,傷了南方拳師,被師傅直接轟走:“坐不上車,我就斷你的腿。”,武林中人不可壞規矩、亂輩分,一旦秩序崩壞,后果不堪設想。[師父]的原著小說《刀背藏身》中,武師們辦事多在茶樓戲院,言辭含蓄,曉之以情。《逝去的武林》中,徐浩峰也談到,形意拳前輩的教誨便是:“勇氣和本領要報效國家,對于私人恩怨,擺出一副窩窩囊囊的樣子最好了。”
中國武術講究實戰嗎?
以理服人,以德服人雖是中國武學精神,可真要遇上個把不長眼的敵人,武師們動起手來也絕不含糊。國人總有印象,似乎中華武術講內修,講美觀,不利于實戰。我們可能被騙了。葉問的一句“站著的才有資格說話”,才真正體現了中華武術含蓄的霸道。徐浩峰在《刀與星辰》中提到,孔子的審美觀是,當“質”與“形”沖突時,取“質”。中華武術亦以此為基礎。
▲[師父]的武術風格,便體現了一種力道大于套路,實用勝于美觀的思想。
詠春拳講究先發制人,速戰速決,名震江湖的李小龍截拳道便是由此發展而來。再看《逝去的武林》中所列的老輩武師,或在八國聯軍入侵時,于老龍頭火車站痛殺敵兵、或在“萬國比武大會”力挫俄國大力士,或曾擊敗日本武士、西洋格斗家,個個真材實料,揚我國威。
功夫的練法
一提到這一點,觀眾的印象大多是,一群人站在院子里,像做操一樣喊著口號出拳。[師父]的原著小說含蓄地點出,武館只是臺面,像是各門派自己打的廣告。真正的武林,師父帶徒弟是一對一手把手,因材施教,徒弟間不可過問彼此所學。
▲[倭寇的蹤跡]中含蓄地展現了師徒關系的另一面。
武館其實是犯了武林大忌,因此沒有哪個師父會把真東西放在那里教授。習武之人氣完力厚,容易給人的印象便是,做起力氣活輕松自如,可《刀背藏身》中講到,練完拳去干體力活,卻是學武的大忌,一旦如此,有可能力道奔瀉,身體很快就不行了。
▲[師父]中從多個側面展現了習武之人的日常生活
所以,學武之人平日反而能懶則懶,盡可能地多休息,武行辦事也不像常人想象那般,雷厲風行,而是拖拖拉拉,效率低下。因此,星爺電影中,為練鐵頭功就每天挨老酒瓶,為練十二路譚腿就每天扛麻袋的段子,也只能當段子聽聽了。《逝去的武林》還提到了,形意拳分“練法”和“打法”,“練法”是修身,訓練人的節奏、氣息和身體,“打法”才是實戰功夫,二者缺一不可。
拳法和兵器
初步了解以上這些基本問題之后,我們再走入徐浩峰的武林,看看其中豐富的內容。談到拳法,觀眾最熟悉的不過是少林拳和截拳道,然而中華武術遠不止于此。大致介紹幾種徐浩峰作品中出現過的拳法。
▲[一代宗師]重點講詠春,詠春拳以“攤、膀、伏”三招為基本動作,開場葉問在金樓里與南派拳師過招,便靠這三板斧,過關斬將。詠春拳只有三個套路,一皆簡短,快打不足一分鐘,勝在先發制人。
《逝去的武林》介紹的是形意拳,形意拳相傳由岳飛所創,所謂脫槍為拳,拳法皆有持槍的動作演變而來,鉆、劈、橫、炮、崩,對應傳統文化中的五行,彼此間相生相克。
▲[一代宗師]金樓中,與葉問過招的還有八卦掌,八卦掌由刀法而來,單換掌是單刀,雙換掌是雙刀。步法有64變化,走轉不停,擅長偏門搶攻。
通背拳,相傳是戰國時代鬼谷子觀察通背猿動作所創,以衣服練功,講究手掌粘著衣服發勁,練習時必須穿著衣服,啪啪見響。通背拳不出響,就像行船沒有槳。
兵器亦是中華武學的一部分,徐浩峰影片中對各式傳統兵器多有介紹。
▲[倭寇的蹤跡]中,觀眾見識了在明末倭亂中,名震四方的戚家刀,戚家刀由抗倭名將戚繼光設計,將倭刀增長一寸,僅在刀頭一寸處開刃,不開刃的地方可以磕碰敵人兵器,亦可改為手握,變長刀為短刀,靈活自如,適合南方水鎮中的巷戰。
▲[師父]中出現了八斬刀,是詠春獨門刀法,原是清朝水師兵器,刀體短、刀面窄、刀鋒尖,在狹隘船面上作戰,雙方都無躲避余地時,八斬刀是一擊必殺良器。單鋒劍,象劍一樣的匕首,通常反手持劍,攻勢陰險,與八斬刀不相上下。
▲日月乾坤刀最擅防守,在一根齊胸長棍的兩頭安刀,一長一短。[師父]中對敵時,兩手握棍子中部,左右輪番扇出。手握部位裝有月牙形護手,月牙尖沖外。如果敵人兵器突破了兩頭的刀,攻到近身時,仍可用月牙對拼。
▲六點半棍,源自少林棍法,長二米四,由六個半招式組成,也是詠春拳的特色兵器,詠春拳有句話叫棍無雙響。廖凡在[師父]中,用一根棍子,就收拾了一眾流氓地痞。
長久以來,真正的中華武學一直被曲解、淡忘,今天的我們只有深刻地理解自己的傳統,才可能真正地博采眾長,借他山之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