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最好的過濾器,有些人在評述中慢慢模糊,有些事在時光中慢慢淡定,唯有刻骨銘心的感情,猶如一杯浸泡在歲月中的香茗,愈發濃郁動人。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是我國流傳度最高的民間傳說之一,寄托著人們對美好情感的向往,以及對圓滿結局的渴望。
萬里長城被人們譽為“世界八大奇跡之一”,千百年來一直履行著固守國防的職責任務,但修建長城的背后卻是無數民夫、勞工的艱辛付出,甚至很多人因此而失去了寶貴的生命,其殘酷性和危險性可想而知。孟姜女與丈夫范喜良便是萬千修筑長城民夫的典型代表,也讓我們有了辯證看待偉大建筑物的契機。
盡管孟姜女哭長城有眾多各不相同的版本,但公認的故事發生地在秦皇島山海關,山海關孟姜女廟的存在也證實了這一點。孟姜女廟位于山海關城東約6公里的望夫石村后山崗上,由貞女祠和孟姜女苑組成,始建于宋代以前。
秦朝年間,孟姜女與丈夫范喜良新婚三天后,丈夫被無情地征去修筑長城,卻在服役的過程中不堪勞役的繁重,在饑寒勞累中悲慘地死去,冰冷的尸骨與雜亂的沙土埋葬在長城墻下。可憐的孟姜女身穿寒衣千里尋夫,卻得到了丈夫慘淡死去的噩耗,悲痛欲絕?的孟姜女在長城上大哭三天三夜,令人詫異的一幕發生了,八百里長城竟在瞬間傾塌,范喜良的尸骨孤零零地躺在石磚下。生無可戀的孟姜女在安葬了丈夫后,決然地投海殉情,令世人惋惜不已。
孟姜女廟最知名楹聯便是前殿兩側的楹聯,“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浮云長長長長長長長消”,初讀時定會一頭霧水不明所以,問過廟中人方知,這幅楹聯利用了漢字的諧音功能,不同的人可能會出現不同的斷句方法,從而產生截然不同的理解。它的上層是面對和下沉的大海,它的下部是云和云的消失。這對楹聯也是孟姜女廟最具有魅力的所在。
從殿門進入,“萬古流芳”橫額映入眼簾,正前方便是孟姜女像,兩側是身背包羅傘的童男童女,像前是盛開的蓮花貢品,像后則是“姜墳雁陣”彩繪壁畫,畫面和諧,精美絕倫。西側是清代皇帝御筆題詩的時刻,而整個大殿知名度最高的還要數孟姜女像兩側的楹聯——“秦皇安在哉,萬里長城筑怨;姜女未亡也,千秋片石銘貞”,真切地反映了老百姓對暴戾、殘苛的皇帝修筑長城的不滿之情。
從前殿出來,便能看到大名鼎鼎的“望夫石”。傳說,這里曾是孟姜女登石望夫的地方,許多名人駐足于此,不由得詩興大發揮筆創作,望夫石表面的石刻便是乾隆皇帝的題詩。
在孟姜女廟中還有靜謐幽深的園林區,小巧精致的紅燈籠懸掛在茁壯的大樹上,一彎拱橋跨過潺潺的流水,形色各異的巨石點綴在湖水兩旁,頗有江南水鄉的韻味。
園林中的小石臺和六角亭也與孟姜女的故事有關,小石臺名為“梳妝臺”,六角亭名為”振衣亭“,據說是孟姜女在望夫前梳妝整衣的地方,因而流連在這些景點時,不由得想到孟姜女哭長城的故事,悲郁的心情也總是相伴左右。
孟姜女苑再現了民間關于孟姜女的傳說故事,從孟姜女頗具傳奇意味的降生,到孟范二人浪漫美好的相遇,注定要以悲劇收尾的故事總是讓人忿忿的。整個園區像是一幕幕立體生動的3D影像,游罷,心底猶如壓了一塊千斤重的巨石,沉重地難以呼吸。
時間回到了孟范二人相遇之時,聰明伶俐的孟姜女在做完針線活后,在自家后花園散步,誤打誤撞地遇見了躲避征勞役的范喜良。范喜良本姑蘇人士,自幼好學,飽讀詩書,不曾想秦始皇為修筑長城,四處抓壯丁,走投無路的范喜良只好走上逃亡之路,在饑渴難耐之時躲在了孟姜女的后花園中,一見傾心的二人很快得到長輩的應允,結為連理,共敘佳話。